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更为理想的药物流产方案。方法将160例孕周≤7周,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药物流产,即米非司酮150mg分2天早晚空腹服,第3天空腹服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组80例在常规药物流产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53号探亲避孕药,即第1天和第2天晨服米非司酮的同时加用53号探亲避孕药7.5mg,第3天服药方案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8.77%(79/80),对照组93.75%(75/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孕囊排出时间分别为50.96h和49.97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药流术后出血天数分别为15.58d和11.67d,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完全流产者复潮时间、行经天数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药物流产基础上加服53号探亲避孕药的药物流产可以缩短孕囊排出时间,缩短药物流产术后出血时间,改良方案的药流效果优于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囊大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75例药物流产的患者,依据孕囊大小分为A组(孕囊最大径〈2.0cm),B组(孕囊最大径≥2.0cm),在超声下观察分析其流产效果。结果:A组完全流产率91.2%、B组完全流产率81.3%,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有效率、失败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囊较小者流产效果较好,完全流产率高;药物流产时机选择孕囊〈2.0cm时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孕药物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26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初孕妇女及260例有人工流产史初孕妇女进行比较、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流产组明显少于人工流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比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高征(PIH)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雌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妊娠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15只,对照组(A):自妊娠14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d:妊高征1组、2组(B1、B2):自妊娠14d开始皮下注射L—NAME分别为12.5mg/100g/d和6.25mg/100g/d,至孕20d;手术组(C):妊第14天行右TCST,余同B1;假手术组(D):妊第14天行右颈交感神经干分离,但不离断,余同B1。孕21天剖宫取仔。观察孕鼠血压、尿蛋白,胎鼠的大小、体重、畸形率、死亡率、孕鼠血清NOS活性及游离雌三醇(FE3)含量。结果 血压、尿蛋白除基础值外B1、B2组各时点值明显高于A组(P〈0.01);B2组明显低于B1组(P〈0.01);C组与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鼠体重、大小B1、B2组明显低于A组(P〈0.01);B1组明显低于B2组(P〈O.05,0.01);C组与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率、畸形率变化与上述指标相反。孕鼠血清NOS活性和FE3含量B1、B2组明显低于A组(P〈0.01);B1组明显低于B2组(P〈0.01,0.05);C组明显高于B1组(P〈0.01),与A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ST可保护孕鼠免受PIH的影响,可能与其具有提高孕鼠NOS活性和增加雌激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脾脏、胸腺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CXCR3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用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小鼠(CBA/J×DBA/2,n=14)、正常妊娠模型组小鼠(CBA/J×BALB/c,n=13)和正常非孕组小鼠(CBA/J,n=11)外周血、脾脏以及胸腺中CD4^+T细胞CCR3、CCR5和CXCR3这三类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模型组外周血CD4^+T细胞CCR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1),CCR5和CXCR3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P〈0.01);但三个指标与正常非孕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模型组脾脏CD4^+T细胞CCR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1),高于正常非孕组(P〈0.05);而CCR5和CXCR3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非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模型组胸腺CD4^+T细胞CCR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而CXCR3的表达率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非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上CCR3、CCR5和CXCR3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氨喋岭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B组采用甲氨蝶呤多次肌内注射并配合四氢叶酸钙解毒,观察两组成功率,HCG转阴时间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HCG转阴时间,B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副反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相近,但单次注射法药物副作用明显低于多次注射法,所以单次注射法优于多次注射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简称妊高征)患者瘦素与胎盘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PIH患者48例(PIH组)和30例正常晚孕妇女(正常晚孕组)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瘦素水平及胎盘神经肽Y水平的表达。结果 ①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妊高征孕妇产前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妊高征孕妇(P〈0.01=;中度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度孕妇(P〈0.01=;轻度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妊高征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③两组妇女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均与BMI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正常妊娠组(r=0.428,P〈0.05=,妊高征组(r=0.502,P〈0.05=。④对照组与轻度PIH组胎盘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与中重度PIH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且重度PIH组明显高于中度PIH组(P〈0.01=。⑤对照组与轻中重PIH组胎盘NP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0.05、0.01、0.01=。且各组PIH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⑥瘦素与NPY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及轻度PIH组两者有相关性(r=-0.482、P〈0.05及r=-0.423 P〈0.05=;但中重度PIH组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781、P〈0.01及r=-0.853、P〈0.01=。结论 瘦素与神经肽Y可作为一种预测妊高征严重程度及衡量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合用心理治疗对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药物流产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诊服用米索前列醇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对药物流产过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药物合用心理治疗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药物流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服药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配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药物流产对妇女心理状态的不良影响,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流产时间。  相似文献   

9.
汪连荣 《中原医刊》2014,(2):109-110
目的探讨终止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孕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剖宫产术后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瘢痕子宫人工流产与正常子宫人工流产相比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手术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两组完全流产率、胎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瘢痕子宫组阴道出血时间长于正常子宫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终止妊娠人工流产为高危手术,手术本身风险大,术后恢复同正常子宫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安全,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对我所诊治的1800例行药物流产的患者根据年龄、孕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有无剖宫产史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流产失败率。结果本组入选的1800例药物流产患者中,发生药物流产失败者共142例,流产失败率为7.89%。其中年龄≥35岁,孕龄〉42d,孕囊直径≥20mm,子宫处于后倾、前倾及后屈位以及有剖宫产史组患者的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指标组(P〈0.05)。结论重视孕妇的年龄、孕龄、既往分娩方式、子宫位置、孕囊大小等相关影响药物流产失败的因素,才更有利于降低药物流产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用于未婚妇女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未婚妇女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选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流产的50例为卡孕栓组(A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者50例为米索前列醇组(B组),观察两组流产所用时间、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月经转归情况。结果:A组(卡孕栓组)用药至规律宫缩时间、产程时间短于B组(米索前列醇组)(P〈O.05)。流产时及流产后2h出血量及月经转归时间、流产成功率,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用于未婚妇女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分析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拟诊早孕要求药物流产的妊娠妇女20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药流方案采用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600μg。记录孕周、子宫位置、孕囊最大径线、孕产次,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孕囊是否完整,阴道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总完全流产率为86.5%,孕周小于7周、子宫前位、孕囊最大径线≤20mm、孕产次≤3次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孕周≤7周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孕周〉7周的,前者为89.2%,后者为78.8%(P〈0.05)。子宫位置为前位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后位的,前者为90.7%,后者为81.7%(P〈0.05)。孕囊最大径线〈20mm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孕囊最大径线≥20mm的,前者为90.1%,后者为71.8%(P〈0.01)。孕产次≤3次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孕产次〉3次的,前者为94.1%,后者62.5%(P〈0.01)。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57.5%。腹泻为12.5%,四肢麻木8%,发热5%,头晕乏力2%,无1例因不良反应严重而要求终止用药。结论米非司酮配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较好终止早孕的用药方法。但在服药前进行妇检和B超检查发现子宫后屈和孕囊〉20mm以上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药物流产后残留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720例孕龄在49天以内的健康正常妇女,也用米非司酮序贯并用卡孕栓终止早孕。结果药物流产失败率随孕龄、孕产次增加而增加,有剖宫产史者较有自然分娩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子宫前倾前屈位、后倾位、后倾后屈位较子宫平卧位、前倾位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孕囊直径〈1cm及1~2.34cm者较孕囊直径〉2.34cm者药物完全流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药物流产与孕龄、孕产次、既往分娩方式、子宫位置、孕囊平均直径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医生除了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要根据以上几种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和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对再次妊娠发生的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86例有药物流产史和968例有人工流产史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期并发症人流组的先兆流产、前置胎盘、早产的发生率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贫血,死胎、过期妊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并发症人流组的胎盘残留、胎盘粘连、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高于药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2次或2次以上的先兆流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残留、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均高于人流一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人流后再次妊娠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药流明显增加,因此,一旦避孕失败,药流是比人流更加安全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效复方18-甲基炔诺酮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超过2周.B超显示宫腔无孕囊、宫腔形态基本正常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短效复方18-甲基炔诺酮: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止血敏,两组均口服抗生素及宫缩剂。结果:两组3d内止血者分别为96.05%、15.15%,下次月经复潮时间为(28.26±2.34)d、(34.37±3.15)d,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月经量及行经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短效复方18-甲基炔诺酮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具有效果好、用药方便、价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8—36^+6周胎膜早破孕妇9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5),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两组〈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流产与栩关因素的关系。结果:810例中流产失败70例(8.64%),药物流产失败组实施剖宫产为32.86%、后倾屈位子宫40.00%、孕囊直径≥2.5cm占36.00%、孕产次≥3次占27.14%、停经≥42d占44.29%,高于药物流产成功组的17.70%、14.39%、13.92%、12.97%、15.68%(P〈0.05),是引起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35岁分别为17.14%、14.0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实施药物流产时要掌握适应证,药流后要做好随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陈爱萍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2):115-115,117
目的探讨造成药物流产术失败的原因,为临床提高药物流产术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00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的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健康妇女,按照子宫位置的不同、年龄大小、孕产次数进行分组,分别对各组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后位子宫的药物流产失败率为40.7%,与子宫前位、平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35周岁、孕流产次数≥3次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加(P〈0.01)。结果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与子宫位置、年龄及流产次数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中孕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孕16-30周来本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孕妇2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3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上均无显著性差异(t=1.127,P〉0.05;t=1.911P〉0.05)。观察组采用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与口服米非司酮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凡诺尔。对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及清宫率进行观察。采用 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从引产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28,-11.87;P〈0.01)组与观察组72小时内引产成功率无显著差异(X^2=0.514,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4.47,P〉0.05):观察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99.57,P〈0.05)。结论 利凡诺尔与米非司酮配伍使用,大大缩短了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明显降低了清宫率。从而减轻了孕妇的痛苦。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而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水囊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引产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水囊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8月-2010年6月来我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28周孕妇160例,分别采用A组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水囊引产方法、B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法及C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方法终止妊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C组,A组从首次口服米索前列醇开始至分娩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引产成功病例中,产后清宫率A组少于B组(P〈0.05),明显少于C组(P〈0.01),产后2h出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水囊终止中期妊娠具有引产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胎盘残留少、宫颈裂伤少、副作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