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局部补体合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认为,除肝脏和巨噬细胞外,肾局部各种固有细胞也能表达各种补体成分的mRNA并合成相应的补体蛋白。正常情况下,肾局部多种补体协调表达,从而发挥生理性保护作用。但是,在致病因子作用下肾局部补体过度生成并激活则对免疫介导的肾损伤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在肾局部补体产生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是导致急性肾衰竭 (acuterenalfailure ,ARF)最常见的原因。补体系统通过促进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凋亡在肾I/R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特异的补体抑制剂抑制补体活化可能产生有效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导致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最常见的原因。补体系统通过促进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凋亡在肾I/R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特异的补体抑制剂抑制补体活化可能产生有效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RPH大鼠内皮由来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肾次全切除加高盐喂养法制备RPH动物模型,研究卡托普利对残余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RT-P CR法检测两种内皮由来因子(cNOS、ET-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卡托普利降压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对肾脏局部ET mRNAs表达呈抑制并对cNOS表达上调.结论:卡托普利可能是通过对肾脏局部ET-1 mRNA表达、分泌的抑制和cNOS mRNA表达、分泌的上调两条途径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体C5aR受体(C5aR)是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C5a的高亲和性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最近研究发现Csa与CSaR相结合在肾损伤及肾纤维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sa和CSaR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肾损伤和肾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体C5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肾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C组,n=6);AP造模组(AP组,n=18);AP造模+C5抑制剂组(AP-C5I组,n=18).分别在6、12、18 h三个时间点处死AP组、AP-C5I组各6只.分别测定其血C5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中C5、IL-1β、TNF-α和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 AP组血清C5a水平显著升高(P<0.01、vs HC);AP-C5I组其水平显著降低(P<0.01 vs AP).HC组肾内C5 mRNA表达较弱;AP组该值较HC组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vs HC);AP-C5I组肾组织C5 mRNA表达较AP组无显著改变(P>0.05 vs AP).AP组.肾组织IL-β、TNF-αmRNA在6 h明显增多并持续增至18 h(P<0.01 vs HC),AP-C5I组两值较同时相AP组明显降低(P<0.01 vs AP);AP组和AP-C5I组肾组织IL-10 mRNA水平于建模后先升后降,AP-C5I组于6 h和12 h较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 AP).结论 补体C5抑制剂能够阻断补体系统的激活,并部分恢复肾组织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检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补体C5a蛋白水平和肾内C5 mRNA表达情况,结合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肾功能指标和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评价补体C5抑制剂对胰腺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7与肾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管间质细胞活化 ,继之各种促纤维化因子过表达 ,打破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致细胞外基质堆积 ,肾纤维化发生 ;骨形成蛋白 7作为纤维化负性调节因子 ,通过各种机制 ,对肾间质纤维化及其它各种肾脏疾病模型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属于足细胞病,而特异性抗体识别足细胞抗原并活化补体,这在IMN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补体活化参与了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阴性寡免疫沉积型新月体肾炎的肾损伤,不同补体活化途径的共同参与可能影响其预后[1].在IMN的发病中,补体的参与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现阶段的初步研究发现有C4d呈颗粒样沿毛细血管袢沉积于部分IMN的肾小球内,提示除替代途径之外的补体途径可能参与补体活化,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与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此外,足细胞上表达有多种补体调节蛋白,我们推测不同的补体活化途径及补体调节蛋白在足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可能有望成为其预后的指标.本文就IMN中补体活化及其调节对足细胞损伤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Caveolin-1和E-cadhe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veolin-1、E-cadhe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1例肾细胞癌切除标本中Caveolin-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Caveolin-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1.5%,与肿瘤分期、Fuhrman分级及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24.4%,低于癌旁肾组织(50%),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细胞核分级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相关性.Caveolin-1和E-cadherin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aveolin-1过表达及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肾细胞癌的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形成蛋白-7与肾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管间质细胞活化,继之各种促纤维化因子过表达,打破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致细胞外基质堆积,肾纤维化发生;骨形成蛋白-7作为纤维化负性调节因子,通过各种机制,对肾间质纤维化及其它各种肾脏疾病模型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患者肾组织系膜细胞2型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的表达及其参与补体C3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 按照系膜区补体C3沉积强度将患者分为补体C3沉积<2+组和补体C3沉积≥2+组, 收集基线资料、血浆和肾组织样本(以肾癌周围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患者的血浆IgA和补体C3浓度, 比较不同补体C3沉积组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血浆IgA和C3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IgAN患者肾组织和肾癌周围正常肾组织中IgA、补体C3和CR2表达及共定位情况。体外培养系膜细胞,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使用IgA蛋白(2 g/L)刺激系膜细胞8 h, 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系膜细胞CR2的表达;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8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NFα和IL-2R在移植肾中表达较正常肾脏明显增强,且主要分布于移植肾间质浸润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提示慢性排斥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其可能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其各种生物学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免疫损伤,因而认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靶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GEO网站下载基因芯片GSE53000的数据集,用R软件识别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然后用DAVID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同时从中筛选出最具有意义的模块,并将其中的基因作为枢纽基因。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共计1 175个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其中533个基因高表达,642个基因低表达。基因本体分析显示与这些差异基因相关度最高的10个生物学过程分别是细胞粘附、白细胞迁移以及炎症反应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最显著的10条信号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细胞粘附分子通路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从PPI网络中共挑选出20个枢纽基因,其中有12个与炎症反应过程相关。结论被鉴别出来的12个基因很有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在将来被用作人类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靶点和/或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系统曾经被当作是肝源性和血清活性的先天免疫系统, 如今却被认为是一种包括流体相、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蛋白质在内的复杂网络, 是全身和局部组织水平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研究揭示了细胞内活性补体系统(Complosome, 胞内补体系统)的新概念, 这些发现正逐渐改变该领域既定的研究模式。胞内补体系统已被证明在调节T细胞增殖、活化及应答, 巨噬细胞极化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充分证明了其巨大的研究价值, 同时也提示我们, 关于胞内补体系统的功能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总结目前有关胞内补体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并讨论胞内补体系统研究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16.
补体C5aR受体(C5aR)是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C5a的高亲和性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最近研究发现C5a与C5aR相结合在肾损伤及肾纤维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5a和C5aR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肾损伤和肾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4及其配体骨调素(OPN)在实验性新月体肾炎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兔抗鼠肾毒性血清制作新月体肾炎模型,免疫组化双标记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44、OPN及其它指标。结果CD44和OPN在新月体肾炎的发展过程中表达明显升高,并和巨噬细胞在肾脏组织的局部浸润、新月体的形成及肾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结论在实验性新月体肾炎模型,CD44和OPN在肾小球实质细胞和小管间质细胞显著表达,并可能在新月体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补体系统的激活可以加深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补体激活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可以对组织产生直接损伤,3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经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中间产物均可以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对移植肾产生间接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抑制补体激活途径对移植肾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对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抑制补体激活过程可以成为器官移植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补体系统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免疫相关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肾移植后急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等[1-2].本文就补体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补体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作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活跃,正常情况下抑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目前这种过度的细胞因子表达被认为是引起包括炎症、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再灌注损伤的基础.近年的研究表明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1β、IFN-γ这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前炎性因子,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它们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