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9年192例腮腺包块的统计分析,探讨腮腺包块分布类型,以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2例腮腺包块病例,随访其治疗效果,并进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25例,恶性肿瘤34例,非肿瘤性包块33例。腮腺包块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常见类型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和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少,以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居多。非肿瘤性包块多为炎性包块。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炎性包块多采用抗炎治疗。结论:腮腺区包块涵盖的疾病复杂,应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21例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中9例(43%)淋巴结疾病,包括淋巴瘤、转移癌和结核病,5例(24%)肉芽肿性病变,4例(19%)神经源性肿瘤,2例(10%)血管瘤。多数患者行腮腺浅叶或部分腮腺加肿物切除术,癌转移到腺体实质的患者需大块切除。结论: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较少,且多数为淋巴结疾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治疗首选部分腮腺或腮腺浅叶加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3.
腮腺区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综合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涎腺肿瘤好发于腮腺,术前明确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对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为此,各种术前诊断手段相继应用于临床;其中,影像学诊断应用较多,发展较快,包括腮腺造影、核素显像、超声、CT、SCT和MRI等。这些诊断各有特点,综合诊断能提高诊断率[1]。然...  相似文献   

4.
作者复习了大约700例腮腺切除术病例,其中收集了98例腮腺间隙非涎腺源性肿瘤,占全部腮腺手术病例的14%。腮腺间隙的解剖范围:后界为外耳道及乳突尖,上界为颧弓,前界为下颌枝及嚼肌,下方为腮腺下极。腮腺间隙内的肿瘤常常被诊断为涎腺肿瘤,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术前能获得正确诊断,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涎腺性肿瘤只能在手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51例腮腺肿物患者应用腮腺造影螺旋CT检查并重建,结果与病理比对,总结影像特点。其中,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和位置特征,对15例多形性腺瘤和15例腺淋巴瘤术前正确诊断;4例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提出恶性诊断,另外4例误诊为良性肿瘤;有2例腮腺区淋巴结误诊为腮腺肿瘤经手术治疗。该方法完成的腮腺肿瘤检查图像显示腮腺肿瘤及导管系统清楚,与周围组织关系判断直观,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和典型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是一项较为实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磁共振造影在舍格伦综合征(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涎腺成像及磁共振造影(MRS)诊断腮腺表现为主的舍格伦综合征,在选择合理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指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并与腮腺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最终诊断为SS的25例患者中,23例MRS诊断出现典型的表现,即导管和腺泡不规则的扩张,并能排除腮腺占位性病变。敏感度:92%:特异度:71.4%;准确度:87.5%。伴有自身抗体出现的占68.%:唇腺活检符合SS表现的占72%。18例SS患者MRS与腮腺造影均有阳性表现,15例结果基本相同,占83.3%。结论:MRS能客观地反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受累腺体的病变情况和程度,是SS诊断和与腮腺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腮腺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2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区肿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及水成像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制定手术方案。其中15例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6例施行了保留部分腮腺及导管的功能性手术,1例仅接受局部包块切除。结果:①腮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较普通的X线腮腺造影具有简单、无创、安全以及三维成像等优点;②磁共振以及水成像、三维重建能够更全面立体地提供腮腺肿瘤的信息。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术对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水成像显示有腮腺导管系统破坏的肿瘤可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对经水成像显示具有完整腮腺导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应考虑腮腺的功能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正>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中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腮腺,其中约10%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于腮腺深叶组织。对于发生在腮腺深叶的多形性腺瘤,在诊断治疗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较易误诊误治。近2年来,我们收治了6例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患者,本文就其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涎腺混合瘤,在涎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由肿瘤性上皮、粘液及软骨样基质组成,属于临界瘤,可以单发或合并其他类型的涎腺肿瘤同时发生,本院收治l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合并Warthin瘤患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讨论该疾病的组织来源、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腮腺区肿物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15例腮腺区肿物的CT扫描图片与临床相结合进行分析,指出了腮腺不同区域肿物CT特点,强调了CT在腮腺深叶肿物的重要作用,材料和方法:临床收集15例腮腺区肿块患者,其中腮腺内肿物10例,腮腺外肿物3例,腮腺慢性炎症2例。结果:10例腮腺内肿物CT表现基本相似,其余5例的CT表现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结论:通过对其CT片分析初步得出腮腺区CT扫描对鉴别腺内,外肿瘤有决定性作用,对腮腺内肿瘤的定  相似文献   

11.
腮腺包块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36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腮腺包块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85~2004年收治的136例腮腺包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18例,其它病变6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进行放化疗。结果:128例腮腺包块经手术治愈,3例良性肿瘤及5例恶性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腮腺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为1991年WHO涎腺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肿瘤类型,是一种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百例。这种类型的肿瘤曾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腺癌,也有学者认为是恶性混合瘤。由于肿瘤性上皮细胞形态多变,致使肌上皮癌的肿瘤组织、细胞结构呈现多样性,因此对于其细胞学认识、诊断、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就腮腺肌上皮癌的细胞形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32例腮腺性肿块临床,造影及病理分析,术前诊断:良性肿物15例,肿物性质待查5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9例,腮腺炎性包块3例,本次根据病理并结合临床及造影重新诊断:18例慢性炎症,14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在临床上,32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无任何不适感的腮腺区肿块,9例伴有腮腺肿块史,7例有口干,眼干或疼痛症状。在腮腺造影上,27例腮腺造影患者中6例全导管扩张,9例末梢导管扩张,17例腺泡充  相似文献   

14.
141例腮腺包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 14 1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 ,提高对腮腺包块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 1979~1998年收治的 14 1例腮腺包块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病理学分类 ,其中良性肿瘤 10 1例 ,恶性肿瘤 3 2例 ,其它病变 8例 ,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 ,对恶性肿瘤术后酌情放疗。结果  13 2例腮腺包块均经手术治愈 ,2例混合瘤及 7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 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腮腺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 ,治疗又多以手术为主。为明确诊断及指导手术 ,行腮腺区CT检查为一项重要的诊断及术前检查项目。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腮腺区肿瘤患者 42例 ,其中31例进行了此项检查 ,并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现将结果做如下简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腮腺肿瘤患者 31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2例。年龄 1~ 73岁 ,平均 45岁。良性肿瘤 2 4例 ,恶性肿瘤 7例。1.2 检查方法应用岛津SCT -30 0 0型CT机 ,采用腮腺区平扫 ,扫描时间 2min ,层厚 2~ 5mm ,范围从肿物的上缘至下缘 ,包括腮腺 ,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加增强扫描。2…  相似文献   

16.
14l例腮腺包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141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腮腺包块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1979—1998年收治的141例腮腺包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学分类,其中良性肿瘤101例,恶性肿瘤32例,其它病变8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酌情放疗。结果 132例腮腺包块均经手术治愈,2例混合瘤及7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 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腮腺是涎腺中体积最大 ,左右各一 ,基面部最表浅的浆液腺。涎瘘多发于腮腺及其导管 ,是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变 ,临床上接诊的主要是腮腺外涎瘘 ,即瘘管通向面部 ,涎液持续流向皮肤表面。这不仅给患者生理功能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且还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分析了 112例腮腺涎瘘的病因学特点和临床治疗要点 ,并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我科 1988~ 2 0 0 1年间诊治的病历资料有完整的腮腺涎瘘 112例。男性 10 3例 ,女性 9例。1.2 方法 按患者的发病年龄 ,瘘的发生部位和类型 ,发病原…  相似文献   

18.
涎腺疾病     
腮腺肿瘤手术中冰冻活检的意义;腮腺多形性腺瘤113例临床分析;抑癌基因PTEN、p27及Ki-67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动物模型的建立;内镜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应用;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的CT及声像图特点;微血管密度和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诊断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985~2005年间收治的112例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腮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4~80岁。良性肿瘤84例,占75%,恶性肿瘤28例,占25%。B超诊断符合率86.4%。细针吸细胞学定性诊断符合率92.9%,组织类型鉴别较困难。24例腮腺良性肿瘤直径〈2cm者行肿瘤加瘤周正常腺体切除术,获得随访18例,1例腺淋巴瘤在其它部位复发。结论:术前定性诊断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疑难病例手术中冰冻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的可靠依据。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实施瘤周正常腺体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并能减少腮腺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28例腮腺区肿瘤的CT检查和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结果来探讨综合此两方法诊断腮腺区肿瘤的价值。结果表明:CT定位准确,可区分腮腺深叶和咽旁瘤,其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5%。穿剌细胞学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4%,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诊断符合率为89.3%,弥补了CT诊断中定性准确性较低的缺点,认为综合利用这一影像学手段及组织学手段可准确地对腮腺区肿瘤定位及较准确地定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