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免疫预防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成人乙肝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18岁以上正常人群、HBsAg阴性对象1 159人,以主动上门接种和接种对象“知情、自愿、免费”的方式,按0-1-6程序接种10ug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结果:实际的全程接种率仅为69.11%.女性72.27%,高于男性6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中,35~39岁组全程接种率最高(81.65%),18~24岁组最低(44.65%),两两比较后,各年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农村地区全程接种率79.64%,城镇5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别无意义.免疫后抗-HBS中位数为495.03mIU/ml,免疫成功率为97.00%,其中男性95.16%,女性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女性抗体水平(521.85 mIU/ml)高于男性(369.87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4岁组免疫成功率最低(96.36%),18~24岁组最高(97.1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岁组抗体滴度最高,45岁及以上人群最低,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地区、户籍来源是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影响不大.按0-1-6程序接种后,不同人群均能获得理想免疫应答,性别、年龄可影响免疫后抗体水平.提示应强化健康教育,重视对男性、年轻人、城镇居民及外来人员的宣传,尽早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以提高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人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疫苗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国应用乙肝疫苗已有十余年的经验.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血源乙肝疫苗已经被基因工程疫苗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刘彩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2):1496-1499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方法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抽取的4个县12 个村的1 106名≤1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4%和81.4%;1~3、4~6、7~9、10~12、13~15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4%和84.4%、97.3%和84.7%、98.5%和85.3%、98.1%和78.7%、100.0%和72.2%,不同年龄组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3,P=0.001);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出生在高级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户籍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儿童首针及时接种较好。结论 多水平模型适用于层次结构数据的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分析,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出生,重视无户籍新生儿及提高父母认知是提高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区远近抽取3个街道或乡镇的各1个居委会或自然村20岁以上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0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2%(95%CI:5.3% ~ 9.1%)。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父母、同学或同事是乙肝病人或携带者其暴露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非暴露人群。其他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通州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科学开展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可行性的科学评估,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彩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34-1037
目的 了解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 为提高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 抽取河北省保定和石家庄市4 020名16~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0%的居民距离最近接种机构的距离<1 km, 70.0%的居民前往最近接种机构时间在5~10 min, 随着到最近接种机构时间的增加, 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P<0.01);自感经济状况改善组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24.3%)高于下降组(1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接种史者乙肝认知得分为(12.8±3.92)分, 高于无接种史者的(10.0±5.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乙肝认知得分的居民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5%的居民接种信息来自村医或村干部的宣传或通知, 41.3%的居民在村卫生室接种。结论 应通过新农合政策等提高经济可及性, 改变村医激励机制, 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医改后继续深化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3—7月采用多阶段与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宁夏、河北、山东、江苏4个省7个县市23个村12 499名≥18岁农村居民,对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省农村成人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3.89%(1 736/12 499),全程接种率为11.02%(1 378/12 499),接种人群中全程接种率为79.38%(1 378/1 736);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越少;人均年收入越高、乙肝认知越好、对乙肝疫苗的信任度越高、威胁评估越高、文化程度越高,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越多;农民和打工者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较少。结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原因和对乙肝防治知识及疫苗的认识不足是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世英  张顺祥 《中国校医》1999,13(5):338-339
深圳市于1988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到1992年才得到加强。所以中小学生接种率偏低川,有必要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乙肝疫苗普种工作。为此我们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1对象和方法表1中小学生HBVM阳性率(%)1.1对象选择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福田区中、小学校各1所,将先后在1996、1998年两次检测未失访的6-18岁中小学生1829人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1996年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HBsAg、抗-HBs、抗-HBc三项(以下简称“一对半”)指标,对全阴性学生,按0、1、6方案给予维康酵母重组…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市属中学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已开展两学年,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积累了学校学生传染病预防的经验,观介绍如下。1学生传染病相关疫苗接种工作管理现状广州地区学校卫生管理是参照广州地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权限划分而定。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直接管理市教委直属4个老城区中学,各区、县级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部门管理其他中学。但多年来,学校卫生科仅限于完成指令性的学校卫生监督、学生健康监测工作。按照传染病条块管理模式,计划免疫“四苗”免疫接种对象,学龄前儿童由各区、县防疫站管理;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  相似文献   

9.
10.
刘静妍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711-1712
目的探讨我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种全程乙肝疫苗的儿童141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集儿童血液,检查乙肝疫苗免疫情况。结果 1410例儿童中,经过EILSA法检查乙肝五项发现,其中抗-HBs阳性者1367例,占96.95%;阴性43例,占3.50%。结论我地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儿接种效果不佳,其需要加强基础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农村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集于2011年1月 — 2012年4月,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北京大兴区3个自然村进行入户调查 ≥ 16岁成年人,并采用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 006人,总接种率29.86 %。其中男性1 004人(50.05 %),接种率30.38 %,女性1 002人(49.95 %),接种率29.34 %;平均年龄39.8岁。多因素分析中,结合回归系数和OR值分析可得,随着年龄的下降、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乙肝认知水平的增加,乙肝疫苗的接种概率逐渐上升(P < 0.01)。职业分组中,接种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学生、固定工作者、个体工商业者、打工者、农民(P < 0.01)。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花费的时间越短,乙肝疫苗接种概率越高(P < 0.01)。 结论 高年龄、低收入、认知水平低都是阻碍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农民和打工者群体接种率最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会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8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比较1~3岁及4~7岁儿童的抗体滴度,并分析低免疫或无免疫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1~3岁儿童抗体滴度显著高于4~7岁儿童(P<0.05)。30例(35.71%)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呈低免疫反应,无患儿出现无免疫反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岁是接种疫苗后低免疫反应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时间越长、体质量百分位数越大、血清总蛋白越高,低免疫反应发生率越低。结论 年龄是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母乳喂养及营养状态亦对免疫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定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和定兴县为研究现场,1986—2011年出生且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人群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北省襄阳市和孝感市15~59岁居民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未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成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 — 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襄阳市和孝感市抽取15~5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  结果  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1398份,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5.38 %(914/1398),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37.7 %(527/1398)。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484人中,308人(63.64 %)愿意接种乙肝疫苗。最主要的未种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接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周围有无乙肝患者是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  结论  农民、低教育水平、高收入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周围有乙肝患者的居民更重视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5.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危险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30对病例和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全程接种4273人,免疫失败率为8.3%,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乙肝家族史与免疫失败有统计学关联(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肥胖、有乙肝家族史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029-2.722、3.198-25.760和3.999~35.820。结论:控制体重、禁烟、预防家庭内交叉感染可促进免疫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流动人口对乙肝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流动人口乙肝认知的因素,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乙肝宣教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结构访谈的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大兴区973名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学特征和乙肝认知情况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趋势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91.06%(886/973)的人听说过乙肝,89.72%(873/973)的人听说过乙肝疫苗,83.14%(809/973)的人信任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随着年龄升高,乙肝认知得分逐渐下降;随着受教育水平升高,乙肝认知得分逐渐上升,最低为小学以下者;低收入者乙肝认知得分最低;农民乙肝认知得分最低,其次为打工者;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乙肝认知得分高于未接种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乙肝认知得分随着人群受教育水平升高逐渐上升,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乙肝认知得分高于未接种者(P<0.05),且受教育水平对乙肝认知得分的影响最大。结论受教育程度、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影响流动人口乙肝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Zhu CL  Liu P  Chen T  Ni Z  Lu LL  Huang F  Lu J  Sun Z  Qu C 《Vaccine》2011,29(44):7835-7841
Neonatal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was launched in the 1980s in Qidong, China, where HBV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highly prevalent. Presence of immune memory and immunity against HBV in adults needs to be clarified. From a cohort of 806 who received plasma-derived Hep-B-Vax as neonates and were consecutively followed at ages 5, 10, and 20 years, 402 twenty-four-year-old adults were recruited for booster test. Among them 4 (1%) were found to be HBsAg(+), 27 (6.7%) were HBsAg(−)anti-HBc(+), 121 (30.2%) were HBsAg(−)anti-HBc(−)anti-HBs(+), and 252 (62.4%) were HBsAg(−)anti-HBc(−)anti-HBs(−). Of them, 141 subjects with HBsAg(−)anti-HBc(−) were boosted with 10-μg recombinant HBV vaccine on day-0 and 1-month.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anti-HBs ≥10 mIU/ml on D10-12 and 1-month post-booster were 71.4% and 87.3% respectively in the vaccinees who were anti-HBs(+) at age 5, higher than in those who were anti-HBs(−) at age 5, 57.5% and 80.0% respectively, bu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he second dose of booster, all subjects with anti-HBs(+) at age 5 had anti-HBs >500 mIU/ml. However, 6/40 subjects, with anti-HBs(−) at age 5, had anti-HBs <10 mIU/ml,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was 3.6 (95% CI 2.0-7.7). Of the subjects received booster, 44 subjects were determined the presence of T cell immunity on D10-12, 41 had HBsAg-specific T cells detectable, including 7/10 subjects whose anti-HBs were <10 mIU/ml 10-12 days post-booster. Among 27 HBsAg(−)anti-HBc(+) subjects, 19 had detectable serum HBV-DNA, and an “a” epitope mutation was found in 1/5 HBV isolates. One subject who was anti-HBc(+) at age 20 converted into HBsAg(+) 4 years later. The adults received neonatal HBV vaccination had immune memory and immunity against HBV infection. However, 31.9% of neonatal HBV vaccinees who responded weakly at an early age might be susceptible to HBV infection after child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