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保守治疗可使绝大多数脑脊液漏患者治愈,但早期经鼻内窥镜或开颅修补漏口是治疗脑脊液漏、减少脑膜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一般认为,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脑脊液漏患者:①经过4~6周(亦有学者认为超过2周)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脑脊液漏;②所有自发性脑脊液漏;③反复发作的脑脊液漏;④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漏;⑤有脑膜炎病史的脑脊液漏。可以根据脑脊液漏的病因、漏口位置、初次手术入路及颅底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再次脑脊液漏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漏是脑脊液经破裂的脑膜经耳、鼻或咽部流出,所以分别被称为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及脑脊液口漏。一般由头颅外伤造成颅底骨折而引起,一旦发生脑脊液漏,颅脑就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颅内感染进而造成严重的脑组织损害,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初次发生脑脊液漏,经脱水、抗炎、绝对卧床休息等治疗护理,一般7d左右可治愈。有少数脑脊液漏病人治愈后麻痹大意,过早用力,如:用力抬重物,用力排便等,再次造成脑脊液漏,再次脑脊液漏愈合比较困难,以往采取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经头颅CT确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死亡率下降。结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中如何进行鞍底修补预防脑脊液漏。方法对42例垂体腺瘤患者手术资料进行了同部分析。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6例,行鞍底修补后仍有两侧脑脊液漏,1侧保守,另一侧对压治疗后好转,随诊2个月 ̄11个月未发现脑脊液漏病例。结论对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之手术患者应先保守治疗2周 ̄3周后,如仍有液漏者应采用手术垂体修补鞍底。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激素、血浆交换等治疗,我们对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顽固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顽固性结核性脑膜炎与传统的全身抗痨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组较单纯全身用药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治疗顽固性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淼  刘风霞  于翠华 《山东医药》2008,48(26):70-71
将56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常规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后,缓慢放出脑脊液5~10 ml,再缓慢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反复3~6 次,总量不超过30 ml ,最后一次放出脑脊液后注入异烟肼100 mg及地塞米松3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10 ml).结果 治疗8周时观察组脑脊液压力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0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在全身系统抗结核化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注药治疗结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周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34-1835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痨治疗基础上予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果 93例治疗后脑脊液检查有明显好转或正常,头部MRI检查病灶有吸收好转,67例治愈,26例好转,1例出院,1例死亡,2例转入外院,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明显提高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2例随即分为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头痛缓解的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2%。治疗后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中位数为8.26d,对照组仅10例在9d后恢复正常,其余均为黄色脑脊液,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回答是否在脑脊液中含有特异的标志以助于Alzheimer病(AD)的临床诊断问题,本文回顾了有关AD脑脊液的研究。作者评价了60多种物质的脑脊液检测。一些脑脊液成分的浓度在AD中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与对照人群结果的重叠以及在研究设计方法学上的不足均限制了这些脑脊液检测的价值。但是有关在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中淀粉样蛋白的大分子的异常成为AD脑脊液很有希望的诊断性检查。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脊液引流治疗2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2 8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SAH患者 5 2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 8例 ,男 7例、女 2 1例 ,年龄 17~ 67岁、平均 5 4 7岁 ;对照组2 4例 ,男 13例、女 11例 ,年龄 2 3~ 68岁、平均 5 2 8岁。两组患者均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 ( + ) ,脑脊液 (CSF)为均匀血性 ,治疗组全部及对照组 16例头颅CT示脑沟、脑池、外侧裂、正中裂等高密度影。Fisher分型 :Ⅰ型无出血 ;Ⅱ型为蛛网膜下腔局部弥漫性薄层出血 ;Ⅲ型为蛛网膜下腔有较厚出血 ( >1mm…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次置换内头痛完全消失44例(88%),5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脑血管痉挛,但其头痛程度均有明显的减轻。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蛛膜下腔出血为神经科常见病之一 ,内科一般给以降低颅内压、止血、预防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细胞治疗 ,临床上还常常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以减轻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我科自 1994年至 2 0 0 1年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43例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43例 ,男 2 9例 ,女14例 ,年龄 18岁~ 81岁 ,全部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活动中起病 30例 ,有明显诱因的 2 7例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确诊。有高血压病史 11例 ,有糖尿病史 4例 ,冠心病史 3例。 2 治疗方法 :除常规给以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 ADA)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ADA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早期ADA含量增高,随病情好转ADA含量下降。结论脑脊液ADA含量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田兆禄  陈强  王民升 《山东医药》2008,48(32):132-133
脑积水及脑脊液鼻漏在临床上常见,但脑积水导致脑脊液鼻漏我们尚未见报道,笔者近10 a来发现脑积水导致脑脊液鼻漏患者2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进行性头疼10余a,流水样鼻涕7 d入院.头疼晨间愈重,疼重时恶心.纳差、消瘦,双眼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患儿治疗前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清中Cys C水平。结果化脑组和病脑组治疗前脑脊液Cys 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P<0.01);治疗前化脑组脑脊液Cys C水平高于病脑组(P<0.05);化脑组和病脑组血清Cys C水平在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脑和病脑患儿的脑脊液Cys C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细胞的功能,其动态变化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脑脊液Cys C在化脑和病脑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作为血脑屏障破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的短期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及地塞米松。分别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变化情况。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安全性良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CSF)鼻漏是因为颅底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经鼻腔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同时空气亦可逆行逸入颅腔形成气颅。如对本病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得当,极易引起严重后果,如颅内感染、严重气颅、严重低颅压综合征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我院收治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患者34例,效果满意,现就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