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焕荣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93-1194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重复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3月重复剖宫产患者80例,其中腹壁横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腹壁纵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分析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壁及盆腔粘连、娩儿头困难、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影响儿头娩出,故初次剖宫产以腹壁纵切口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刘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4017-4018
择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二次剖宫产治疗的80例产妇,其中前次腹壁横切口组40例,腹壁纵切口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二次手术情况。结果腹壁纵切口组40例产妇腹腔、盆腔未粘连的机率明显高于腹壁横切口组,轻度、重度粘连、总粘连的发生率,新生儿病率,术中膀胱损伤发生率及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均明显小于腹壁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腹壁纵切口组产妇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明显小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再次生育意向的首次剖宫产产妇在选择腹壁切口形式时,应优先选择腹壁纵切口,以便为二次剖宫产降低手术创伤及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对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72例.观察组36例选择腹壁中线纵切口,对照组36例选择腹壁横切口.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 再次剖宫产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产妇低于对照组;分析产妇疤痕情况,观察组疤痕明显2例、中等17例均低于对照组,纤细17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首次剖宫产产妇,采用腹壁中线纵切口方式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盆腹腔粘连和产妇局部瘢痕程度,安全性较高,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发生原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42岁 ,平均29岁。其中纵切口25例 ,横切口4例。25例有足月妊娠剖宫产史 ,2例有疤痕子宫足月剖宫产史 ,1例有中妊娠剖宫取胎史 ,1例有子宫肌瘤挖出术史 ,占同期剖宫产术的0.21%。首发症状距手术时间为7个月至6年 ,平均3年。1.2临床表现29例均发生与月经有关的切口胀隐痛伴腹壁切口疤痕处肿块 ;26例出现经前、经…  相似文献   

5.
赖玉姣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46-2746
剖宫产是产科通常使用的手术,其腹壁切口愈合的好坏、感染率的高低为产妇及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关注。据报道腹壁切口的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各种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笔者对不同缝合方式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腹壁切口在皮肤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不缝脂肪层而单行表皮缝合与传统的腹壁切口逐层缝合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愈合程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再次剖宫产产妇74例为研究对象。将首次剖宫产采用横切口的37例产妇作为试验组,首次剖宫产采用纵切口的3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瘢痕切口分级,再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产后总出血量、满意度、镇痛药使用率。结果:试验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瘢痕切口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产后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首次纵切口剖宫产,首次横切口剖宫产可降低腹壁与腹腔粘连程度、瘢痕切口分级及镇痛药使用率,并且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与产后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改善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是否为一种更好的剖宫产术式。方法:将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与腹膜外剖宫产术相结合,开展此手术100例。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此手术方法,可作为产科的一项常规手术开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需行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90例,参考家属的意愿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横切口,对比两组产妇二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分娩时间以及粘连的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盆腔与腹部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产妇98例,按照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产妇按照首次剖宫产分娩切口术式作切口,即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率为3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壁纵切口术式进行剖宫产手术粘连程度低,有助于减少再次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对于可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建议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位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头位剖宫产术中94例出头困难的孕产妇资料,对这些孕产妇的术中、术后及新生儿情况,与同期头位剖宫产997例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术中94例出头困难的孕产妇在剖宫产史、体重、胎头高浮、巨大胎儿、麻醉满意程度、腹壁切口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方式、胎头深嵌、术者与助手配合不协调等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术中出头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麻醉效果、胎头位置、腹壁切口、手术方式、胎儿体重、孕妇体重、术者与助手配合是否协调等情况有关。满意的麻醉、合适的腹壁切口和手术方式、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术者与助手配合协调是解决出头困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3例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出现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疼痛性肿块,经期肿块增大,经后缓解.治疗以直接手术切除为首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有关.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剖宫产术时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腹壁切口上,则是预防和减少这种医源性植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再次手术腹壁切口的愈合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我们采用DEXON可吸收缝线对再次剖宫产术行筋膜层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在彻底止血的情况下连续逢合皮下组织层,再行皮内逢合200例,无1例切口感染,切口对合良好,腹壁不留针眼不拆线。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为褥式三针缝合法。方法:取耻骨上约3CM,取横切口,切开皮肤后,各层采用撕拉法。关腹时缝合腹膜及前鞘后,皮肤皮下组织三针缝合。结果: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省时省力省材料,拆线后无异物,切口美观。结论:褥式三针缝合法适用于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种剖宫产的优缺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取Pfannenstiel切口中2-3cm做横行直切口,部分纯性分离脂肪,缝合腹膜,腹壁皮肤皮内缝合不拆线与改良式剖腹产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比较,手术时间后优于前(P<0.01)。单纯横切口虽时间略长,但术后并发症少。腹壁切口不拆线更美观。术中出血与术后恢复时间均与改良式无差异(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手术操作更显稳重。更适合有产科并发症以及农村患。  相似文献   

1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度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0例有剖宫产史,2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2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手术时间为90--130min,术中出血量为30--80mL,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的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昆玲 《临床医学》2010,30(6):105-105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母婴的安全度,降低了母婴病死率,但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也时有发生。资料显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1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有效治疗切口感染对提高孕妇生命质量甚为重要。现对我院3年来治疗的15例刮宫产切口感染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46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腹壁切口异位症患者均有足月剖宫产史,8例会阴内膜异位症患者中1例产前即有病变,其余7例均为产后会阴侧切口部位发生异位症,发病平均年龄30·4岁,46例患者均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复发及恶变。结论:典型的切口包块以及周期性包块疼痛伴长大使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上在剖宫产或会阴侧切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时冲洗切口,尽量减少内膜组织在切口部位的种植。对于反复复发者应注意有否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保守性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是指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淡黄色油性渗液 ,排除切口感染和其它渗液原因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拆除缝线 ,敞开引流 [1]。我们采用保守性方法以观察其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5年3月至1999年6月 ,对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7例 ,均采用保守性方法。年龄24~52岁 ,中位年龄35岁。其中剖宫产手术14例 ,附件手术4例 ,子宫切除手术9例。25例为下腹正中直切口 ,2例为Pfannenstiel切口。均为下腹部第一次手术 ,均用4号丝线缝合皮肤。无一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重…  相似文献   

20.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9例患者术前辅以药物治疗;26例患者术后药物治疗3~6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