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入分析CT与MRI的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CT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行CT扫描。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所用的参数为l20kV,220~300mAs,层间距与层厚均为10mm。MRI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行MRI扫描。采用荷兰菲利浦Achieva 1.5T高磁场磁共振扫描仪,成像原理为常规矢位T1加权像、自旋回波与脂肪抑制回波成像。结果 CT检查诊治组的60例患者中,检查出Ⅰ期至Ⅱ期的患者共有37例。在对60例患者行MRI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不等的线状或片状高信号,且在关节腔内存在少量积液;处于Ⅲ期的患者有18例临床表现有骨小梁缺失,呈长T1、T2信号。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MRI检查、CT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更具优势,但MRI检查的敏感性与分辨率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X线、CT及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8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59例,CT检查发现78例,MRI检查发现89例。结论 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对早期诊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意义,CT次之,X线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早期效果不明显,但3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考虑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先行X线及CT检查,X线及CT扫描无阳性发现时可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蕾 《淮海医药》2004,22(5):373-374
目的 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阅读具有典型 CT、MRI表现并经随访证实的 3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CT、MRI片 ,分析其 CT、MRI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均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共 30例 4 0髋 ,其中单侧 2 0例 ,双侧 1 0例。 CT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2 5个部位 ,主要表现为正常的星芒结构变形扭曲和骨硬化。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36个部位 ,主要表现为股骨头信号不均 ,T1加权像表现为头内见低信号区或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头内可见局限性或广泛性斑片状、条状、不规则形高信号区。结论  CT可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较高 ,其中 MRI的T2加权脂肪抑制像是检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敏感序列 ,可在患者尚未有自觉症状并且 X线、CT检查为阴性时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整理X线、CT、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CT、MRI对AVN的检查阳性率.结果 X线对AVN检出阳性率为73.68%,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关节轮廓不规则及其内部密度不均匀;CT对AVN检出阳性率为84.21%,影像学表现为骨小梁增粗变形、骨皮质不连续及星芒状结构消失;MRI扫描对AVN检出阳性率为97.36%,影像学表现为T1 WI序列中出现明显“线样征”改变,粗隆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呈高信号改变.结论 MRI对AVN早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X线与CT扫描,可为定性诊断及准确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切了解人体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影像学的X线、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对应关系。方法 将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除的完整坏死股骨头标本行X线、CT检查和术前MRI扫描,多平面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X线显示的股骨头承重区的高密度死骨及周围的透光区和硬化带。在CT上坏死股骨头星芒征分支融合成丛、成簇,可有囊性变及股骨头塌陷骨折、变形。MRI的低信号带以坏死组织为主,亦含有少量修复组织。高信号代表的并非全部为正常组织,亦含有少量坏死组织及修复组织。结论 阐明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为临床上对该病的影像学分析提供正确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方法 18例确诊的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CR、CT、MRI各种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Ⅰ期2例,Ⅱ期7例,阳性率50%。CTⅠ期4例,Ⅱ期10例,阳性率77.8%。MRIⅠ期7例,Ⅱ期10例,阳性率94%。结论 CR难以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化利 《淮海医药》2013,31(4):313-3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分别行MRI、X线、CT及核素扫描检查,使用低场永磁型磁共振设备(0.35T)进行常规断面、常规序列扫描,少数病例进行更多断面及序列如脂肪抑制序列、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照组为无症状志愿者10例20个股骨头。结果 60例患者120个股骨头中MRI显示96个股骨头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分别对早~中期、晚期病例进行分组观察,用χ2检验对照比较各种检查方法阳性率。MRI检查的总阳性率、早-中期及晚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X线、CT及核素检查(P值均小于0.05)。结论与X线、CT及核素扫描比较,MRI检查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优越性,尤其对于早~中期病变的敏感性高,并指出"双线征"具有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X射线和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0例,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为基础进行多平面重建,层厚2~3 mm,螺距3 mm,重建层厚1.5~2 mm,螺距1 mm。结果在螺旋CT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多平面重建病变显示更加直观、清晰,能清晰显示股骨头的骨小梁走形变化、坏死碎片的位置及外部形态等,并可多方位观察。结论在多层螺旋CT的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平面重建简单、快捷,实用性强,是对轴位图像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徐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96-9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在病变同一时期对不同的影像检查敏感性不同,Ⅰ、Ⅱ期X线为阴性;CT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显示骨结构;观察晚期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MRI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特别对Ⅰ、Ⅱ期病变均能诊断。结论:MRI、CT及X线对诊断本病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X线、CT及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x线、CT及MRI三个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共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6髋,股骨头正常36髋;CT检查共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52髋,股骨头正常10髋;MRI检查共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59髋,股骨头正常3髋。三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C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而MR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早期ANFH的金标准,CT次之,当临床有症状,X线平片有或无改变的患者应常规CT检查,多数早期病变可被发现;对l临床高度怀疑ANFH者,若x线、CT均为阴性时,应进行MRI扫描检查,即可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检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某院进行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分别分为甲组跟乙组,每组40例患者。甲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诊断,乙组采用CT扫描检查诊断。结果: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甲组股骨头坏死Ⅰ期检出有8例,T2加权成像体现出双线征;Ⅱ期检出的有12例,T1与T2加权成像,均体现为高信号状态;Ⅲ期检出的有10例,T1加权成像体现出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主要体现出高信号;Ⅳ期检出的有10例,T1与T2加权成像多体现出低信号现象。乙组Ⅰ期检出有6例,影像主要体现出骨小梁增粗以及变形;Ⅱ期检出的有10例,影像体现出轻微骨质增生,少数患者影像学体现出骨板壳断裂;Ⅲ期检出的有6例,影像体现股骨头骨质出现断裂现象;Ⅳ期检出的有7例,影像体现关节面塌陷、变平的情况。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病症患者,采用CT扫描与核磁共振技术检查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螺旋CT对35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进行扫描,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征消失,晚期股骨头塌陷,囊状改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 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CT扫描和MRI检查两种方式进行分别诊断,对比分析CT和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且该诊断方式能够显示出更加丰富准确的图像定位。  相似文献   

14.
谢建 《医药论坛杂志》2011,(10):189-190
目的 探讨X线、CT、MRI与E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临床疑诊为ANFH的患者进行X线平片、CT、MRI与ECT检查,并且做X线平片、CT、MRI与ECT的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75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 48例;经CT扫描诊断为ANFH 60例;经磁共振扫描证...  相似文献   

15.
X线平片、CT及S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明富  许美  马克美 《淮海医药》2003,21(2):112-114
目的 探讨 X线平片、CT及 S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 65例计 10 3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双髋关节 X线平片及 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照。结果  X线肯定诊断率为 5 3 .0 0 % ,CT肯定诊断率为 80 .19% ;15例 0期 ANFH,X线无 1例发现 ,CT检出 9例 ;18例同时采用两种 CT扫描时 ,螺旋CT扫描比常规 CT获得新信息 6例 ,扩大了诊断信息 7例。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 ANFH的早期表现 ;CT在病变显示方面优于 X线 ;MPR及 3 D处理比 CT单纯轴扫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44例,采用CT技术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定义为对照组),采用MRI技术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定义为观察组),对两种影像学技术检测出的征象的准确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抽样的44例患者中,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22例,CT技术共计检查出17例,MRI技术共计检查出22例;Ⅲ期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16例,CT技术共计检查出14例,MRI技术共计检查出16例;Ⅳ期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6例,CT技术共计检查出5例,MRI技术共计检查出6例。结论 MRI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疾病进行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CT、MRI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例术前误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均行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层厚5 mm.MRI检查采用超导型0.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轴位常规磁共振T1WI、T2WI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8例中,CT、MRI误诊为节神经细胞瘤2例,肾上腺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1例,转移性肿瘤1例,脂肪肉瘤1例,1例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伴转移,未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 注意病灶所在部位,仔细分析囊性变及血管特性,可减少CT及MRI在嗜铬细胞瘤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MRI与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5例,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和MRI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率,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和MRI诊断,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T扫描确诊40例,临床有效率为72.7%,而MRI诊断确诊55例,临床有效率为100.0%。其中CT扫描漏诊15例,均为早期病变,由此可见MRI临床诊断效率显著优于CT扫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效率较高,能够对早期病变进行准确诊断,但是基于经济性考虑,建议有机结合CT扫描与MRI,在确保临床诊断效率的同时,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成年ANFH患者行双侧股骨头MRI检查.分析其对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62例患者(84个股骨头1均存在骨坏死表现。其中10个股骨头MRI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头内仅可见持重区骨小梁模糊或局限性斑点状及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21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关节间隙正常,头内可见斑片状、囊状或不规则形状长T1、长T2信号影,相应部位STIR序列呈高信号:35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轻度变形,关节间隙基本正常,关节腔大量积液,头内表现为较大片状或较宽条带样长T1、长T2信号影,STIR序列可见相应区域骨髓腔明显水肿;18个股骨头表现为,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头内呈现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并伴有骨质吸收,STIR序列呈大片高信号影。结论:MRI诊断ANFH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股骨头坏死部位和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P<0.01)。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