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我科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125例各类颅内血肿,取得良好效果,现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创伤中的常见情况,传统治疗方法多数采用全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虽能做到将血肿清除彻底,但其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后恢复、甚至预后。而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脑内血肿的引流治疗,疗效肯定。为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疗效,我们将我院自2003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37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可行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硬膜外血肿经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病例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 ,3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 ,5例血肿部分清除 ,1例血肿复发 ,无 1例血肿增大及术后病情加重。结论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需选择合适的病例、手术时机 ,细致的手术操作较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临床上较为少见,死亡率高。我科自1987年3月~1993年4月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25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建忠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6-1146
颅脑损伤是当今社会中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继发病变,可发生于颅内各个部位,按血肿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混合性血肿等。现将2004年4月-2006年4月笔者在泗阳县人民医院工作时参与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的108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17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形态分为规则形,不规则形及不规则+分隔形血肿,发病后24~72小时内作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0%,继续出血发生在24小时内为61.7%,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42.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与血肿形状密切相关,多发生在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1年收治的16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统计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病例,并总结出血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继发颅内血肿10例:手术术区周围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外硬膜下混合血肿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3例,手术同侧远隔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本组全部治愈,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3例。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优点。但对其严重的并发症继发性颅内血肿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17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形态分为规则形,不规则形及不规则+分隔形血肿,发病后24~72小时内作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0%,继续出血发生在24小时内为61.7%,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42.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与血肿形状密切相关,多发生在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颅内血肿病人826例,其中62例术后颅内再次继发血肿.结果 本组62例继发颅内血肿病人治愈或好转55例,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状态.结论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③颅内压骤减致颅内其他部位出血.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文乾  赖乾德 《中外医疗》2009,28(14):71-71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曾出血住院志者分三阶段复查CT,观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结果全部130例脑出血患者共36例出现血肿扩大(27.7%),其中类圆形血肿者土肿扩大发生率为5.0%(3/58)。不规则形态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38.0%(16/42),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56.7%(17/30)。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较高,可根据土肿形态不规则度判断血肿扩大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复查CT,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后颅窝血肿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颅窝血肿的观察与处理附属医院脑外科(226001)陈如英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是颅内血肿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处理不当预后极差。我院1992年10月至1993年12月收治17例经CT扫描确诊的后颅窝血肿,占同期脑外伤1.75%,本文将颅窝血肿的有关资料分析如...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大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简易颅内血肿碎吸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67岁,其中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共15例。术前CT扫描定位17例,从开放性伤口内探查确诊的3例。急性血肿14例,亚急性血肿6例。硬脑膜外血肿14例,  相似文献   

13.
刘万贵 《吉林医学》2006,27(7):788-788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属头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症状.为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孩及老年人,年发生率(1-2)/10万,老年人约16.5/10万,占硬膜下血肿的25%.单侧血肿为主,其中双侧血肿占20%-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个别文献报告有长达30年之久者。我们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此病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4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总结7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观察重点。1临床资料我们自1999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8~52岁。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下血肿43例,脑内血肿3例,脑室内血肿3例。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好转出院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结果和特点.方法:根据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210例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选取其诊治过程中CT的应用和作用以及CT诊断特点,与对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图像特征,并且对CT诊断优势做进一步分析说明.结果:210例患者中85例患者确诊为硬膜下血肿,CT特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骨内板下见半月形或新月形高密度阴影,以及面积较广的双凸形高密度阴影,可见明显的中线位移.125例患者确诊为硬膜外血肿,CT特征主要表现为影像下见局部半月形高密度阴影区.结论:CT影像能够良好、清晰、有效地分映出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主要特征和特质,并给予区分,可作为临床对颅脑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常规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15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并远隔部位迟发血肿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自发性小脑血肿以往大多是由尸检确诊,CT应用以来,因能发现临床表现轻微的血肿,对自发性小脑血肿也有了新的认识。文献报道小脑血肿占颅内血肿的5%~13%。我科1986~1993年共收治自发性小脑血肿18例(9.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颅内血肿的患者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的疗效以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各种类型的颅内血肿患者50例,并对这些患者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体会。结果:在临床上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颅内血肿患者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只造成了很小的创伤,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将疾病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颅脑外伤病人中较常见,但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者却不多见。本科于1993~1995年经手术治疗颅内血肿病人86例,其中术后再出血者3例(占3.48%)。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10岁。因头部损伤后昏迷4h,中间清醒20min后急...  相似文献   

20.
1997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