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I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观察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动物模型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外周血组织胺的动态变化 ,丰富变应原激发动物哮喘的基础理论。方法 :把实验豚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阳性激发组。用蛔虫变应原激发致喘豚鼠后 ,观察各实验组在激发哮喘后 1h、 2 4h和 72h的血液流变学和组织胺的动态变化。结果 :由蛔虫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豚鼠动物模型 ,其血液流变性出现异常 ,阳性激发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变率还原粘度和组织胺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而红细胞压积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表明用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 ,能诱发速发型变态反应 ,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组织胺。与此同时血液出现高粘滞状态 ,进一步加剧气道局部的缺血、缺氧及炎性反应 ,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豚鼠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机体微循环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豚鼠的体质量控制在250—300g之间。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31只)豚鼠在温度18℃、湿度7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第二组:(31只)豚鼠在温度28℃、湿度7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第三组:(31只)豚鼠在温度18℃、湿度5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10d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豚鼠血液5ml、肝素抗凝,血液采集完毕后2h内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空调环境下温度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无影响。第一组与第三组相比较,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组的血浆黏度显著高于第三组(P〈0.01),第一组的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第三组(P〈0.01)。第一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第三组(P〈0.05)。结论 空调环境下温度的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湿度改变能引起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显著改变。因而我们认为空调环境下湿度与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轻、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和30例同日龄新生儿做对照,在出生24小时内采取静脉血,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4小时内检测完毕。结果中、高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轻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存在血液高粘度,并与缺血缺氧程度相关,其主要原因为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和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在肢体缺血前(Control组),缺血4h(Ⅰ组),再灌注20min(IP,.20组),再灌注60min(IR60组),再灌注120min(IR120组),再灌注200min(IR200组)时观察和记录肠系膜微循环改变,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水平、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水平、前列环素/血栓素A2比值(PG12/TXA2)。结果①与Control组比较,IR20组、IR6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或P〈0.05);IR120组、IR20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扩大(P〈0.01或P〈0.05);Ⅰ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Control组比较,IR20组、IR60组、IR120组、IR200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依次减慢(P〈0.01);Ⅰ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再灌注期,白细胞黏附聚集、白微栓及管周出血增多;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1s^-1)、全血高切还原黏度(200s^-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血浆中PGI2、TXA2含量均于再灌注期先升高后降低,但PGI2/TXA2比值减小。结论大鼠肢体IR损伤时存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的功能受损,PGI2/TXA2水平的平衡失调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130/0.4溶液术前扩容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麻醉诱导时于30min内给两组患者分别输注15ml·kg^-1 HES 130/0.4溶液(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氏(RL)溶液(RL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h(T2)、手术结束后1h(T3)抽取静脉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HC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后第7天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纤维蛋白原、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纤维蛋白原、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纤维蛋白原和HCT均显著降低(P〈0.05)。HES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RL组(P〈0.05)。结论术前采用HES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趋势。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5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68例,分别检测这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差异。结果高半胱氨酸血症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在高Hcy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有升高趋势,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引起微循环血液瘀滞。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9.
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紫苏不同部位(苏叶、苏子、苏梗)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为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1)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并能极显著降低低切时的全血还原黏度(P〈0.01);苏叶、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而苏子提取物对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影响;苏子、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浆黏度(P〈0.05),而苏叶提取物则不能降低血浆黏度;阿司匹林对照组只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1)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中切和高切时(60^-1,120s^-1)的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及平喘中药治疗后血液流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把豚鼠分为阴性对照、阳性激发和复方咳喘停中药治疗组。用蛔虫变应原诱发哮喘后,观察各组血液流变性的动态变化。结果:阳性激发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高切还原粘度增高,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阳性激发组(P<0.01),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血液出现高粘滞状态;咳喘停能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流态。  相似文献   

11.
邵东平 《医学信息》2009,22(6):483-484,488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和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初发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成新鲜羊膜组和生物羊膜组2组,术后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羊膜移植片成活和动态变化,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等指标,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无免疫排斥反应。3~4d角膜上皮修复,2周左右可见羊膜开始融解、吸收。随访期内新鲜羊膜组有3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7.89%,生物羊膜组4眼发病,复发率为10%,两组间的复发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新鲜羊膜和成品生物羊膜移植均可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而成品羊膜因取用方便,安全性高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客观评价羊膜移植的免疫安全性。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皮下埋植实验模型。按不同的埋植物分为单层新鲜羊膜组、双层新鲜羊膜组、甘油保存羊膜组、绒毛膜组(阳性对照)和单纯手术组(阴性对照);各组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分别对应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共5个时点。大体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25+和CD3+CD7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定量组织切片中CD3+、CD4+、CD8+的表达。结果: 术后早期,单层新鲜羊膜组和双层新鲜羊膜组的小鼠外周血CD3+CD25+及CD3+CD71+表达,略高于甘油保存羊膜组(P<0.05),但短期内皆可自行回落。各羊膜组移植区组织CD3+、CD4+、CD8+的表达,在术后1周-12周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羊膜组的免疫细胞表达均以非特异性为主,显著弱于绒毛膜组(P<0.01)。结论: 新鲜羊膜与保存羊膜在体内表现出几乎无差别的低免疫原性,不会引起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排斥反应,可视为免疫赦免组织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菊藤胶囊对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应激+蒸馏水组(model),应激+菊藤胶囊高剂量组(JT—H),应激+菊藤胶囊中剂量组(JT—M),应激+菊藤胶囊低剂量组(JT—L),应激+卡托普利组(captopril),正常对照组(contro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低频低压交流电间断电击法。电击大鼠足底28d,制作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同时各组均加入不同的干预。后应用经尾动脉测量血压和心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观察比较菊藤胶囊不同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应激致大鼠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升高(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无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菊藤胶囊高、中组均能抑制应激大鼠的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升高(P〈0.01),菊藤胶囊高剂量能明显改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P〈0.05),低剂量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菊藤胶囊能够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和改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魔芋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评定标准进行临床分组。肾功能代偿期12例,氮质血症期11例,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8例,尿毒症期7例。各组患者每次口服魔芋精粉3—6g,每日3次,连用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黏度、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结果治疗后各组BUN、Scr均下降,以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组下降显著(P〈0.05);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以SBP下降极为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显著(P〈0.05);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下降均显著(P〈0.05);CH、TC、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魔芋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重度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血必净治疗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常规液体复苏同时给予中药血必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寒冷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寒冷因素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青海高原海拔3000米处已2年的两组青年战士进行夏、冬季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冬季测试组(气温在-20℃)所测红细胞压积,10s^-1、20s^-1、40s^-1、70s^-1和110s^-1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低切还原比粘度和高切还原比粘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测试组(气温在20℃时)所测得的结果(P<0.01)。血浆比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器官供氧指数,冬季测试组显著低于夏季测试组(P<0.01)。结论 寒冷导致进入高原战士血液粘度升高,伴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组织器官供氧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陈曦  刘楠  张洪淞 《医学信息》2019,(14):142-143
目的 探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0.23±0.05)g/L、(0.34±0.03)%、(9.05±0.98)mPa·s、(1.21±0.15)mPa·s、(4.59±0.43)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1.39±0.53)g/L、(0.43±0.04)%、(11.23±1.05)mPa·s、(2.49±0.21)mPa·s、(6.49±0.49)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梗阻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 :测定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两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只有在切变率 3 0s- 1 时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其余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男性糖尿病患者有关 ,而与女性糖尿病患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两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异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腹部手术并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共30例。按麻醉方式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各15例。麻醉实施及围术期处理按常规进行,统一输液标准。所有病人分别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术毕(平均在麻醉后90min)、术后24h于肘静脉各采血4.5ml,毛细管法检测高切全血黏度(200s^-1)、低切全血黏度(3s^-1)、全血还原黏度(ηr)、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形指数(EDI)、刚性指数(ERI)等。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期间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ηr、ηp、EAI均明显降低(P〈0.05),GA组麻醉30min内指标降低已很明显,术毕时有所升高;EA组于麻醉30min以后各指标才明显降低,但术毕时仍在低水平维持。两组术后24h各指标即逐渐升高。GA组EDI在麻醉期间曾一度降低,术后24h下降明显(P〈0.05)。结论全身麻醉更快地使高血压病患者术中血液黏度指标降低,但硬膜外麻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效果较持久,且未发现围麻醉期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经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的经时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出血组,后者又分为出血后3、6、12、24h四个亚组,每组6只。尾尖剪断取自体血0.1m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内囊,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操作同出血组。假手术组即刻取血,出血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各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在出血后3~12h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4h升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前者在24h达高峰,后两者高峰时间为出血后12~24h。结论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不同时段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