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病症,及时预防和控制往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对预测MVA的指标已有较多研究,最近又发现ECG T波电交替对预防MV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准确性较以往的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增加和心室晚电位等更优越,且不受束支阻滞和心律不齐的影响,对折返激动和触发活动所引起的MVA都能有效预测。本文就此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每年5月21日至27日为国际心脏节律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脉搏,你我同行,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同时呼吁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尽可能在医生的指导及规范化治疗下工作和生活。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心律失常呢?健康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病因与高危心电图表现。方法分析48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病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形。结果48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基本病因为急性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其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病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高危心电图表现: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异常J波;复杂性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病因心源性晕厥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晕厥存在多种病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4.
心律平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值得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平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 ,同时还有较弱的β 受体阻滞和钙离子拮抗作用。故其抗心律失常谱广 ,疗效确切 ,临床广泛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非但不改善病人愈后 ,反而显著增加患者猝死及病死率〔1〕。这一结论使IC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据我们的观察和体会 ,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对这一结论仍未给予高度重视 ,心律平的滥用现象仍屡见不鲜 ,以至其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时有报道。现将近年来国内部分医学期刊报道…  相似文献   

5.
史晓婧  李超斌 《现代保健》2011,(28):116-1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体内血钾水平的差异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61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组)160例和非ST段抬高组(NST组)101例。检测入院时(距发病2—12h)血钾水平,观察两组低血钾发生率及其与室速、室颤发生的关系。结果ST组发生率30.7%,NST组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1)。ST组室速8例(低血钾者5例),室颤6例(低血钾者3例),其中交感电风暴1例;NST组室速1例,室颤1例。结论ST段抬高患者早期更易发生低血钾,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血钾水平相关。及时补钾,可有效预防室速、室颤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分两组─发生室颤或室速(VF/VT)组和未发生室颤或室速组进行短程(300个心动周期)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时域法的参数为平均心率标准差(HRSD),连续300个心动周期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50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法的参数为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成分,总功率(TP)及LF/HF比值。结果DCM中发生VF/VT的HRSD、SDANN、rMSSD、PNN_(50)、VLF、LF、HF、TP均明显低于未发生VF/VT(组P<0.05),LF/HF比值前组高于后组(P<0.05)。可见:HRV在DCM中发生VF/VT明显下降。提示:HRV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护理技巧。方法遵医嘱用药并定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对26例室速、室扑、室速合并室颤患者胺碘酮治疗过程全程进行观察与护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心律失常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复转律24例(92.3%),复律时间1.0~3.5h,用药期间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不良效果。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全程加强护理,护理重点为严密监测和精确用药,预见性地选择血管,有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是决定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措施,虽然能够成功挽救患者,但部分患者存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对于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胸段水平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可更加合理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而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方法 本文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59例急性乌头碱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患者的有效救治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 59例患者经抢救全部脱离危险,显效48例,有效11例,抢救最长时间为84min,最短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若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首选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再用胺碘酮。结果本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2例,在应用胺碘酮后2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控制,总有效率为95.5%,在用药期间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fQRS)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NDCM患者57例,通过分析心电图上是否出现fQRS波,分为有fQRS波组33例和无fQRS波组24例,随访(18.9±4.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全因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RS波组中发生MVA 15例(45.5%),无fQRS波组中发生MVA 4例(16.7%),fQRS波组中M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中病死6例(18.2%),无fQRS波组中病死3例(12.5%),fQRS波组病死率高于无fQRS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RS对NDCM患者的MVA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与此类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9例,未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7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年龄更大,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更高,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水平更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梗死部位为下后壁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QRS-T夹角>9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Killip分级为Ⅲ~Ⅳ级、下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恶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评估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治疗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跑步、登山、去健身房做力量练习……随着都市人健身运动越来越频繁,由运动不当带来的身体不适与损伤也时常出现,如“网球肘”“劳损膝”等,对此,健身爱好者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罗红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59-216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Tp-ec间期与室早指数在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关系。方法 203例经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组1、组2、组3,分析Q-T间期、Q-TC间期、Tpe-max,Tp-ec间期与室早指数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比较,以及两者与患者基础心率的关系。结果组1的Tp-ec间期显著大于组2、组3,组1的室早指数显著小于组2、组3;Tp-ec间期与室早指数在预测冠心病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呈反比关系;组2、组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ec间期与室早指数作为无创性心电学指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预测价值,并且Tp-ec间期较室早指数独立于心率的改变,可作为评价跨壁复极离散度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传导系统的心肌缺血坏死而造成。当心律失常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或由于各种因素致心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称为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危险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7.
张智华 《智慧健康》2022,(2):130-132+139
目的 探讨分析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先入院45例作为参照组采用单纯胺碘酮治疗,后入院的45例作为研究组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镁、血清钾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后的复发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长久地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与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高于观察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给药与单独注射给药效果相当,但口服联合注射给药对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与炎症因子抑制方面较单独注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