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海静 《医学综述》2011,17(21):3207-32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即出现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紊乱,局部内环境失衡。而低氧诱导因子(HIF-1)与细胞内的缺氧反应密切相关,在DR早期多条信号通道通过调控HIF-1活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其与DR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理论上,干预信号通道中任何一种激酶都有可能阻止DR的发展。因此,参与信号通道的各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潜在靶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各组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R患者VEGF水平在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显著升高(p〈0.01),到增殖期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VEGF水平与新生血管活动呈正相关。检测DR患者VEGF水平有助于了解该病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Mǚller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吉林医学》2007,28(4):436-43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促进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DR是最严重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其致盲率占眼科双眼盲的第一位。因此,研究刺激VEGF分泌增多的因素,从而控制DR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VEGF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眼部视网膜Mǚller细胞分泌VEGF主要受缺氧、高糖、胰岛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视网膜Mǚller细胞分泌VEGF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乙醇提取物(D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DR,并给予DM小鼠DC干预.通过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和视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和玻璃体、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DC不同剂量均能够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程度;研究其机制发现,DC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内增加的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基因表达,并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玻璃体和血清中增加的VEGF含量.结论 DC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制为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并降低玻璃体和血清中的VEGF水平,进而抑制DR病变过程中的视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DR患者。首次和末次抗VEGF治疗的间隔为抗VEGF治疗总时长(若只有1次治疗,则记为0)。末次抗VEGF治疗与治疗后FFA之间的间隔定义为治疗空窗期。结果:共纳入患者20例,24眼,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3.9±12.8)岁。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为2.5(1,3)次,抗VEGF治疗总时长为62.0(0,76.8)d。治疗空窗期为48.5(30.0,64.8)d。15眼(占62.5%)单纯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其余9眼(占37.5%)部分消退且未见新的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空窗期的延长是治疗后仍有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OR=1.089,95%CI=1.018~1.166,P=0.014)。4眼延长治疗空窗期为177.0(90.5,234.3)d,均可见消退的新生血管重新出现。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DR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效,但可能复发,需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学活性而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本文对目前Bevacizumab在DR治疗中的黄斑水肿、DR增殖期的治疗、与激光光凝并用、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DR患者严重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抗VEGF药物已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并在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性DR等眼部其他血管性疾病治疗方向扩展,它的发明预示着眼科血管性疾病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 各组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R.患者VEGF水平在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显著升高(p<0.01),到增殖期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VEGF水平与新生血管活动呈正相关.检测DR患者VEGF水平有助于了解该病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晶  刘斌  孙侃 《医学综述》2005,11(12):1100-11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近年来,从现代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和专业临床等领域不同角度交互渗透,进行大量观察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进展尤为突出。近几年研究表明,VEGF在DR发生、发展,尤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有关研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促进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DR是最严重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其致盲率占眼科双眼盲的第一位。因此,研究刺激VEGF分泌增多的因素,从而控制DR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VEGF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眼部视网膜Mller细胞分泌VEGF主要受缺氧、高糖、胰岛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视网膜Mller细胞分泌VEGF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VEGF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已经证明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基质蛋白酶-9( MMP-9)在结肠癌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HIF-1α、VEGF和MMP-9,比较两组阳性率的差别及HIF-1α、VEGF和MMP-9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有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HIF-1α、VEGF和MMP-9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HIF-1α和MMP-9与淋巴转移、组织学分化及Duke分期显著相关(P<0.05);VEGF与淋巴转移、Duke分期相关(P<0.05);HIF-1α、VEGF和MMP-9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HIF-1α、VEGF和MMP-9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者参与了结肠癌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婴幼儿血管瘤和婴幼儿正常皮肤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HIF-1α、VEGF在婴幼儿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的表达。结果:HIF-1α、VEGF表达水平在血管瘤与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与VEGF在血管瘤中呈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促进血管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ag1钾离子通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40例慢性宫颈炎、40例CIN和100例宫颈癌组织中Eag1、HIF-1α及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织内Eag1、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非角化型宫颈鳞癌组织中Eag1、HIF-1α与VEGF的表达高于角化型宫颈鳞癌(均为P<0.05);Ⅱb期及以上期宫颈癌组织中Eag1、HIF-1α与VEGF表达高于Ⅰa期(均为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三者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均为P<0.05);放疗前三者的表达高于放疗后(均为P<0.05);Eag1、HIF-1α与VEGF三种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表达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Eag1、HIF-1α和VE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宫颈鳞癌进展密切相关,是宫颈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2例喉癌组织及46例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在喉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和62.90%,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P <0.05),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 P <0.05)。HIF-1α表达与TNM 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VEGF表达则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生存分析表明 HIF-1α、VEGF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显著( P <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两者存在相互协同作用。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导致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两者可作为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以及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66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转移组HIF-1α、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HIF-1α及VEGF的表达可能相互作用并影响MVD,且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肿瘤血管的形成受HIF-1α及VEGF的表达的影响与调控,可能是促进肝细胞肝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管发生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旨在研究血管内皮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和CD34作为胃癌血管发生的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在Marmara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胃全切除术或胃次全切除术的51例胃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肿瘤组织中VEGF、HIF-1α和CD34的表达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生存效果。结果:51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年龄34~81岁,平均6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43例患者TNM分级为T2级或T3级。分别有57%和71%的患者肿瘤有血液和淋巴结转移。65%和71%的患者肿瘤中VEGF和HIF-1α为阳性。CD34染色法评分为3 ̄68分,平均19分。VEGF、HIF-1α和CD34在未侵犯浆膜的肿瘤中的表达较在侵犯浆膜的肿瘤中表达更为频繁(P=0.018,P=0.012和P=0.003);CD34在表达有VEGF和HIF-1α的肿瘤中的表达较未表达者尤其频繁(P=0.000,P=0.000);HIF-1α在表达有VEGF的肿瘤中表达更频繁(P=0.000),五年生存率为45%。未发现VEGF、HIF-1α和CD34的表达及其他病理特性对存活率有影响。结论:VEGF、HIF-1α和CD34的表达在未侵犯浆膜的肿瘤中更常见。长远看来,针对VEGF和HIF-1α的生物制剂对早期胃癌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无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46.67%(14/30),导管癌早期浸润中63.33%(19/30),浸润性乳腺癌中76.67%(23/30);乳腺癌中VEGF阳性率67.78%(61/9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VEGF(r=0.64,P〈0.01)呈正相关,与c—erbB-2正相关(r=0.276,P〈0.01);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HIF—1α可能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癌、预测其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TF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芹菜素组、小、中、大剂量(5,10,20μmol/g)TTF1组,药物干预21d后处死裸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以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环氧合酶-2(COX-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KDR.[结果]大、中、小剂量TTF1组MVD明显下降,肿瘤组织VEGF,KDR,bFGF,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TTF1对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KDR,bFGF,HIF-1α和COX-2蛋白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