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收集51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压分为轻度[30~49 mm Hg(1 mm Hg=0.133kPa)]组28例,中度(50~79mmHg)组17例,重度(≥80mmHg)组6例.分析各组心脏病种类、心功能分级、妊娠结局、分娩前后肺动脉压、胎儿和新生儿结局及随访观察.结果轻度组心功能Ⅰ级15例,重度组无心功能Ⅰ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足月新生儿21例(75.0%,21/28),重度组1例(16.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新生儿窒息率、成活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以剖宫产分娩为主,占89.6%(43/48).患者病死率为2.0%(1/51),医源性胎儿丢失率为5.9%(3/51).分娩后肺动脉高压情况明显缓解(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娩后的预后主要与所患基础病变相关.结论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孕妇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围生儿疾病发生率相应增加;手术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Ⅰ~Ⅱ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2%)低于Ⅲ~Ⅳ级组(31.43%)(P0.05),分娩或终止妊娠后2周复查两组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妊娠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越大,分娩或终止妊娠后心功能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态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8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根据患者心脏病类型及心功能状态的不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及状态患者母婴预后。结果: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组的剖宫产率(94.3%)高于Ⅰ~Ⅱ级组(79.6%),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低于Ⅰ~Ⅱ级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组(均P0.05)。心律失常组剖宫产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高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均P0.05)。其它各组无差异。结论:NYHAⅢ~Ⅳ级心脏病孕妇的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母婴预后更差。心律失常者母婴预后相对较好,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者母婴预后情况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重庆市西郊医院妇产科就诊的58例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终止妊娠的方式、时机、孕周及母婴结局。结果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4.006,P〈0.05);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P〈0.05)。结论在对心脏病孕妇进行产前保健时应加强产前宣教,并且在心脏病孕妇妊娠期间积极治疗心脏病,最大限度地改善心脏病孕妇的心脏功能,减少孕妇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3年1月-2009年6月间妊娠合并心律失常275例住院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占48.7%(134/275),其次为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和预激综合征,分别占29.5%(81/275)和13.8%(38/275);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中84.7%(233/275)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为I~Ⅱ级,15.3%(42/275)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妊娠结局良好,无孕产妇死亡,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Ⅲ~Ⅳ级心律失常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缩短(P〈0.05),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2.3%(11/34)、17.6%(6/34)和5.9%(2/34)。结论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妊娠合并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较好,通过规范管理、合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孕产妇因心脏原因致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王睿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29-3730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4例妊娠合并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妊娠合并不同心功能级别心脏病患者终止妊娠方式、时机、孕周及母儿结局。结果: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5.066,P=0.024);而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11.829,P=0.001;χ2=13.325,P=0.000;χ2=6.550,P=0.010)。结论:对心脏病孕妇进行产前保健时应加强产前宣教,并且在心脏病孕妇妊娠期间积极治疗心脏病,最大限度地改善孕妇的心脏功能,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张桂芳 《中国保健》2009,(15):598-5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母儿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0例妊娠患者合并心律失常23例,占46%,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首位;40例(80%)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取得良好效果。心功能在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加强治疗,将心功能尽可能控制在Ⅰ-Ⅱ级;剖宫产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忠义  施蕾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7-426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监测治疗方案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动脉高压的类型、严重程度、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心功能Ⅳ级8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Ⅱ级2例;9例心功能恶化发生在32~34周,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患者产后5天内死亡。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应避免妊娠,对已妊娠者建议早期终止妊娠,妊娠中晚期患者主张全麻剖宫产,通过多学科协作,加强产后监护治疗,尽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56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0例妊娠患者中,心功能分级结果为:Ⅰ-Ⅱ级364例(65.0%),心功能Ⅲ-Ⅳ级196例(35.0%),心脏病类型以心律失常为主。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结束分娩471例(84.1%),阴道分娩89例(15.9%)。心功能为Ⅲ-Ⅳ级的患者与心功能为Ⅰ-Ⅱ级的患者比较,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必须保证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与及时性,进而才能开展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体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浓度随妊娠发展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0例妊娠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母体血浆D-D在妊娠10~14、20~24、30~34周的水平,观察孕妇孕期变化并随访妊娠结局;同时选取50例血压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①180例妊娠妇女,12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10例子痫前期(4例重度、6例轻度)、158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②正常妊娠后,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周高于正常未孕妇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妊娠10~14、20~24、30~34周,随孕周增加,母体血浆D-D浓度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③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正常妊娠妇女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20~24、30~34周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妊娠母体血浆D-D随着妊娠进展浓度逐渐增加,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倾向出现前其浓度变化不大,不宜作为疾病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伟  刘晓梅  韩素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09-29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04年1月~2006年9月11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组比较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高血压(≥160/110 mmHg)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以及正常血压组和妊娠期高血压(≥140/90 mmHg,<160/110mmHg)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不仅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而且对诊断和治疗以及改善母婴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33例占45.21%),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30.14%),不明原因心律失常(14例占19.18%),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占4.11%),心肌炎(1例占1.37%)。心功能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妊娠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率90.41%,围产儿死亡率为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中居首位,而在农村边远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心功能状态影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适时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不同程度的产前血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177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血压分为高血压1组和高血压2组(高血压1组:收缩压为160~179mm Hg和/或舒张压为100~109mm Hg;高血压2组:收缩压≥180mm 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结果①高血压2组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早于高血压1组(t值分别为2.14、3.06,均P <0.05)。②高血压2组的HELLP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高血压1组(χ~2=4.66,P <0.05)。③高血压2组患者的胎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出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结局、低体重儿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组(χ~2值分别为6.64、8.85、11.07、7.06,均P <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随着产前血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122例孕妇早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讨论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引起早产122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为10.89%,引起早产的前六位相关因素分别为流产史(82.79%),胎膜早破(31.97%),臀位(18.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84%),宫内感染(9.02%),不良孕产史(6.56%)。结论早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高危因素为流产史,胎膜早破。应加强孕期保健,采取措施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街道35岁以上高龄妇女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街道户籍35岁以上高龄妇女的妊娠情况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与1691例35岁以下孕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8.1%和2.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和0.9%(x2值分别为9.072、4.541,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x2=65.736,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250kg,低于对照组的3370kg(z=-2.127,P〈0.05);早产儿为5.6%,高于对照组的2.5%(x2=4.759,P〈0.05)。结论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早产率升高。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管理,预防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7.
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胎儿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峰  胡秀敏  李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43-3244
目的:探讨有早产倾向的孕妇应用地塞米松后对胎儿的短期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前置胎盘的病人60例,在超声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2m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min内行胎心监护,记录胎心基线、长变异、短变异、胎心加速等指标。结果:观察胎心监护各指标在给药后6~12min这段时间内变化最为明显,于24min左右基本回到给药前水平。结论: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对胎心率基线、长变异、短变异及胎心加速影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相应受体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而胎心加速可能由于胎动增加引起。对慢性宫内缺氧胎儿是否引起耗氧量增加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早孕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1306例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Hb组(Hb<110 g/L,490例),中Hb组(110≤Hb<130 g/L,673例),高Hb组(Hb≥130 g/L,143例)。再将低Hb组分为2个亚组:极低Hb组(Hb≤90 g/L,64例)和较低Hb组(Hb>90 g/L,426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早产率、NICU住院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Hb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较低Hb组和高Hb组高,高Hb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低Hb组和中H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b组的早产率、NICU住院率较高,低Hb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极低Hb组和较低Hb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建议在妊娠期间筛查Hb水平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确保母儿平安。  相似文献   

19.
海淀区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的状况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371名孕晚期孕妇,进行孕期、产后1~3天和产后42~49天3次问卷调查。使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8.2%,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7%,焦虑和抑郁症状经常是伴随发生的。孕晚期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时焦虑、产后焦虑、产时抑郁、产后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孕晚期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在国内外报道的范围之内。缓解孕期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