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公司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同源性。结果 2016年6月2~17日,广州市某公司共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34例,罹患率为15.25%(34/223)。所有病例症状均为轻症,临床表现以呕吐(64.71%)、腹泻(47.06%)为主,病程为2~144 h,中位数为45 h。发病高峰主要在6月7~8日(97.06%,33/34)。公司不同部门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6、7日中餐是危险因素(OR=3.045,95%CI:1.04~8.90;OR=11.63,95%CI:2.98~45.45)。采集30份样本(病例肛拭子25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3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常规食物中毒致病菌,22份(病例肛拭子19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1份)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厨工感染的诺如病毒与病人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隐性感染厨工工作时未戴手套、口罩。通过停止供餐、隔离病人、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结论广州市某公司暴发的疫情为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建议完善诺如病毒疾病监测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起高校腹泻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此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对学校食堂开展卫生学调查。运用RT-PCR进行诺如病毒的核酸检测,并进行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持续4 d 5 h,病例共62名,罹患率0.89%。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57例(91.94%)],平均年龄23岁,男36名,女26名。病例对照研究示:第五食堂就餐可能是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χ~2=45.69,P0.05],24份病例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检测,9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20份厨工(无症状)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5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结论这是一起诺如GⅡ型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源性传播后出现人传人,可能是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学校基本情况和患儿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集病例、食堂工作人员、保洁人员的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时间为2017年3月14~24日,历时11 d,共报告疑似病例84例,罹患率12. 48%,病例集中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22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12份,阳性率54. 55%; 29份密接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6份,阳性率20. 69%。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传播途径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校内日常消毒措施不到位和隐形传染源未能有效隔离可能是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2年武汉市某大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原因,为疫情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调查,采集相关人员肛拭子和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急性胃肠炎疫情共搜索病例105例,临床表现以呕吐、恶心为主。男生罹患率(0.62%)高于女生(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西区食堂某档口的食物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5.88,95%CI:1.95~17.74)。3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食堂档口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导致的食品污染可能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在诺如病毒流行期开展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定期采样检测,及时发现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发生在某企业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5例,其中厨师1例、员工24例,罹患率为7.14%,平均潜伏期为14.9 h,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红烧猪肉增加发病风险(OR=9.471,95%CI:1.895~47.321)。采集标本共15份,其中6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于厨师感染诺如病毒通过食物传染给员工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本次学校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病例,健康人对照和外环境进行采样,用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病毒检测;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性统计,不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是高危人群(RR=29.84,95%CI:7.44~119.63);实验室病毒学检测在291份样本中分离到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45份,其中病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χ2=10.811,P=0.001),提示诺如GⅡ型病毒为本次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外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提示同宿舍居住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疫情为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学生是高危人群,同宿舍居住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月18日—3月28日制定病例定义并开展病例搜索,描述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开展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本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发生在某工厂,共搜索到病例38例,罹患率为14.39%(38/264),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94.74%)、腹胀(痛)(34.21%)、呕吐(31.58%)。38份病例肛拭子标本中,28份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检测工厂饮用水样6份,4份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检测工厂水源的28份山泉水中,7份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II型诺如病毒污染山泉水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通过采取停用山泉水、消毒、隔离病例等措施,疫情得到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病毒基因型别,探讨可能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开展主动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集发病学生和老师粪便或肛拭子,食堂员工肛拭子及食堂环境样本,发病班级环境样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常规RT-PCR扩增诺如病毒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N/S区,PCR产物纯化、测序,序列经核酸比对确认,应用MEGA 7.0软件编辑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Excel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OpenEpi3.03在线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5月4—13日,本起疫情报告病例44例,罹患率为5.42%(44/812),学生41例,教师3例;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70.45%),腹泻(36.36%);流行曲线提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模式传播,五(2)班罹患率(38.46%)高于其他9个班级;发病前3日接触类似病例(RR=6.43,95%CI=3.69~11.21)及近距离暴露呕吐物(RR=5.26,95%CI=3.20~8.65)均为本起疫情危险因素。检测证实:10份学生、3份老师及1份厨工粪便或肛拭子样本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随机测序样本序列比对:Jinshan|xingtaschool01|2019、Jinshan|xingtaschool02|2019等7株同属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指示病毒同源。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疫情为由隐性感染厨工污染饭盒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导致的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一起厨工相关诺如病毒暴发的病原学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的溯源提供证据。方法 利用Filmarray病原体检测系统初筛,根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进行细菌分离,同时进行诺如病毒荧光PCR检测,对诺如病毒阳性核酸进行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序列扩增,测序比对,利用Mega软件分析同源性。结果 49份患者标本中,诺如GⅡ型阳性率为48.98%(24/49),GⅠ型阳性率为2.04%(1/49),GⅠ、GⅡ混合阳性率为2.04%(1/49);115份厨工及餐饮工作人员标本中,GⅡ型阳性率为13.04%(15/115),GⅠ型阳性率为0.87%(1/115)。38份环境涂抹样中,GⅡ型阳性率为2.63%(1/38)。有17份标本诺如病毒聚合酶区和衣壳区测序成功,其中患者GⅡ型14份,GⅠ型1份,厨工GⅡ型2份。比对结果显示1份GⅠ亚型为GⅠ.P4-GⅠ.5,16份GⅡ亚型均为GⅡ.P7-GⅡ.6。两份厨工和14份患者标本的诺如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49份患者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阳性率为34.69%(17/49),患者标本中合并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0.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9):1214-1217
目的调查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个案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RT-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本疫情共调查到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1 614例,自2014年11月17日发现疫情,11月26日开始疫情迅速下降,12月17日后又再次上升,12月28日后疫情再次下降并趋于平稳。发病以学生发病为主,占99.24%,临床表现以恶心、腹痛、呕吐、腹泻为主。共采集学生病例标本33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16份,其基因型别分别为GⅡ型11份、GⅠ型5份。共采集饮用水15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1份,基因型别为GⅡ型。对学生饮水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日常用水主要为直饮水(占91.54%,368/402),且喝未烧开直饮水的RR值为1.37,95%CI为1.03~1.83。卫生学调查显示,直饮水机房与学生宿舍化粪池距离太近,存在直饮水管道发生破裂或渗透后被化粪池(或污水)污染的可能性。结论本次事件为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原因为该校宿舍区的直饮水供应系统被化粪池(或污水)污染,学生饮用未烧开的直饮水以及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南宁市某医院门诊急性胃肠炎病例中GⅠ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腹泻病例标本进行GⅠ型诺如病毒RNA检测,并对GⅠ型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检测的696份粪便悬液标本中,检出4份GⅠ型阳性,经核酸测序证实为GⅠ型诺如病毒。结论在广西的急性胃肠炎病例中存在GⅠ型诺如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3起老人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起发生在老人院内的诺如病毒胃肠炎局部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佛山市老人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佛山市共报告3起老人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发病56例,无死亡病例;疫情集中发生在2~3月份;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诺如病毒Ⅱ型核酸;3起疫情主要以人-人密切接触的途径传播。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疫情,以及日常加强院内卫生,强化护工的规范操作,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胃肠炎在老人院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χ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χ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χ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χ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情况和可能的传播途径等信息,采集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报告59例病例,罹患率19.72‰,主要集中在10月16~17日。男女性别比1.19∶1;病例集中在四(1)班和五(1)班,占总病例数的55.93%。3份病例肛拭子和2份呕吐物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密切接触为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共报告46例诺如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分布在该片区的3个单位,平均罹患率为12.6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只有A单位中饭前用自来水洗碗(OR=7.14,95%CI:1.83~27.88)、接触病人(OR=7.64,95%CI:1.33~43.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有15份分离到诺如病毒。结论此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接触病人导致传播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整改清洁饮用水管道等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起幼儿园内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开展现场调查,查找病原和可能的传播因素,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和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发现符合病例定义者22例,其中确诊病例4例、可能病例18例,所有病例均来自一个班级。病例中儿童21例,老师1例,班级儿童罹患率为56.76%(21/37),老师罹患率为33.33%(1/3)。采用real time-PCR方法对18份病例肛拭子标本及8份食物、饮用水及盛水容器涂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4例病例肛拭子标本(儿童3例、老师1例)诺如病毒Ⅰ型核酸阳性,序列分析发现均属于GⅠ-3亚型。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Ⅰ-3亚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原因是首发病例在班级呕吐后造成环境污染和气溶胶微环境,周围易感者通过接触暴露和气溶胶吸入感染而导致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无锡市某托幼中心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该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结合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此次疫情累计发病113例,全园罹患率10.90%,采集32份人群样本及21份环境样本,病例组2份样本诺如病毒II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未做好消毒通风工作导致本次暴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大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疫情原因,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9 d内累计发现病例133例,临床症状以腹泻(84.96%)、恶心(70.68%)、腹痛(59.40%)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0.73%),散在分布于16栋宿舍,发病年龄17~24岁,各年级均有发病;男生罹患率0.87%,女生罹患率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病例对照结果表明,去M村就餐(OR=6.53,95%CI:1.98~21.55)、同宿舍有病例(OR=3.47,95%CI:1.11~10.82)是危险因素。实验室检出病例标本阳性12份(12/15),环境标本阳性1份(1/14)。结论此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例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去M村就餐,中后期不排除接触传播。应加强学生教职工健康教育,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感染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了解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出现15例感染性腹泻病例,全部集中在一个班级,其中男生10例、女生5例,该班级罹患率为75.0%(15/20)。检测病例肛拭子8份、粪便1份、呕吐物1份,10份样本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疫情的病原体均为诺如病毒的GⅡ.3病毒株。结论本次疫情确定为一起由GⅡ.3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了解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常规方法。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病例156例,采集病人的呕吐物2份、排泄物1份、肛拭子5份、饮用水4份、剩余食物10份和食品原料7份,所检标本在5份肛拭子中检出3株诺如病毒GⅠ型。结论确定本次事件是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的暴发疫情,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本次疫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