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恰当时机.方法:分析了109例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CER)的关系,GTT与小肠通过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的相关性,完成与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者GTT的差异,小肠肠腔狭窄者完不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结果:胶囊GTT分别为≤30min,30-60min,60-90min,>90min的各组之间的CER无统计学差异(P=0.971);胶囊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者注射胃复安后,其SBTT明显短于非胃复安组(t=-2.027,P=0.046);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GTT(45.6min±35.8min,n=85)与未完成者的GTT(42.0min±36.4min,n=2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5);小肠肠腔狭窄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是无狭窄者的6.588倍(OR=6.588,95%CI=1.866-23.258,P=0.004).结论:过早使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可能并不一定有助于CER的提高,胶囊在胃内停留超过90min的要考虑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整个送胶囊过程最好在30min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金山OMOM两种不同型号胶囊内镜在全小肠检查率(CER)中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Ⅱ型胶囊内镜组82例(对照组),Ⅰ型胶囊内镜组85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及CER的差异。结果Ⅰ型胶囊内镜组比Ⅱ型胶囊内镜组具有更高的CER(94.1%vs 84.1%,P=0.047),更短的GTT[(47.3±41.8) min vs (64.8±57.0) min,P=0.024],且工作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S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囊内镜通过缩短GTT,延长胶囊内镜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全小肠检查率,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监视下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取右侧卧位,对照组取直立位、站立或坐位均可,吞入胶囊内镜后实时监控胃内通过情况,通过幽门后患者可自由活动,统计分析两组间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阳性发现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31.7 ±29.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6±55.9) min(U =559.000,P=0.020);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21.3 ±78.8)min,与对照组的(211.1±86.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611);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5.0%( 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x2=5.165,P=0.023);阳性发现率为75.0%(30/40),与对照组的65.0% (2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2,P=0.329).结论 实时监视下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P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OGI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比较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OGIB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老年组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70.8±6.8)岁;非老年组99例,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4±10.3)岁. 结果 老年组显性出血89例,隐性出血8例;非老年组分别为91例和8例.两组胃排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胶囊延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小肠转运时间较非老年组显著延长(P<0.05).老年组2例因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未纳入诊断统计,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2例(65.3%),血管病变为最常见病因;非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7例(67.7%).小肠克罗恩病为最常见病因.两组获得阳性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诊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OGIB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血管病变为老年OGIB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162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正常组)、57例除回肠末段糜烂和(或)浅溃疡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是否≥60岁、性别进行分组。结果 1正常组: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68±55)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316±117)min,其中60岁以下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1±36)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1±98)min;60岁及以上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78±49)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54±114)min;两组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21),两组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女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6±42)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8±103)min;男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8±54)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25±112)min,两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2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59±42)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251±102)min,同正常组比较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35),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 60岁以上人群较60岁以下人群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但胃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患者小肠通过时间,明显较正常人缩短,提示其可能与肠道排空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应用价值.方法 受检者为2005年8月-2010年3月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无症状体检人群,受检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对照组(B组)、自身对照组(C组).A组受检者按一定体位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送服胶囊后立即依次平卧位3 min,左侧卧位3 min,右侧卧位3 min,半卧位3min,观察食管黏膜情况,再观察胃依次左侧卧位10 min,平卧位10 min,右侧卧位10 min,站立位10 min,随后可自由活动,直至胶囊内镜排出体外.B组受检者按常规要求进行胶囊内镜检查.C组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即安排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结果 A组和B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胶囊内镜排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排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胶囊内镜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A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28例,检出率31.11%;160例B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2例,检出率26.25%;110例C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3例,检出率39.09%.A组和B组食管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在特定体位下可以提高食管及胃病变检出率.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指导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能更有效提高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用于无症状人群体检无疑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痛苦的消化道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术中检查前患者肌注甲氧氯普胺的临床价值。[方法]17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当日2组肠道准备相同,观察组术前肌注甲氧氯普胺;比较2组胶囊内镜胃转运和小肠转运时间以及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20.1±5.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7.6)min(P0.05);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8±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3.5)min(P0.05);小肠病变检出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肌注甲氧氯普胺具有缩短检查时间及提高病变检出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资料,并和同期非老年患者(〈60岁)进行比较。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96.9%)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老年患者的小肠转运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P=0.028)。31例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枪出率为4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老年患者小肠以血管病变为主(52.9%),而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29.6%)。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胶囊内镜检查,实验组检查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10 mg,胶囊进入胃后实时监测,若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超过90 min给予内镜干预推送胶囊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对照组检查前、检查过程中不作任何干预.结果 分析两组的GTT、小肠通过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发现GTT、SBTT及检查完成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检查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干预可提高患者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肠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同日进行的可行性。[方法]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32例为同日接受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后、接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同日组),81例为先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后、择日只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择日组)。观察2组胶囊的运行时间,病变检测率,不良反应。[结果]胃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为(30.75±35.97)min,择日组(31.81±32.13)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294.97±122.55)min,择日组(267.87±117.82)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安全、无创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无痛胃镜、肠镜同日执行是可行的,并可避免多次肠道准备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0%(26/40)的患者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胃通过时间为(0.92±0.74)h,小肠通过时间为(3.93±1.51)h,结肠通过时间为(4.89±0.61)h。完成全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胶囊运行时间短于未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者[(9.44±3.53)h比(15.47±2.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结肠准备合格率为67.5%(27/40)。结肠准备合格患者胶囊结肠通过时间、胶囊排空时间与结肠准备欠佳患者比较[分别为(4.43±3.33)h比(5.96±2.44)h,(9.06±3.91)h比(10.29±2.47)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7、0.81,P均>0.05)。结肠胶囊内镜共发现33例(82.5%)患者存在消化道病变,其中食管病变3例,包括炎症与占位;胃病变21例,包括慢性胃炎、黏膜隆起、息肉和溃疡;小肠病变9例,包括息肉、溃疡和血管畸形;结肠病变19例,包括憩室、息肉、直肠炎、溃疡和糜烂、血管畸形、内痔;存在2种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1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在吞入胶囊48 h内排出胶囊。结论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全消化道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下单用圈套器与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联合使用圈套器两种方式将胶囊内镜经幽门送入小肠的操作技巧以及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回顾66例胃镜下送胶囊内镜通过幽门的操作资料,分为单用圈套器组(27例)与安置透明帽后使用圈套器组(39例),比较2组操作时间、操作过程中胶囊内镜从圈套器掉落的次数、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RE)、小肠通过时间(SBTT)的差异。[结果]单用圈套器组、透明帽联合圈套器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29.67±8.92)min、(13.88±6.01)min,2组比较t=5.708,P0.05;胶囊内镜掉落次数分别为(5.42±1.83)次、(2.35±1.27)次,2组比较t=5.328,P0.05;CRE分别为77.8%、82.1%,2组比较χ~2=0.184,P0.05;SBTT分别为(232.00±79.08)min、(289.12±45.84)min,2组比较t=2.347,P0.05。[结论]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后使用圈套器较单用圈套器能更快、更稳定地摄取胶囊内镜将其送入小肠,能争取更多的小肠检查时间,但不能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动力药物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通过胃的时间、通过全小肠的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A组检查前1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B组检查前10min口服莫沙比利10mg,C组检查前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A组胶囊平均通过胃时间为24min±15min,B组平均通过胃时间为27min±20min,C组平均通过胃时间为45min±33min,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P〈0.05);A组胶囊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6h±1h50min,B组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3h40min±2h11min,C组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6h30min±2h12min,B组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给予口服胃肠动力药可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胶囊内镜检查前给予口服莫沙必利可缩短胶囊通过全小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服莫沙比利分散片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胶囊内镜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服药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检查前1天晚餐进流质后禁食。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5 h行肠道准备。服药组检查前15 min口服莫沙比利分散片5 mg,对照组检查前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服药组平均胃排空时间为27±18 min,对照组为:65±2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全小肠检查者通过时间服药组平均为’240±45 min,对照组平均为290±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服药组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诊断率服药组为80.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给予口服莫沙比利可以缩短胃排空时间,可能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胶囊内镜诊断率。对年老体弱、胃动力不足的受检者,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莫沙比利,可以提高胶囊内镜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血红蛋白与胶囊内镜评分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且最终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58例。分析血红蛋白与小肠病变范围的关系,应用Spearman’s分析评估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血红蛋白与胶囊内镜下活动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胶囊内镜评分指数与血红蛋白的相关系数为r=-0.26(P<0.05),呈弱相关;②在胶囊内镜非活动期、轻度黏膜炎症和中到重度黏膜炎症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31.46±10.72)g/L、(125.57±20.32)g/L和(115.13±22.0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3/3、2/3和1/3节段小肠累及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19.65±16.55)g/L、(111.50±31.55)g/L、(124.41±21.81)g/L(活动期);(136.33±2.08)g/L、(131.00±12.11)g/L、(129.33±12.89)g/L(非活动期),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红蛋白判断胶囊内镜下炎症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31.11%、84.62%、87.51%、26.19%和43.10%。结论血红蛋白不能准确地反映胶囊内镜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累及范围和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6.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受试者为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所有受试者榆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其中32例行伞消化道钡餐透视榆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蹦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受试者中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8 h检查失败,检查成功率97.2%.胶囊存小肠平均运行时间70 min~483 min,平均293 min.共发现小肠病变28例,末见异常7例,阳性率80.0%.其中有9例患者同时有2处或2处以上病变.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作为常规榆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8月问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应用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视频追踪,并对幽门通过时间延迟者使用胃镜及圈套器将胶囊内镜直接送入十二指肠以减少其在食管和胃内的滞留时间;与2002年5月-2007年2月问以传统检查方式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329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幽门通过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比较。结果传统检查组与实时监控组比较,胶囊内镜幽门通过中位数时间(30min对34min,P=0.787)及小肠转运时间[(275±100)min对(289±96)min,P=0.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时监控组中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查组(84.2%对73.6%,P=0.019)。结论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指导内镜医生准确地实施临床干预,在其监测下进行干预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与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肠道检查前肠道准备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胶囊内镜肠道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PEG)与B组(PEG+西甲硅油),各45例。比较两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内气泡存在程度、胶囊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肠道清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肠道内气泡存在程度显著低于A组(P 0. 05)。B组胶囊通过胃、小肠的时间分别为(37. 60±8. 28) min、(280. 62±56. 33) min,显著短于A组的(45. 80±9. 13) min、(333. 58±67. 5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67%,显著低于A组的22. 22%(P 0. 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联合应用PEG与西甲硅油可有效祛除肠腔内气泡,获得良好的视野,缩短胶囊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的通过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索磁控胶囊内镜胃排空延迟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采集接受食管、胃和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论、总检查时间、食管通过时间、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束时是否排出体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干预时间。结果2015年11月—2018年9月共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非梗阻性小肠滞留发生率为7.69%(6/78)。磁控胶囊在女性较男性患者食管中位通过时间(1.867 min比0.350 min,P=0.012)、胃中位通过时间(1.584 h比1.045 h,P=0.049),均显著延长;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和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0岁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发生磁控胶囊内镜在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危险性是胃通过时间<1.5 h患者的8.70倍,其他时间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老年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消化道通过时间延长;对磁控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5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腹部彩超等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原因,其中出血组13例,腹痛组46例。采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结果59例中检查出小肠疾病26例。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一般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胶囊内镜在胃内通过时间9min~149min,胃内平均滞留时间44min,小肠通过时间83min~398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195min。有3例胶囊滞瘤体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