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腹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梅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76-178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以 6个月至 2岁婴幼儿发病率为高。正常食物进入消化道至粪便排出时间因年龄而异 :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为 1 3小时 ,人工喂养者平均为 1 5小时 ,成人平均为 1 8~ 2 4小时。正常母乳喂养儿大便为黄色、均匀糊状或较稀薄的便 ,绿色不臭 ,呈酸性反应 (pH4 .7~ 5 .1 ) ,每日排便 2~ 4次 ,一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减少 ,1周岁后减至每日 1~ 2次。人工喂养儿 ,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 ,较干稠 ,呈中性或碱性反应 (pH6~ 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高 ,蛋白质分解产…  相似文献   

2.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夏季,腹泻更是多见。有的家长认为“拉肚子”没什么大碍,其实不然,腹泻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而且若腹泻病程长,还可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什么才是正常的大便呢?人乳喂养儿的粪便呈黄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呈膏状或有种子样的颗粒,每天排便2~4次。人工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较干稠,每天1~2次。混合喂养儿若同时加喂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稠度较单纯牛乳喂养儿稍减,呈轻度暗褐色,臭气加重,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大便外观…  相似文献   

3.
娃娃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和硬度等变化,象是反映胃肠道情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变化,可以了解肠胃功能状况、喂养是否得当及胃肠有无病变。正常情况下,因喂养方法不同,孩子排出的粪便也各不相同。人乳喂养儿的粪便,多为黄色或金黄色,呈软膏样,带有酸味,但不臭;每日可排便2~4次,牛乳或羊乳喂养儿的粪便,多为淡黄色,呈硬膏样,带有干酪味和臭味;每日排便1~2次。若将牛  相似文献   

4.
婴儿腹泻是很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养不当。一般来说,若能找到病因并予以纠正,则不需用药治疗也可痊愈。由于婴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怎样才能找到婴儿腹泻的原因呢?家长观察其大便性状是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一、婴儿正常的大便1.母乳喂养儿。大便呈金黄色,质软,有轻微酸臭味,可见有奶瓣。一天3~4次。2.人工喂养儿。便色黄,稍硬,臭味大,偶有奶瓣。一天1~2次。二、婴儿异常大便(腹泻)及防治措施1.蛋花样大便。这种大便提示婴儿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稀而次数增多,大便中挟有淡黄色如半粒米大小…  相似文献   

5.
人体粪便能反映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为发现某种疾病提供重要的线索。 一、血性便:粪便表面有鲜血或便末附有鲜血,可能为肛门裂或直肠息肉所致。柏油样粪便或称“黑粪”,提示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情况。大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提示由细菌性痢疾所致,病儿常伴有左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儿童每日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较大差异。粪便性状往往受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例如母乳喂养儿每日排便6~8次,并非罕见,且粪质较稀;进食含纤维素较多食物时,小儿便量可较多。因此,单根据便次、便量或其稀稠度,有时难以作为病理性腹泻的可靠指标。如与平时习惯比较,粪便忽然变稀,便量或便次增多,尤能引起脱水、体重丢失或生长发育障碍等后果时,则可认为是病理性腹泻。腹泻迁延不愈,超过多久才能称为慢性腹泻,各家意见不甚统一,但多数将腹泻超过两周称为慢性腹泻或难  相似文献   

7.
直肠指诊诊治粪嵌顿25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嵌顿,中医学称为“热结旁流”。从1994年~1998年共诊治粪嵌顿患258例者,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58例,男120例,女138例。年龄6~68岁,平均65岁。以58~75岁之间最多,青壮年少见。临床表现 患者大便数天未解(一般3天以上),便意感强烈,但不能排出正常粪便,反而出现便次增多、粘液便、漏粪水、里急后重等类似“腹泻”、“肠炎”、“痢疾”的表现。首先需行直肠指诊。若发现直肠内有大量粪便积存堵塞,则可诊断为粪嵌顿。2 治疗方法  粪嵌顿的治疗,首先要用直肠指诊将粪块捣碎,并…  相似文献   

8.
王妍琦 《吉林医学》2013,(30):6248-624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应用早期喂养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极低体重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传统方法喂养(对照组)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的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出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以及胎粪排除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能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促进患儿肠道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曾意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853-853
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用“吗咪爱”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将腹泻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凡具备下述条件者为治疗组:①2岁以下的婴幼儿;②每天大便次数≥5次,粪便呈水样或水样便(黏胨或脓血便不作为观察对象);③大  相似文献   

10.
成人正常大便为圆柱状成形软便,幼儿粪便大部分成糊状.目的讨论粪便一般检查.方法 对采取的样本进行一般检查.结论 粪隐血试验敏度高,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有重要意义.粪便直接涂片后进行显微镜检查是临床的常规检验项目.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理成分,如各种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细菌、原虫等,并可通过观察各种食物残渣的情况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1月~1998年10月我们应用我院研制的藿朴止泻贴治疗小儿泄泻79例,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79例中,男45例,女34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6岁;母乳喂养29例,人工喂养14例,混合喂养36例;风寒泻42例,脾虚泻37例。2 诊断标准2.1 中医诊断 大便次数、数量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水样,呈淡黄色,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等症,有乳食不节,或感受寒邪,或素体脾虚病史。2.2 西医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血象、粪便等检查诊断属非感染性泄泻。3 …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04年12月~2006年6月从984例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01例(30.5%);腺病毒抗原阳性498例(50.6%);粪便乳糖阳性512例(52%).这类患儿粪便呈金黄色水样或稀粘便,带有泡沫,并有酸奶味,每天数次或数十次不等,大便培养及常规均无异常.对抗生素、助消化及收敛药等效果不佳,停奶或少食乳类食物,腹泻可迅速控制.这一研究表明:轮腺病毒抗原与乳糖相互间有密切相关.提示轮腺病毒抗原与乳糖联合监测在小儿腹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1岁,小学生、江苏省铜山县人。阵发性腹剧痛近二年,平时腹胀,消化不良,大便经常不成型,偶有粘液,有时每日2—3次便稀。体检:发育差,消瘦,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红蛋白10g、白细胞总数7200,中性细胞68%,嗜酸细胞10%,单核细胞2%,淋巴细胞20%。粪便质软、淡黄,直接涂片发现肝吸虫卯、螨卵。复查三次及用沉渣集卵法检查均发现螨卵及活螨,螨卵大小:50—60×100u,淡黄色,呈长椭圆形,内容物为卵黄颗粒或含胚卵,有的在一侧或一端有空隙似空泡。有的卵内可见活动将要脱壳的幼螨,含胚卵在排便后数  相似文献   

14.
产后饮食如常,数日不解大便,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排出,称为“产后大便难”或“产后便秘”。中医认为,产时失血过多,宫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足以濡润肠道致令肠燥便难,或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枯,肠道失于滋润,因而传导不利,大便艰难。 若多日不排便,胃肠功能严重失调,体内糟粕壅滞,不能从粪便中排出,可引起自身中毒,故不可等闲视之。笔者在医疗实践中,应用自拟“当归苁蓉汤”治疗产后大便难,一般服药2剂即可获愈。方剂  相似文献   

15.
肛门、肛管和直肠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肛门疼痛。正常的粪便应是成形而不干燥,排便时也应无疼痛感。如果大便或便后肛门疼痛,应注意如下常见病。 1.肛隐窝炎和乳头炎 肛隐窝有肛腺导管的开口,因解剖上的特殊性,此处最易存积粪便。粪便干硬、粗糙、有异物,则可能擦伤粘膜和肛管乳头,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炎。如经久不愈,则转为慢性炎症。病人常有肛门疼痛、不适感,且在大便时加重。  相似文献   

16.
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 《河南医学研究》2004,13(2):178-180
目的 :探讨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按常规方法取新鲜粪便 ,将其接种在SS与EMB琼脂平板上放置 3 6℃过夜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与血清学鉴定 ,确定细菌种类后作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和部分门诊腹泻病例共检出机会菌感染粪便 45 8例 ,在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纯培养出克雷伯氏菌株 13 6株 ,占 3 9 69%。其中肺炎克雷伯臭鼻亚菌 12 5株 ( 91 91% ) ,产酸克雷伯氏菌 11株 ( 8 0 9% )。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1岁以内小儿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分别为 3 2 3 %、2 0 5 8%。临床表现不典型 ,可表现急性腹泻 ,也可迁延不愈、慢性腹泻。大便多呈黄稀水样便、黄绿粘便 ,未见脓血便。每日 5~ 6次 ,严重者达 10次以上。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多见低钠血症。大便常规检查多正常或镜检脂肪球 +~++,白细胞 +,临床上很难作出病原学诊断。结论 :对小儿腹泻病人应常规作粪便培养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微生态药物 ,以维持正常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新会县司前镇0—3岁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纵向观察。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急性腹泻有关的危险因素是:家人使用粪坑或马桶,小儿照管人喂养前及便后不洗手,不良喂养史。急性腹泻发病率为人工喂养儿(37.5%)>混合喂养儿(21.36%)>母乳喂养儿(15.35%)。本文提出了小儿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芳  黄哲  张蕾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91-1892
目的:观察人工喂养儿添加低聚糖后肠道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分析.方法:选择人工喂养儿120例,男62例,女58例,随机分为配方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和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低聚糖的观察组60例(男31例,女29例),除配方组不含低聚糖外,其余两组配方奶粉成分均完全相同.观察组添加的低聚糖来源于乳糖及菊苣植物,含量为按标准冲调方法每100ml奶液中含70 mg.另选母乳喂养儿60例(男32例,女28例)为对照组,总观察对象为180例,男92例,女88例.观察项目为大便性状:稀便、糊状便、成形便、硬便;腹胀(产酸、产气);食欲好坏.观察频率为出生时、1个月、2个月、3个月,共4次.结果:3组生理耐受指标表明大便性状、腹胀、食欲,观察组的婴儿综合耐受性基本接近母乳喂养组,表现了独特良好的耐受性.两组生长发育距离值表明,观察组的体重一直保持第1位,身长从第3位上升至第2位(母乳喂养为第1位),生长发育增长值显示,添加低聚糖奶粉对体重身长有很强的推动力.结论:为使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达到母乳喂养儿同样的生长发育潜能的最佳表现,对生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低聚糖人工喂养是最佳的选择.低聚糖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对配方奶粉的生理耐受性,有利于肠道对营养素及钙元素的吸收,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临床症状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周,多数为1~2天。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菌痢及慢性菌痢两型。一、急性菌痢:(一)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剧,以寒战高热开始,体温可达39℃以上。有急性发作的腹痛、腹泻,有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疲乏、头痛、全身酸痛,有时也发生呕吐。腹痛为阵发性绞痛,在脐周为甚。大便次数增多,初为正常稀烂粪便,次数逐渐增多,从4~5次,急剧增加至数十次,以后为脓血粘液大便,粘液此血液多,次数多而粪质少。其解便特点为里急后重,粪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