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然而,其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评估也存在不足.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功能性评价[1].FFR是指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2]. 相似文献
2.
目前,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在判断狭窄病变是否致局部心肌缺血,是否需要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的效果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明确的指标。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是一个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与局部心肌缺血之间是否有关联的指标,能客观评价冠状动脉的生理学功能,特异的反映狭窄是否造成心肌缺血,其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在指导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决策制定上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 CAG 只是从影像学角度评估血管病变的解剖特征,不能从功能学角度判断是否引起心肌缺血以及心肌缺血的程度。冠脉介入术(PCI)时通过压力导丝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可判断心肌缺血情况,准确性较高[1]。作者测量 FFR 4余年,有效监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1165例,其中成功指导 PCI 实施458例。现将配合 PCI 术的 FFR 测量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应用于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为临界病变需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的12例患者,采取细致地心理护理;强化用药护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对症处理;从而保证检查和手术的安全。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FFR0.80有15支血管,FFR 0.75~0.80有2支血管,结合临床高危因素,共放入3枚支架。在FFR检查过程中,三磷酸腺苷(ATP)输注速度为10mg/(kg·h),2例患者出现胸闷,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均为ATP的不良反应。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FFR评估关键在于使用药物使冠状动脉微血管处于最大充盈状态,从而获得精确地测量值,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药物的配制方法、输液泵的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症处理,同时需要有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及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检查和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仍然是介入和心外科医师行再血管化治疗所必需的影像检查,但CAG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价值有限。具有功能意义的狭窄一般导致心绞痛症状并与不良预后有关。有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应行再血管化治疗,即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相反如果狭窄在功能方面无显著意义,不导致心绞痛,服药治疗预后良好,每年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1%。因此,导管室决定是否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应评价狭窄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1].FFR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2].它可用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会造成心肌缺血,是否需要干预,为介入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我们应用FFR技术对3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是否需支架置入进行了评价,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介入;血流储备分数;护理配合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61-03 相似文献
7.
总结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加强心理指导,术中精确给药剂量及时间,熟练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血压心率(律)变化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总结44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测定血流储备分数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整个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冠脉内超声评价冠心病介入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冠脉内超声 (ICUS)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在冠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前后行ICUS检查。共检查 14支靶血管 ,包括左前降支 9支 ,左旋支 1支 ,右冠脉 4支。结果 ① 6例PTCA术后即刻ICUS检查发现 5例存在血管夹层和斑块破裂 ,占 83 .3 % ,5处夹层部位均为钙化或混合斑块。其中 2例尚可见小内膜撕裂片在管腔内随血流飘动 ,而冠状动脉造影 (CAG)仅发现 1例 ( 16.7% )有明显夹层 (P =0 .0 3 8) ;② 7例支架植入术后CAG结果均满意 ,但符合ICUS最佳支架植入标准者仅 2例 ( 2 8.6% ) (P =0 .0 13 ) ,另 5例靶病变为钙化、混合斑块者 ,支架膨展差或存在游离腔隙。其中 4例在支架边缘处存在内膜撕裂 ,2例在术后 3个月和 6个月分别发生支架及支架近端再狭窄 ;③ 19例次超声检查中 ,发生一过性靶血管痉挛 1例。结论 ICUS能准确判断PTCA术后并发症 ,对支架成功植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可作为一种与CAG互为补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并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操作简单且特异性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生理学改变的方法,通过FFR能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功能严重程度,它对指导冠状动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0年5月-2005年12月对92例冠心病患者的106支冠状动脉应用压力导丝测量了FF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泵入三磷酸腺苷(ATP)测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的比值(Pd/Pa或FFR)与泵入腺苷测得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否用ATP替代腺苷用于测定FFR.方法 23例患者25处病变接受静脉应用腺苷和ATP测定FFR,其中腺苷以140~180 μg·kg-1·min-1速度经肘静脉泵入,ATP以140~180 μg·kg-1·min-1速度经外周静脉泵入.测定注入两种药物时的FFR、主动脉压、心率和心电图.结果 所有病变平均狭窄程度(71±5.97)%(狭窄范围61%~83%),腺苷负荷下平均FFR值0.816±0.040(范围0.75~0.89),ATP负荷下平均FFR值0.814±0.041(范围0.75~0.89).静脉泵入ATP测得FFR值与静脉泵入腺苷测得FFR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R=0.974,Y(腺苷负荷下FFR)=0.967X(ATP负荷下FFR)+0.029,P<0.001].结论 外周静脉泵入ATP与肘静脉泵入腺苷具有相同的作用,可以用于FFR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对于临床中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介入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64例中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患者根据常规辅助检查和临床症状决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对照组),32例患者根据测定的FFR界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数目、造影剂用量、不良反应事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1.0±16.0) min ,造影剂用量(279.0±54.0)mL ,药物涂层支架数(2.5±0.7)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3例(9.4%),心肌梗死2例(6.3%);观察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5.0±14.0) min ,造影剂用量(186.0±47.0) mL ,药物涂层支架数(1.4±0.5)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1例(3.1%),心肌梗死1例(3.1%);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使用支架数量和造影剂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 ),手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测量FFR对于指导CHD患者介入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至2003年元月在我科实施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25例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低血压反应伴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单纯穿刺部位血肿,其余23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影响着手术质量。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监护、术后护理等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临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0.75 ~0.80)时在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 50 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显示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狭窄50% ~70%) 并且FFR 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 组,n =25) 和药物治疗组(保守组,n =25),平均随访12 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心绞痛情况.结果 PCI 组和保守组MACE 发生率分别为8%(2/25)和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PCI 组1 例(4%)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 例(4%)行再次血管重建术;保守组3 例(12%)行再次血管重建术.PCI 组和保守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6%(4/25)和24%(6/2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度冠状动脉病变若FFR 处于临界值(0.75 ~0.80),仍可安全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2009年6月,我们对4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42~83(62.50±9.38)岁.其中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单支病变者37例,2~4支病变者11例;再发梗阻者1例.均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分别接受FFR以及IVUS相关检查,将结果作为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依据。将两组患者的植入支架数目、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情况以及心绞痛分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类别、血管病变数据等相关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FR组植入支架率为23.33%,低于IVUS组的53.33%(P0.05)。两组患者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绞痛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以及IVUS临床预后相似,均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但IVUS组可能会植入更多冠状动脉支架。 相似文献
18.
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结构特点、临床护理研究、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们对250例患者实施心脏介入术,经积极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66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154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加射频消融术21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9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