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常见的血脂异常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实,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脂谱,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运动训练还可以提高HDL-C,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有关运动训练在血脂调节中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血脂谱影响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降脂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消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液。因此,一般认为降低血脂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降低血脂水平不仅可降低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也可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可促进病变的消退。本文就这方面文献作简要综述。一、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  相似文献   

3.
鱼油能降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与鱼油中含有n-3脂肪酸有关。n-3脂肪酸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和释放及降低高血压等。然而其抑制血小板功能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倍受重视。它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抑制血小板合成和释放生长因子及血栓素A2,此机制被认为是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全球死亡率和疾病负担预测2030年全球将会有2330万人死于冠心病,因此寻找能有效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及治疗方案仍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乳杆菌在降低血脂指标、减少三甲胺N-氧化物(TMAO)、控制血压、治疗肥胖及控制血糖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其能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心病引起的严...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与冠心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雌激素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扩张血管等作用,能防止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内皮功能不全与冠心病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内皮细胞通过产生和释放血管反应性调解历子如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和一氧化氮(NO),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起中心作用。内皮功能不全可能通过下列途径在冠心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早期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1)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张力调节机能受损;(2)加速冠状动脉知管壁重塑过程;(3)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4)促进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和粘附。内皮功能不全和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年龄、性别等密切相关,同时与冠心病的许多临床类型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衰甚至心律失学相关联,内皮功能不全还与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和预后有关。因此测定冠状动脉内皮血管反应性可以为有冠心病危险或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提供可作为诊断、治疗和预后工具的关键信息。本综述总结了内皮功能不全和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证据。并尽力揭示内皮功能不全对冠心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相信,随着对内皮功能不全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可能产生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降胆固醇疗法对冠心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降低胆固醇疗法通过延缓或部分逆转冠脉粥样硬化病灶的进展,预防斑块破裂和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章袆 《山东医药》2004,44(28):55-56
近年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是其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为此,本研究观察了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脏事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并释放入循环对远端组织起作用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调节体内能量平衡、调节脂糖代谢、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微循环及血管新生等多种作用.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炎症急性期的反应蛋白,它的高低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已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定量测定ACS患者血浆脂联素、血脂、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冠心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苯氧芳酸类血脂调节药物吉非罗齐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琦  师树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1):735-735
苯氧芳酸类血脂调节药物吉非罗齐疗效观察华琦师树英王亭何士大为纠正脂类代谢紊乱,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观察了血脂调节药物吉非罗齐(洁脂)的疗效。对象及方法选择经饮食控制无效的高脂血症患者40例,分为2组,第1组20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抗炎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实际上就是高血糖长期刺激大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导致了内皮细胞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调节血管通透性功能的下降,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发现重危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烧伤等,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再次发生冠心病事件和死亡事件的危险性高于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1].高血糖症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血浆内皮素(ET-1)被认为是内皮受损的重要表现.本研究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浆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初步探讨这些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内皮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调节蛋白是内皮细胞膜糖蛋白,凝血酶的受体,参与蛋白C活化,在调控血栓形成及溶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血栓调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内皮细胞是重要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在调节血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发展与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然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内皮祖细胞在修复损伤内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学药物和中药,通过减少诱发因素、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等途径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积极降低胆固醇能有效防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为基础的冠心病是诸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大量的研究结果已充分表明,吸烟、胆固醇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冠心病致病性的危险因素。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已完成了许多有关降低LDL-C防治冠心病的临床试验,其结果都一致表明,无论采取任何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就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国内降脂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降脂药物的研究现状解放军86358部队范吉军解放军第25医院谢建国综述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潘伯荣高脂血症(HLP)作为动脉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受到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视。积极治疗HLP不仅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可减轻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其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死亡率、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等重大不良事件方面的贡献已超过其他药物。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外,其多效性在保护心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减轻血管及心肌炎症、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内皮功能、阻止斑块形成和发展、刺激缺血组织形成新血管、防止心脏重构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随着降压药物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已得到控制。但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主要并发症的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并无降低,其原因可能与降压药物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化代谢,特别是脂肪代谢的不利影响有关。降压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单独使用三类不同的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时血脂的改变,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能兼顾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有效药物,观察普伐他丁、维生素E、开搏通对家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普伐他丁可显著降低血脂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有一定抗脂肪肝作用,联用维生素E可减轻其潜在肝毒性;开搏通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不影响血脂和肝脂质代谢。提示普伐他丁(最好联用维生素E)、开搏通可安全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树春 《山东医药》1992,32(3):49-50
冠心病是多病因性心脏病。多年来的大宗研究资料公认,脂质是肯定因素之一,而与冠心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仍在陆续被发现。一血脂与冠心病病理学研究证明,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血脂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与血脂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_(PO))。两者结合后的形式分为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