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伴或不伴除颤功能)在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查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死亡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软件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分析最终纳入文献12篇(n=7 539).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F)近些年来药物治疗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是当今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应用心脏起搏的方法来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种起搏方法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CRT是在传统的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同步性。试验研究证明CRT可以改善心脏不协调运动,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室间隔矛盾运动,减少二尖瓣返流,可使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少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开创了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具有较高住院率和病死率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心脏起搏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和技术.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这种非同步收缩会导致心脏病理生理学改变,加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非同步收缩心力衰竭患者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最新指南将心力衰竭合并失同步患者作为CRT治疗的Ⅰ类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符合CRT适应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型起搏器,进行三腔起搏或双心室起搏,使心室间收缩趋向同步化。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了起搏器,左室电极植入位置4例位于心室后侧静脉,2例位于心室前侧静脉。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改善Ⅰ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心胸比缩小。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勇  冯毅 《医学综述》2008,14(10):1504-1507
慢性心力衰竭是具有较高住院率和病死率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心脏起搏器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这种非同步收缩会导致心脏病理生理学改变,加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非同步收缩心力衰竭患者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最新指南将心力衰竭合并失同步患者作为CRTⅠ类适应证。现综述分析CRT方法的作用机制、疗效等,并对今后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并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56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功能变化。结果:同CRT治疗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分级(NYHA)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HW)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同时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左心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许萍 《中外医疗》2011,30(21):145-145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便更好的接受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点观察起搏功能的监护及切口护理,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本组11例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度增加,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有CRT适应证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置入三腔起搏器,通过起搏参数优化使心脏房室收缩趋向正常顺序及室间收缩同步化.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了三腔起搏器,左室电极靶血管,5例位于左后侧静脉,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因为置入左后侧静脉膈肌跳动而改为心大静脉.术后3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可达到NYHAⅡ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程控仪测试参数显示,与置入三腔起搏器前相比较夜间心率有所降低,活动度增加.结论:CRT通过改善心脏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伴有QRS波时限延长和明显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6 min步行距离(MHW)、QRS波时限、胸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不明显,6 min步行距离增加,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Previous clin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could benefit from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Implant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lead is a complex procedure with some potential for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se the complications of CRT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thods Totally 117 patients, 86 males and 31 females, mean age of 53 year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Ven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Different types of coronary sinus leads were used to pace the left ventricle. Results Left ventricular lead was attempted to implant through coronary sinus for all the 117 patients and was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 111 patients. The success rate was 94.9%. Main complications rate was 6.8%, including coronary sinus dissection in 4 patients,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required lead repositioning in 2 patients and lead dislodgement in 2 patients. Conclusions It is feasible and safe to pace left ventricle through coronary sinu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安装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CRT-D)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或CRT-D治疗行术前、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2例成功植入CRT-D,1例拟植入CRT-D患者植入失败,改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但其中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切口渗血.结论: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植入InSync 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功图检查、6min步行试验以评价基础心脏功能。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心侧静脉或后侧静脉。术后1~6个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由0.23±0.07增至0.41±0.04。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48±23)ms缩短至(112±10)ms。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明显改善了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方法1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中度以上的二尖辦反流(MR)。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TDI)证实存在左、右心室和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行CRT治疗。术后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结果(1)手术:10例为经心脏静脉植入左室电极,2例经心外膜植入左室电极,1例行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均无并发症。(2)心功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27.00±3.84)%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40.36±7.87)%(P〈0.05)。(3)死亡率: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4)QRS时限:由术前(176±10.4)ms缩短为术后即刻的(148±8.4)ms(P〈0.05),左右心室及左室内同步性能明显好转,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结论CRT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并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5.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性的治疗方法,几项较大的研究证明了CRT的有效性。CRT的治疗机制是改善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和室内同步性,而超声心动图则可通过M型、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三维成像等技术评估心脏的机械同步性,因此,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适合CRT患者的筛选,指导电极位置的选择,以及在CRT后起搏器参数的优化和患者随访。本文讨论了目前用于CRT的几种常用的超声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方毅  陈家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41-42,4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52例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心律及起搏器功能分为三组进行观察:持续性房颤CRT组8例,窦性心律CRT组40例和窦性心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组4例,观察患者术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生存时间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为4~57个月,平均(38±10)个月,总病死率为32.7%(17/52)。心脏性死亡14例,占82.4%,其中6例为心力衰竭恶化,8例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余3例为非心脏性死亡。持续性房颤CRT组5例死亡;窦性心律CRT组12例死亡;窦性心律CRT-D组均无死亡;三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CRT患者病死率(62.5%)较无肾功能衰竭者(19.4%)高(相对危险度为4.302,95%CI为1.598~5.889,P〈0.01)。结论心脏性死亡是CR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包括心力衰竭恶化和SCD。CRT-D和CRT患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患者接受CRT较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显著的获益,另外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T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期间11例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植入患者(CRT组)和同期18例接受药物治疗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non-CRT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主要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及血浆肌酐水平变化。结果CR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血浆肌酐水平[(122±15)mmol/L]显著高于植入前[(101±13)mmol/L,P<0.05)],但显著低于non-CRT组[(153±28)mmol/L,P<0.05]。non-CRT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善。结论CRT不仅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改善作用,且可能阻止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李飞  李晓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78-479,484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10.2±6.3个月,观察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6例CHF患者植入CRT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NYHA分级,从~级改善为~级,QRS时限从158.6±31.8ms缩短至129.5±30.2ms(P<0.05),LVEF从0.28±0.05提高至0.35±0.05(P<0.05),LVEDD由术前71.93±10.79mm降至术后65.55±12.35mm(P<0.05)。结论: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