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比较其培养差异。方法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人胚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利用差速培养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的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染色鉴定。结果接种24 h后人胚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全部贴壁,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并伸出伪足,形状以梭形或不规则形为主;而消化的人胚肺组织中细胞形态不一,经继续培养4~5代后,培养物完全由成纤维细胞构成。结论用胶原酶Ⅰ消化人胚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效果好,而用胰蛋白酶液消化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效果较好,用差速生长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sD大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成纤堆细胞。采用HE染色及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成纤维细胞,其中酶消化法一次性可获得较多细胞,但细胞状态较差,贴壁慢,生长慢;组织块贴壁法短时间内可长出大量成纤维细胞,一周即可传代。HE染色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典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呈阳性反应。结论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是获取成纤维细胞简单,可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原代培养成功率高、可重复性高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处理后的牙齿整个用酶进行消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8~14 d内可获得实验用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采用全牙酶消化法可以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且简单易行,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4.
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组织来源于11~15岁青少年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刮取牙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组织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采用冠根分离控制取材中的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的方法来提高传代的成功率,并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通过冠根分离法可有效的控制组织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可提高细胞传代成功率,从而使细胞培养成功率提高。结论: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率在15%~20%。  相似文献   

5.
鲍荣辉  周军  周畅  姚志  廖磊 《海南医学》2012,23(6):23-25
目的培养成纤维细胞,建立不同种属来源的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比较其形态差异。方法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利用差速培养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染色鉴定。结果接种24h后细胞全部贴壁,48h后人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体积增大并伸出伪足,形状以梭形或不规则形为主;而大鼠胸主动脉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相对较慢。结论用Ⅰ型胶原消化动脉的成纤维细胞效果较好,用差速生长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贴壁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建立稳定?经济?高效可行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组织,剪成均匀组织块后贴壁,皮肤边缘长出薄层致密细胞团后胰酶消化?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此方法与酶消化法相对照?结果:优化贴壁法成功率100%,取得组织后2 d沿皮肤边缘均开始生长高密度类圆形细胞层,在1周内可获得高质量?高数量的细胞,传代贴壁后经镜下形态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确定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较之酶消化法,优化贴壁法细胞存活率高,活性及纯度好?该方法可稳定?经济地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研究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结合传统的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进行裸鼹鼠和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CCK-8(cell countingkit)细胞计数比较研究两种物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细胞周期。以不同浓度接种裸鼹鼠肝脏成纤维细胞,CCK-8计数细胞24h、72h、96h、144h细胞密度。结果结合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两种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裸鼹鼠及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小鼠成纤维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比例与小鼠比较,显著较高。以1.5×10^4/ml以上的浓度接种裸鼹鼠成纤维细胞能使细胞在两天内进入细胞生长对数期。结论结合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的原代培养方法能提高细胞原代培养的效率,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小鼠。  相似文献   

8.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良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培齐后组织块消化法(简称改良法)培养成纤维细胞,以组织块贴瓶法(简称贴瓶法)作为对照。结果:改良法成功率为100%,43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贴瓶法成功率为66.7%,47d左右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单层并进行第1次传代结论:改良法是一种可行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和建立可靠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为皮肤瘢痕体外研究提供平台。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CO2浓度为5%,饱和湿度下培养。结果:皮肤瘢痕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18d~20d可传第一代,以后每7d~10d可传一代,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结论:培养出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可用作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中组织块法及其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皓  程随涛  张衍国 《医学争鸣》2005,26(Z1):74-75
0引言 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组织受损后的主要修复细胞.正常情况下,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皮肤受损或发生某些病变时,成纤维细胞表现为增生活跃和代谢旺盛[1].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科研单位开展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以获得在体外稳定生长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从而为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因治疗和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充足、可靠的靶细胞[2].国内各实验室在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时方法不一,多以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为主.我们通过应用组织块法进行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而获得大量稳定细胞,并总结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中组织块方法的注意事项,为今后进行细胞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氧合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方法选取3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的鼻息肉手术组织标本,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为鼻息肉A组(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和鼻息肉B组(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同时取10例手术患者的下鼻甲游离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COX-2进行观测并拍照。采用JD9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密度。结果COX-2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Ⅲ型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表明其催化产物PGE2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微血管生成准确定量的新方法,了解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了13例鼻息肉组织和11例鼻喷布地奈德的鼻息肉中CD34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行定量分析,与免疫组化法测定的MVD比较,对CD34阳性血管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表明,鼻息肉组与激素治疗组平均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百分率与免疫组化测定的MVD相关(r=0.675,P=0.01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调控CD34蛋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这可能为阐明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提示流式细胞术可准确、快速、定量地测定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这为了解鼻息肉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和检测指标,为预测其预后和可能的抗血管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74-76+8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79),对照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增加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同时两组均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与鼻息肉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作为鼻息肉组,另收22例单纯鼻出血或者鼻中隔偏曲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03±0.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2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高水平表达Th17细胞存在一定关系,具体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6例下鼻甲上皮细胞均分成2组,1组加红霉素,培养原代上皮细胞,另1组不加红霉素,1、35、d时用TUNU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红霉素组培养1、3、5 d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3.23±6.50)%、(38.21±7.22)%和(52.63±7.86)%,不加红霉素组为(31.02±5.60)%、(32.13±7.15)%和(39.64±7.48)%,培养5 d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有明显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项松洁 《浙江医学》2008,30(4):319-321
目的探讨Fas和FasL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鼻息肉组织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炎性细胞Fas和FasL因子的表达,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Fas和FasL因子在下鼻甲组织均有表达。(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Fas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FasL阳性表达显著大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且FasL表达显著高于Fas;鼻息肉炎性细胞中Fas和FasL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而FasL表达低于Fas。结论(1)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正常鼻黏膜的细胞更新和自稳。(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均存在着Fas的表达下调和FasL的表达上调,致使上皮细胞逃避了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而过度增殖: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炎性细胞凋亡抑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2蛋白和PCNA在 1 2例鼻息肉和 1 0例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Bcl - 2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 (P <0 .0 5)。结论 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增强及凋亡受抑制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明  王永忠 《海南医学》2003,14(12):23-24
目的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的表达 ,探讨其与鼻息肉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SABC法 ) ,检测 3 2例鼻息肉和 15例对照组下鼻甲粘膜组织中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 -α在 3 2例鼻息肉组织的上皮及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在上皮下的炎症细胞里也有TNF-α表达 ;而在 15例对照组鼻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组织中均无表达 (P <0 .0 1)。结论 TNF -α可能是鼻息肉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诸多因素之一 ,鼻息肉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失败的原因,评价再手术的时机。方法:对6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患者再次施术并分析其复发原因。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术后随诊半年以上。结果:病变彻底清除,窦口开放良好,痊愈52例(77.6%);3例(4.5%)术中出血较多,手术被迫停止,12例(17.9%)病变清理不彻底,术后3个月复发。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术前、术后未规范治疗,鼻腔鼻窦解剖结构未很好恢复,病变未彻底清除,病变为鼻息肉病。再次鼻内镜手术效果满意,但要间隔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