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多囊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多囊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42.6%)行肺叶切除,25例(36.8%)行全肺切除,术中发现隔离肺3例,术后病理证实伴发腺癌1例,鳞癌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多囊肺一经诊断应尽早择期行病肺切除术,肺部感染反复发作、病史长者手术较困难,并有恶变倾向,应注意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刘晓宁 《华西医学》2010,(12):2248-2249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囊肿合并感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2月,对17例支气管肺囊肿合并感染患者行抗感染及手术治疗。单肺叶切除13例,双肺叶切除、左全肺切除、右全肺切除、囊肿切除各1例。结果手术顺利,感染控制良好,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随访7~1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复查X线片或CT未见囊肿复发及再次感染。结论支气管肺囊肿合并感染经抗感染、手术切除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7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90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例临床资料,根据X线表现,分型为含液囊肿(10例)、含气囊肿(65例)及舍液、气囊肿(15例)。[结果]90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行囊肿摘除或肺叶(段)切除.术后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瘘3例,胸内出血4例,经积极处理.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主要根据X线表现进行诊断,但较易误诊;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总结42例婴儿肺切除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术前根据患儿的疾病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在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关注患儿胸部占位性病变的情况予以相应的体位护理,以及防止误吸的喂养护理。术后常规呼吸机机械通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保暖措施,加强呼吸道、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循序渐进给予患儿饮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本组患儿34例恢复顺利;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术后第3天死于肺功能不全;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胸膜瘘1例、胸腔出血1例、气胸4例,术后余肺肺气肿1例,经针对性治疗护理,患儿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及治疗,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22 ~ 67岁.其中行肺叶切除15例,全肺切除4例,复合切除(肺叶+肺楔形切除)3例,右肺上、中叶切除1例,病灶清除+脓腔引流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治愈,7例发生并发症,包括术中大量渗血1例,术后大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肺复张不全1例,切口感染1例,其中2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治疗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咯血或血痰、复发或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胸腔镜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肺曲菌球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囊肿患儿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肺囊肿患儿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0.5年~2.5年,均无明显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加强先天性肺囊肿患儿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先天性舌根囊肿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先天性舌根囊肿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术后发生出血1例,术后感染1例,脱管4例,其中1例给予重新插管。结论:由于新生儿或婴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手术耐受能力差,做好婴儿先天性舌根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小儿单侧肺野透光度增高疾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 我院1998~2002年诊断明确的一侧肺野透光度增高的疾病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从出生到12岁,平均5.6岁。对本组患者肺部X线特点进行分析。2 结果 本组中支气管异物24例,单侧透明肺10例,肺未发生与肺未发育4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3例,先天性一侧肺动脉发育不全2例。支气管异物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9.
正先天性肺囊性病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根据病变组织和胚胎来源的不同分为支气管源性囊肿、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目前X线胸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常常诱发感染、囊壁溃疡穿孔、出血、气胸、囊肿气管炎等并发症。确诊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后,手术是最主要及安全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则是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并且彻底切  相似文献   

10.
赵霖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565-4566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动静脉瘘患者46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患者中行电视胸腔镜手术14例,行标准后外侧开胸手术32例;行肺楔形或部分切除术20例,行病变所在的肺叶切除术26例;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无肺部感染、胸腔内出血、气胸、脓胸、低血压及支气管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是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类型采取不同类型和范围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总结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行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前后的的护理经验。术前重视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加强手术前的宣教,使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做好皮肤护理及胃肠道准备,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及感染;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注意切口、胃管、引流管等管道的护理,同时重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患儿术后14例胆汁排出通畅,并发呼吸道感染2例,急性反流性胆管炎1例,手术后1例胆瘘行二次手术,经积极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随访3~3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脓胸100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提高小儿脓胸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探讨早期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小儿脓胸的可行性。方法;本组100例患儿均采用胸部侧位或标准后外侧切口,经肋间或肋床进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肺叶切除6例,支气管胸膜瘘修补12例,肺楔形切除8例,结果:1例4月婴儿因年龄较小痰多粘稠窒息死亡,1例因丝线排异反应伤口不愈合,再次行清创缝合术,余98例均一期治愈。其中62例1周内手术患儿,术后带管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2天,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结论:小儿脓胸最理想的起始治疗方法是早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相似文献   

13.
陈蔚 《护理学报》2010,(2):56-57
总结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行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前后的的护理经验。术前重视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加强手术前的宣教,使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做好皮肤护理及胃肠道准备,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及感染;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注意切口、胃管、引流管等管道的护理,同时重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患儿术后14例胆汁排出通畅,并发呼吸道感染2例,急性反流性胆管炎1例,手术后1例胆瘘行二次手术,经积极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随访3-3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肺容积减少术治疗重度肺气肿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容积减少术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 40例 ,其中同期双侧 L VRS11例 (1例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 ,单侧 L VRS2 9例 (3例为对侧肿瘤行肺叶切除或肺部分切除术者 ) ,切除每侧肺容积约 2 0 %~ 30 %。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探讨了术前功能锻炼、手术指征及术后处理。结果 :围术期死亡 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2 .5 % ,呼吸机辅助呼吸 >7日者 6例 (其中气管切开 4例 ) ,持续漏气 >1周者 12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例 ,膈神经麻痹 1例 ,应激性溃疡 1例。结论 :正规的呼吸康复训练、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方法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对降低 L VRS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6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6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6例中,20例无原发肺疾病,16例(44.4%)有原发肺疾病.16例术前诊断为肺曲霉菌病,20例分别被误诊为肺结核7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肺部占位病变5例、肺囊肿1例、肺脓肿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下积液、肺膨胀不良、脓胸等,发生率为19.4%.全组无术后出血、支气管胸膜瘘及手术死亡.随访时间为6~96个月,36例均无血、痰中带血,无肺曲霉菌病复发或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肺叶切除,术后应常规予伊曲康唑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15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 :对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情况.结果 50例术后实施呼吸机呼吸支持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呼吸衰竭、脓胸、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腔积液;30例术后未使用呼吸支持的患者中发生5例胸腔积液、1例脓胸、2例肺部感染伴肺不张.结论 人工呼吸机是胸心外科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开胸术后的患者及时使用呼吸机行呼吸支持对促进肺复张、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切除并肺减容术对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例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增高,按传统方法为肺切除手术禁忌,但ECT通气血流扫描示两肺有通气血流不均匀区域存在,有肺减容手术指征。同期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结果:9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人自觉病状如胸闷、气急改善。术后6个月,FEV1、FVC、DLCO、气促指数、6min行走距离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PCO2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6~38个月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对有选择的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同期实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蒋光亮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207-208
1973年至1989年,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30例。本组治愈29例,死亡1例,其中行全肺切除7例,肺叶切除10例,囊肿切除13例。本文对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