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及种植支抗钉治疗,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上切牙唇倾度U1-SN由164.29°±6.40°减小为154.89°±4.09°,上切牙突距U1-NA(mm)由(6.36±2.16)mm减小为(4.06±2.47)mm,上唇突距UL-EP(mm)由(3.39±3.21)mm减小为(-0.12±1.65)mm,差异有显著性。上、下齿槽座角、上颌磨牙位置、下切牙位置及唇倾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技术可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前牙,达到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2.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内收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30例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上颌强支抗的双颌前突患者,均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植入部位选择在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骨,植入4周后施加350g以内矫治力,观察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对30例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微螺钉种植体5个月内的成功率为93.3%,稳定性高。30例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微螺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能有效地内收上前牙,起到了加强磨牙支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施力时间对微不锈钢种植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6~18岁,分别将种植钉被植入每位患者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作为种植钉支抗内收前牙,共植入40颗不锈钢种植钉。男女患者按加载时间不同被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1:种植钉植入后便采用镍钛拉簧即刻加力,实验组2:4周后在进行加力,分别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种植钉加载前后半年的位移变化。然后对两个实验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种植钉在矢状向上平均移动了1.31mm,垂直向上平均移动了1.53mm。实验组2:种植钉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平均位移是0.83mm和1.03mm。结论:不锈钢种植钉能够为内收前牙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支抗,植入4周后再施力更有助于种植钉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6例采用Tweed-Merrifield拔牙技术矫治的Angle Ⅱ类上颌前突病例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ANB角平均减小1.47°,U1/NA和IMPA分别减小7.75°和7.5°,FMIA和Z角分别增加4.8°和7.85°,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weed-Merrifield技术可以稳定支抗磨牙,内收前牙,显著改善上颌前突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适用于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的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治疗成人骨性上颌前突时作为强支抗发生的牙颌变化。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组25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齿的各角度、线距的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前移0.84mm,前牙后移7.68mm,上下颌前牙轴倾度均减小10°,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能有效控制前后牙的移动,明显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6.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在骨性前突患者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双颌前突患者22例,矫治设计拔除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利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作为强支抗整体内收前牙。种植体支抗植入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近中或远中位置,植入后施以100g的矫治力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微种植体支抗均保持稳定,前牙内收明显,面型得到改善,患者对矫治效果基本满意。头影测量分析显示:U1-NA角、U1-NA距、L1-NB角、L1-NB距、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及面型角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SNB、ANB、U6-PP、MP/F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作为强支抗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成人轻中度骨性前突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微种植钉支抗远移上颌全牙列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确诊收治的上颌轻中度前突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非拔牙矫治,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体植入上颌颧牙槽嵴区,利用镍钛拉簧施加牵引力拉上颌全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对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及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磨牙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患者侧貌得以改善;18例患者共计植入36颗微型种植钉,其中有2颗发生松动,其余34颗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治疗后,经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患者上颌双侧第一磨牙牙冠和牙根分别平均远中移动了3.17mm、2.77mm。上颌切牙牙冠和牙根分别平均远中移动了3.29mm、0.73mm,以上数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硬组织测量项目中MP-SN平均增大了1.22°,OP-SN平均增大了1.52°,两者数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SNA、SNB、ANB、PP-SN、A-FHP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种植钉支抗远移上颌全牙列而矫治上颌轻中度前突的II类患者过程中,上牙列通过整体远移获得了有效的远中移动量,前牙覆牙合覆盖、后牙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患者侧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抬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的上颌前突患者,拔牙模式均为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照组常规制作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和口外弓。分析2纽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实验组SNA、ANB、U1-sN、UI—L1、U1-NA、U1-PP、U6-PP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能更有效地改善安氏II类1分类错拾畸形患者的面形和牙弓凸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的应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5~30岁,平均18.7岁。轻中度拥挤,拥挤度平均4~5mm,或伴上中线偏移,或侧貌较突者。采用单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联合自制式滑动杆推磨牙向后,恢复上下磨牙的中性关系,保持上颌磨牙两侧对称,推力250g。疗程3~5个月,平均4个月。通过临床评价和矫治前后的照片和模型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7例患者有效地应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矫正了单侧磨牙Ⅱ类远中关系、轻中度拥挤、中线偏移或恢复上颌磨牙两侧对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移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4.2mm,平均移动速度1.05mm/月。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螺钉种植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望雁  夏春鹏  侯铁军  李岩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66-468,i0008
目的:研究微螺钉加载正畸负荷后的稳定性。方法:本研究包括了15例成年患者,以植入上颌颧突的微螺钉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微螺钉植入2周后施力。加力前及加力后9个月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将头影测量片进行重叠,测量微螺钉的移位变化。结果:15例中6例患者的微螺钉伸出并移位(-0.5~1.5mm)。微螺钉头部平均向前移位0.4m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是一种稳定的支抗装置,但是在承载正畸负荷的过程中,并不保持绝对的稳定,部分微螺钉在正畸力作用下有移位。为了防止因微螺钉移位伤及临近的重要组织结构,建议微螺钉应植入在没有主要神经、血管通过的非齿槽骨区,或植入在齿槽间隔区,但微螺钉与牙根之间应留出2mm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9例(男5例,女4例)前牙过长,开唇露齿露龈笑的深覆病例,年龄18.6~28.3岁,平均24.7岁。9例患者前牙区存在II度或III度深覆,5例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列前突。9例患者在佩戴固定戴矫治器后在上、下颌前牙区相应部位植入微小种植体,治疗前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对比,观察切牙的变化和改善露龈笑的情况。结果:9例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上颌前牙平均压低3.8mm,下颌切牙平均压低3.0mm,深覆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露龈笑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结论: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治疗前牙过长开唇露齿,达到真正压低前牙解除深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均角型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均角型双颌前突患者31例(29°相似文献   

14.
楚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32-2233
目的:了解微型种植体治疗上牙弓前突的效果,并与口外J钩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上颌严重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15例(A组),采用口外J钩支抗15例(B组)。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志点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上中切牙内收6.58mm,B组患者上中切牙内收5.54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6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8.5mm,疗程10.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2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2.5°,磨牙垂直向压低0.28mm,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7.8mm,疗程10.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76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角度7.5°,磨牙垂直向压低0.06mm,下颌中切牙发生舌向倾斜9.5°。下颌中切牙切端向舌侧移动了3.0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种植体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传统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两组均采用拔牙矫治,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支抗方法都能使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和突度发生显著而有利的改变(p0.01),而使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更大程度内收上前牙;上颌磨牙无明显近移;唇部软组织变化更大,因此面型也改善得更好。而下颌平面角和牙合平面在微种植支抗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加强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效果更显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物实验观察微小种植体辅助螺旋扩弓器上颌快速扩弓的效果,为临床使用微小种植体进行快速扩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个月龄雄性犬8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利用微小种植体作支抗,另一组按传统方法利用牙齿为支抗进行扩弓。两组实验犬均测量实验前后上颌同名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之间的宽度;各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牙齿倾斜角度,进行组间前后比较。结果:两组牙弓均能够有效地使上颌横向扩大,但实验组没有发生牙齿倾斜,对照组均观察到支抗牙的颊向倾斜。结论:使用微小种植体辅助螺旋扩弓器进行上颌快速扩弓能够有效地避免利用牙作支抗进行扩弓的缺陷,避免了支抗牙的颊向倾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俺氏Ⅱ类错患者软组织侧貌、牙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该技术的矫治要点。方法: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3例(女8例,男5例)安氏Ⅱ类错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平均年龄13.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按照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程序进行矫治。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下切牙显著内收,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准确转矩并正轴的方法,可有效矫治安氏Ⅱ类错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  相似文献   

19.
Frequently, the incisor crossbite is the result of the abnormal retroclination of the anterior teeth of the maxilla. The occlusal trauma due to this condition and crowding can affect the periodontal health of the anterior teeth. We took in our study a sample of children with incisor crossbite who have undergon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proclination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reverse overjet. All subjects were monitored for oral hygiene during the correction of the incisor crossbite. When found that the orthodontic movements for the correction of the incisor crooss-bite produced an increased and transcent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in the maxillary incisor's area, but with a good oral hygiene, these kind of orthodontic movements seemed to be harmless for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th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