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螺情调查与疫区人群的检查相结合.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选阳性者后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结果 对浙江省53个县的427个乡(镇)4193个村开展查螺,在22个县的84个乡349个村查到钉螺,面积122.02hm2,捕获并解剖钉螺107 613只,结果均阴性.查病210 98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例24例.全省共确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060例,并已展开救助.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螺情监测,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血清学筛查结果阳性者(畜)进行粪检确认。结果2012年浙江省实际有螺乡镇95个,有螺村343个,实有钉螺面积102.3×104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0.34×104m2;解剖钉螺912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1288人,阳性率为0.89%(1165/131288),查出输人性血吸虫患者7例(其中1例为急性血吸虫病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畜)。2012年浙江省共有历史晚血病例1171例,实际救助晚血患者1014人。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呈上升趋势,输人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将两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6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71%和1.91%,2006年较2005年上升了11.69%,不同职业居民感染率以渔民最高;2005年和2006年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69%和12.06%;2006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2005年相比有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21.45%、56.00%和41.59%。结论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仍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做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卫恩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28-1629
江苏省常熟市地处江南水乡,在上世纪50年代,常熟市为全国10个严重流行血吸虫病防治(血防)的重点县市之一,疫区人口达60余万,全市历史有螺面积10427万m^2,患血吸虫病病人达20.8万余人。几十年来,经过全市人民和广大卫生血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至1990年开始,我市成为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全面转入巩固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 018.62万m2降至2 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 9万 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 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 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201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四川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疫情数据,了解监测点血吸虫病现状及疫情变化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10年钉螺和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结果9个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在2.73%~17.02%之间,平均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Kato—Kmz法)分别为7.62%和0.10%,人群感染度(EPG)几何均数为0.003,耕牛感染率为1.02%。共查出钉螺面积128285m。,活螺密度在0.02~1.29只/0.1m2之间,平均活螺密度为0.21只/0.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家畜管理以及钉螺控制,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探索流行规律,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阳新县新湖村设立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了2006年新湖村各项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2003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十五”期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个疫情纵向观察点的螺情、居民和耕牛病情。结果20个观察点粪检6 287人,感染率为6.92%;粪检877头家畜,感染率为9.01%。各试点垸内活螺密度为0.0004~2.0284只/0.11 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垸外活螺平均密度为1.3366只/0.1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4只/0.11 m2。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和耕牛感染率仍较高,特别是高度和中度流行区更为明显。提示全省今后防治策略的重点应针对中、高度流行区的居民和耕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防治效果,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 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落框法开展钉螺调查,框距内陆5~10 m、湖滩10~20 m。采用压碎法解剖钉螺检查感染血吸虫情况。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对过往船只进行携螺情况调查。每年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血吸虫病历史流行村居民、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门诊病人开展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2016—2020年金湖县累计查螺面积15 373.85 hm2,打捞漂浮物3 010 kg,投放稻草帘800只,调查船只215条,均未发现钉螺。累计血清学查病19 910人次,阳性286人,阳性率1.44%。门诊病人血清学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和流动人口,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69、91.591,P均<0.01);流动人口血清学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5)。男性血检阳性率1.53%,女性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血检阳性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组,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92,P>0.05)。粪便检查279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累计药物巩固性灭螺153.46 hm2,环境改造灭螺9.67 hm2;扩大化疗281例。小学生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95%以上,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6%以上。2017年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结论 金湖县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但血吸虫病潜在传播流行因素仍然存在,需建立长期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的疾病负担及其危害效应。方法利用2001年四川省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使用世界银行与哈佛大学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公式,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结果四川省每千人口因血吸虫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为6.7年。每个患者平均损失0.6965个健康寿命年,截至2008年底,四川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127.6万人,因血吸虫病累计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总为88.86万年。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的疾病负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年炭疽病例发病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年所有通过网络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表,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共报告炭疽病例86例,均为皮肤型炭疽;男性占69.77%,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以牧民为主(72.09%),其次为农民(19.77%);平均年龄39.12岁,青壮年发病较多;发病高峰出现在7~9月;接触、剥食病死动物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61.63%),接触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98.84%).结论 2011年四川省炭疽病例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剥食和接触病死动物成为引起人间炭疽的感染的主要方式,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畜间疫情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对监测点所有7~13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右手正位X线拍片,采集监测点范围内的主食粮(面粉、大米、青稞、玉米粉等)和7~13岁儿童发样,用2,3-二氨基奈荧光法检测硒含量。结果共检查321名儿童,大骨节病临床阳性率为0.31%;X线阳性率为4.05%;粮硒均值为0.006mg/kg;儿童发硒均值为0.282ms/ks。结论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儿童新发得到有效控制,发硒均值大于0.2mg/kg,处于正常水平,粮食硒含量偏低,还需继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回升的影响因素,为遏制疫情回升的措施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07-11/12对疫情回升的德阳市旌阳区和中江县28个自然村的常住人口进行粪检中的阳性者为病例,粪检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按性别、年龄±2岁匹配,共收集161对病例和对照。采用Remark Of-fice OMR 6.0和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Epi Info 20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检验,家养黄牛(OR=1.759,P=0.02)和接触疫水(OR=2.381,P=0.008)是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回升的危险因素。结论黄牛和减少接触疫水是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回升的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65岁常住居民按《湖北省血吸虫病查病方案》要求开展查病。结果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3.80%。与2004年相比,一类流行村减少78.4%(P〈0.01),三、四类流行村分别增加20.6%(0.01〈P〈0.05)和204.5%(P〈0.01)。结论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没有变化,但流行程度较2004年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监测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7年,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上升到9.93/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74.41,P0.01),城市高于农村(χ2=519.83,P0.01),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结论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乡之间、男女之间死亡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居民的膳食结构。为制订营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抽样方法为分层整群抽样法。住户调查为称重三日记帐法,个体调查为24h询问加登记法,与住户调查同时进行。结果 居民食物消费发生了较大变化。日常饮用水中纯净水,瓶装水的比例上升。蔬菜消费提升到第二位,种类明显增多;调味品消费较高(排第五位);肉类消费量有所上升;谷类消费中仍以大米为主,但是豆类,乳类、蛋类,水产品消费较少。结论 我们应增加奶,蛋,水产品的消费,多吃蔬菜与薯类。少饮酒,少吃腌腊食品,改善人群膳食结构。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