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呼吸道疾病CVB、CMV和EB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感染状态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90例患儿,男158例,女132例,年龄6个月-12岁。以ELISA法检测CVB抗原(CVB-Ag) IgM抗体(CVB-IgM),CMV-IgM,EBV-IgM。结果(1)病毒感染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支气管炎、肺炎CVB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的非感染组(P<0.01);肺炎组CMV阳性率高于上感和非感染组(P<0.05)。各组CVB感染明显高于CMV和EBV的感染率(P<0.01)。(2)3种病毒交叉感染率;上感、支气管炎和肺炎存在交叉病毒阳性情况,以CVB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多见。肺炎患儿交叉病毒感染率高于上感(P<0.05)。(3)肺炎病毒感染状态与临床病程的关系。单纯CVB感染性肺炎的病程较全部志物阴性的肺炎患儿长(P<0.01),但较合并多种标志物阳性的肺炎短(P<0.01)。多种病毒阳性的肺炎,其年龄相对较小,发热时间和病程均较单纯CXVB感染的肺炎长,结论:CVB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要注意多种病毒阳性的肺炎。  相似文献   

2.
张世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28-129
目的:探讨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102例临床诊断MP感染住院患儿,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结果: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1岁组呼吸道感染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检测MP—IgM的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MP感染的早期诊断;且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抗体(CVB~IgM)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62例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心肌炎50例,疑似心肌炎12例)及30例非心肌炎患儿的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CVB—IgM阳性者分别为:心肌炎组56%(28/50),疑似心肌炎组42%(5/12),非心肌炎组13%(4/30)。心肌炎与非心肌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肌炎与疑似心肌炎组CVB—IgM阳性率分别与病程关系为:病程<1个月、1~6个月及>6个月IgM阳性率分别为65.9%、25%和16.7%,其中病程<1个月、1~6个月及>6个月的阳性率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测定CVB—IgM以及远期的追踪均具有病原学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多种技术方法研究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CBV)与习惯性流产的病毒病因。方法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对86例习惯性流产和40例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CBV.WM抗体、病毒RNA和病毒粒子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习惯性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组妇女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87.2%和35.0%,血淋巴细胞CBVRNA阳性率则为53.5%N17.5%;而胎盘组织中病毒RNA阳性率各为59.3%N17.5%,胎盘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率在两组妇女各为41.9%和6.9%。其各项指标经χ^2检验,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可能是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方法应用ELISA技术对33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类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cM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肺炎支原体(MP)的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B19一IgM阳性,阳性率24.2%,CMV—IgM阳性率为18.2%;对照组中,未见B19一IgM阳性病例,CMV—IgM阳性病例1例。在33例ITP患儿中,2例HBsAg和HBeAg阳性。ITP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17例,阳性率为51.5%;对照组15例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的ITP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故对难治性ITP的患儿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及支原体检测,给阳性结果患儿相应的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是必要、恰当的,这为部分难治性rrP患儿提供了一个非免疫治疗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ERI-ON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特异性MP-IgG;IgM,同时检测82例患儿家长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第1份血清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婴儿组8.9%,幼儿组29.4%,学龄前组35.1%,学龄组47.8%,IgM总阳性率为23.9%,IgM总阳性率为17.0%。有20例患儿的第1份血清MP呈阴性,而第2份血清为阳性,双份血清的M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MP感染患儿家长中,27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呈阳性;30例非MP感染患儿家长中,8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MP感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双份血清IgG、IgM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曹明岭 《河北医学》2013,(6):919-92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与B组,并选择32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C组),全部患儿均予以MP—IgM检查,比较三组患儿的MP阳性率;A组、B组均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但A组同时加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1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组的MP-IgM阳性率35.9%(23/64)明显高于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组的12.5%(4/32),差异显著(P〈0.05);应用抗支原体感染药物的A组l临床有效率90.6%明显优于B。组的68.8%,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MP—IgM检测可常规应用,加用抗肺炎支原体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CVA患儿97例为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46.39%,对照组MP—IgM阳性率10.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t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检测53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柯萨奇病毒B组(CBV)特异性抗体IgM,结果阳性17例,阳性率32.1%,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6.7%),提示苏州地区部分病毒性脑炎患儿病原可能与CBV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小儿柯萨奇(COX)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间接法检测,对临床疑似病毒感染的患儿检测COX病毒IgM抗体(COX-IgM)。结果 测得COX-IgM阳性38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3.96%,病毒性心肌炎占26.74%,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占17.44%。北京地区一、四季度发病率高。3a内有2次COX病毒感染高峰,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COX病毒是引起心肌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甚为常见的原因。了解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鼻咽喷雾治疗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儿科门诊诊断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6例,实验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0 U+生理盐水2 mL喷洒鼻咽部,3次/天,连续治疗3~5 d。2组均予以止咳、化痰、退热、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3~5 d后进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实验组退热时间(t=5.707,P=0.000)、全身症状体征缓解时间(t=6.994,P=0.000)、总病程(t=4.593,P=0.000)均较对照组短;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869, P=0.004);实验组鼻塞流涕(t=14.707,P=0.000)、咳嗽(t=13.710,P=0.000)、咽部充血(t=13.430,P=0.000)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只有实验组1例患儿出现恶心,其他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鼻咽喷雾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2.
C B Hall  E E Walsh  J F Hruska  R F Betts  W J Hall 《JAMA》1983,249(19):2666-2670
The effect of ribavirin aerosol on experimen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 was evaluated in a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of 16 young adult volunteers. Two days after intranasal inoculation with RSV, half of the subjects were treated with a small-particle aerosol of ribavirin and half with placebo for a total of 12 hours each day for three days. Seven of eight placebo-treated and six of eight ribavirin-treated subjects became infected. Viral shedding was diminished in the ribavirin-treated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infected volunteers still shedding virus on days 6 through 9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the placebo-treated group. Ribavirin appeared to have no effect on mino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signs, but systemic complaints and fever occurred significantly less often in the ribavirin-treated group. Ribavirin aerosol therapy was well tolerated and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results or signs of toxicity. This suggests that such therapy might be further evaluated in infants with RSV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四种病毒共599例,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炎琥宁组:炎琥宁5~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3~5天,利巴韦林组:利巴维林针10~15mg/kg.d-1分2次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疗程3~5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琥宁组在退热、流涕鼻塞、咽充血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显著缩短(P均<0.01);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应作为治疗小儿ARI的推荐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每日10mid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每日10~15mg/kg。静脉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陈翔  陈洁  陀有明 《华夏医学》2012,25(1):57-59
目的:探讨运得素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及化痰、止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得素100万IU/次,1次/d,肌肉注射,疗程3d.结果:第1天症状显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7.62%.3d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得素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减少了抗生素滥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28-12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依照病情采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儿的退热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表面体温下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不良反应严重,糖皮质激素延长了患儿的病程且使并发症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发热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78-81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小儿推拿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咳嗽、流涕、咽痛、发热)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8±0.54)分、(1.31±0.23)分、(1.13±0.48)分、(1.04±0.31)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流涕、咽痛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2.01±0.24)d、(2.38±0.21)d、(2.31±0.24)d、(1.24±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在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作用突出,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志华 《当代医学》2014,(10):49-50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从化市太平镇神岗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口服用药者52例纳入A组,采用静脉用药者73例纳入B组。对比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发热、肢体酸痛症状消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咽痛、咳嗽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静脉用药在缓解发热、肢体酸痛等症状方面更具优势,但口服用药和静脉用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非必须静脉用药,存在过度使用的误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邢平东  李容 《当代医学》2011,17(7):151-152
目的观察炎琥宁粉针剂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95例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巴韦林抗病毒、布洛芬解热镇痛、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粉针剂2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结果 72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琥宁粉针剂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柴桂退热颗粒联合炎琥宁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柴桂退热颗粒.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退热时间、咽肿消退时间、止涕时间).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hs-CRP、TNF-a、IL-4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退热时间、咽肿消退时间、止涕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s-CRP、TNF-a、IL-4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联合组的hs-CRP、TNF-a、IL-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桂退热颗粒联合炎琥宁能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