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了格拉诺赛特(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CODPL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及副作用。结果表明格拉诺赛特能显著提高ALL患儿疗程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的平均水平,缩短粒细胞降到正常值以下的持续时间,促使ANC恢复,并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发热时间。该药副作用轻微,因此可成为小儿化疗中有价值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UC)及非溃疡性结肠炎(NUC)患者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 ANCA阳性率分别为UC组10.53%,NUC组4.7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UC组ANCA阳性率与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病程长短、病理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法检测2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A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C组ANCA与其它对照组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UC组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李敏  张立新 《吉林医学》1996,17(1):9-10
本文以健康成人嗜中性粒细胞做抗原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169例患者及48例健康成人血清中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发现12例韦格纳肉芽肿(WG)患者血清中有9例阳性,占75%,肾小球肾炎(GN)、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中P-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10%、8.3%、4.2%和5.1%,未见C-ANCA。C-ANCA仅出现于WG患者血清中,有较强的特异性,动态观察表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WG病人ANCA阳性率及其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C-ANCA对WG的诊断特异性较高,ANCA与WG活动性有关,可做为判断WG活动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因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防治作用。本文报道对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生血片治疗组)各12例进行用药后21天观察。结果表明: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数量,WBC增高主要是ANC数量增加的结果,WBC增加的两个高峰值时间在用药后第12天和第21天,主要是骨髓成熟粒细胞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前体分  相似文献   

6.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抗体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的大鼠膜性肾病的作用刘杰,杜学海,王辉,付芳婷,邹万忠我们用兔抗鼠中性粒细胞抗血清(ANS)干扰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一BSA)诱发大鼠膜性肾病(MN),以探讨中性粒细胞在MN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制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制血抗原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结果 ANCA在血管炎组的检出率(37%)明显高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组(4.5%),而85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韦格氏肉芽肿活动期检出率(6/6)高于非活动期(2/6)。结论 ANCA可作为鉴定血管炎类疾病的特异笥诊断指标,对韦格氏肉芽肿的诊断及判断活动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5)。随着ANC增值,患者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化疗间歇时间均缩短,对患者及时进行化疗、安全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进一步杀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及缩减整体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1.
血清G—CSF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活性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了63例发热性疾病(急性白血病14例,呼吸道感染病49例)血清G-CSF活性,同时采用F-820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结果 非细菌感染性病例血清G-CSF呈阴性反应,外周血ANC正常或低于正常 病例血清G-CSF阳性,其活性与外周血ANC计数呈正相关,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G-CSF活性有助于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204例患者及48名健康成人血清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韦格纳肉芽肿(WG)患者ANCA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疾病组。FLISA试验证明,髓过氧化物酶(MPO)是核周型ACA(P-ANCA)的主要抗原。活动期WG患者胞浆型ANCA(C=ANCA)常阳性,且滴度高,稳定期C-ANCA转阴或滴度明显下降。结果提示C-ANCA对WG的诊断有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为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共发现T-ALL和C-ALL各8例,N-ALL6例,前B-ALL和B-ALL各1例;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M-4和3例M-5表达CD-(14)。24例ALL均不表达CD-(13)或CD-(33)。  相似文献   

14.
用系列单抗与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对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行免疫分型与确定分化阶段,检测ALL细胞PNA受体表达情况,与正常成熟淋巴细胞(NML)对照。发现T-ALL,Non-T-ALL细胞大多表达PNA受体,而NML细胞极少表达PNA受体,两者有显著差别(P<0.01)。经神经氨酸酶(NA)预处理后,Non-T-ALL与NML细胞PNA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NML为甚,而T-ALL细胞NA处理前后PNA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区别;ALL细胞PNA受体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等级相关(r8=-0.357,P<0.05)。结果表明ALL细胞上大多存在D-半乳糖-β(1-3)-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D-Gal-β(1-3)-N-GalNAC);ALL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上D-Gal-β(1-3)-N-GalNAC连接唾液酸末端越多。  相似文献   

15.
张千 《广西医学》1998,20(2):197-198
通过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数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探讨WBC和PMN参与ACVD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结果:WBC和PMN增高(〉10×10^9/L和〉0.80)病情重,出血量与梗塞面积大,病死率高,因此,外周血WBC和PMN增高在ACVD中为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结果 120例SLE患者中,ANC阳性31例,阳性率25.8%。其中P-ANCA阳性者20例,阳性率16.6%;C-ANCA阳性者11例,阳性率9.2%,且滴度越高临床病情越重,66例活动组SLE中ANCA阳性为23例,阳性率为34.8%,明显高于非  相似文献   

17.
大鼠5Gy^60Coγ射线全射照射复合15%TBSAⅢ度光辐射烧伤后:(1)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和血清C3调理活性抑制作用较小,而对PMN本身的吞噬功能抑制作用较大;(2)PMN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PMNC3受体表达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及SOD活性增高等因素所致;(3)PMN M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PMN-CL降低显著相关,提示P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肿瘤化学治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的对照方法观察了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国产rhGCSF的效果。结果:国产rhGCSF具有明显的升高中性粒细胞作用,表现为:①合并使用rhGCSF周期(A周期)WBC最低值、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最低值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周期(B周期);②A周期WBC<20×109/L、<30×109/L、<40×109/L持续天数显著缩短;ANC<05×109/L、<10×109/L、<15×109/L、<20×109/L持续天数显著缩短;③A周期化疗序日d21的WBC值、ANC值明显高于B周期;④A周期化疗序日d21WBC<40×109/L的病例数、ANC<20×109/L的病例数明显少于B周期。使用国产rhGCSF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应用PEG-紫外分光定是主Chia氏改良法作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其组分测定。结果:25%的患者ANCA水平升高,31.2%的患者ANCA定性呈最性且多为P-ANCA;ANCA水平与肾脏的受累及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联。CIC水平明显升高且地的受累有关,随病情的缓解而下  相似文献   

20.
THEEXPRESSIONOFC-erbB-1ANDC-erbB-2ONCOGENESINBASALCELL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OFSKINLiuBaojun;(刘宝军),ZhangHaitao;(张海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