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烧伤后的创伤反应常导致明显及持续时间很长的骨骼肌分解代谢增强及肌力的减弱,而与标准的作业疗法及物理治疗的康复程序无关。目的:调查阻抗训练程序是否可以减少热损伤患儿肌肉的分解及肌力的减弱。方法:对严重烧伤患儿(烧伤面积大于40%体表面积)腿部肌力及无脂肪体重进行评定。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标准的医院内12周康复程序的基础上加运动训练,共19例,第二组进行没有运动训练的家庭康复程序,共16例。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腿部肌力评定,运动训练组以150°/s的等速肌力训练。无脂肪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比色法进行评定。结果:进行阻…  相似文献   

2.
背景及目的:严重热损伤患儿常引起肺功能下降,经常持续到恢复期。运动疗法可成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但能否改善烧伤患儿的肺功能目前还不太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定运动训练对烧伤患儿肺功能的影响。对象:对照组为20例非烧伤患儿,年龄7-18岁,研究组为31例严重烧伤患儿,年龄7-18岁,烧伤面积均超过体表面积的40%。烧伤患儿又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7例,为运动训练组,患儿在医院内参加包括运动训练在内的躯体康复程序,第2组14例,为非运动训练组,患儿在家进行不包括运动训练的躯体康复程序。研究开始时,对3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为临床矫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姿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康复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及下肢姿势矫正护理。护理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膝-踝关节协调性指数。结果:康复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康复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右足着地之外,两组患儿相应的肢体与步态各关键点膝-踝关节协调性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行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肌张力、提升肌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治疗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及耐力训练,对两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身体活动能级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4%(χ2=4.60,P<0.05),康复组住院时间为为(17.8±4.5)d,对照组为(26.2±7.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0.05),出院前康复组身体活动能级(4.98±0.41)METs,对照组为(4.21±0.53)MET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0.05),出院后3个月康复组身体活动能级(8.67±0.74)MET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为(6.86±0.63)MET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1,P<0.01),两组结果分析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康复治疗是降低换瓣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2-04/2003-04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脑梗死患者38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医院和家庭联合康复组19例,医院康复组19例,全部随访半年,以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半年后医院和家庭联合康复组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为68.6±21.65,64.73±24.37,与医院康复组(50.71±19.37,51.92±19.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远程家庭康复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出院的痉挛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成常规家庭康复组(对照组)和远程家庭康复组(观察组),每组20例。常规家庭康复组患儿按照康复治疗团队制定的家庭康复方案,接受家庭康复训练;远程家庭康复组患儿按照康复治疗团队制定的个体化远程家庭康复方案,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定期通过视频随访问诊及指导,在家属帮助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2组患儿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muscular tension assessment scale,MAS)以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 of motion,ROM)予以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BBS、MAS以及踝关节RO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为期12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肌张力明显降低(P0.05);远程家庭康复组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家庭康复组(P0.05)。结论:远程家庭康复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08/2004-08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及中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现代康复组和头针+现代康复组,连续治疗60d,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智能发育评定。结果:经60d治疗后,3个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ADL差值头针+现代康复组犤(23.7±3.1)分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犤(16.9±1.7),(17.2±1.5)分犦(P<0.01),头针组、现代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3组间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3组智能发育商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头针+现代康复组好于其他两组。头针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8.46±3.95),(79.30±4.86)分,现代康复组为(57.43±3.78),(80.70±3.92)分,头针+现代康复组分别为(58.69±5.53),(89.65±7.36)分。结论:头针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可改善患儿的ADL、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康复训练方法,改善早产儿预后。方法:433例婴儿按家长意愿及胎龄分为康复组157例、对照组138例和正常对照组138例。康复组正常对照组为早产儿,此二组均在母亲产后住院时发给致家长信,要求家长在满月时来院听课并接受康复训练指导。按时回院听课并坚持康复训练至1岁者列为康复组,未参与者为对照组,中途退出者剔除。康复组自婴儿满月后即由医生及康复训练师教会抚养者早期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并在家庭进行训练。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本组婴儿家长未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三组均在1岁内定期回院由指定医生进行神经运动检查,1周岁进行中国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康复组纠正年龄1周岁精神发育指数(mentaldevelopmentindex,MDI)为95.46±13.42,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developmentindex,PDI)为91.76±13.58,与早产儿对照组(86.18±14.02,85.65±15.21)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康复组MDI与正常对照组(98.20±10.8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PDI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31±13.31)(P<0.01);而早产儿对照组MDI、PDI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并有17例(12.3%)智力低下(MDI<70),而康复组仅有5例(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7,P<0.01)。结论:早期  相似文献   

9.
林莹  倪田田  李雨 《全科护理》2022,(24):3400-3403
目的:探究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病人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产后MPP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57例给予常规盆底康复,康复组58例给予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比两组病人盆底肌电评估指标、疼痛强度、肌纤维肌力。结果: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前静息值、后静息值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主观疼痛、盆底肌筋膜压痛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发生率为6.90%、5.17%,低于常规组的22.81%、19.30%(P<0.05)。结论: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可调节产后MPPS病人肌纤维肌力,改善疼痛强度,调节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闭链的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根据年龄、痉挛分型、运动功能评分进行配对,每对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发育技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C、D、E区得分高于对照组(C区58.69±12.85,D区49.74±19.38,E区33.50±17.13,P<0.05),步行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0m步行时间13.90±5.28s,1min步行距离43.0±12.5m,P<0.05),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大于对照组(踝背屈角度13.9±3.8°,P<0.05),而肌张力没有明显增加(肌张力平均秩10.50,P>0.05)。结论:功能性下肢肌力训练计划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obath治疗技术在社区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天坛社区中偏瘫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用Bobath治疗技术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前评价Rivermead运动指数(RMI)标准,分别为康复组(3.93±3.26)分;对照组(5.53±4.66)分;经过两个月康复训练后,康复组RMI评分为(8.33±3.02)分,对照组为(7.20±3.86)分。康复组患者病程小于6个月时,康复效果明显(P<0.05)。对照组病程小于1个月的患者,研究前、后比较RMI标准,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能明显改善社区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而且,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介入系统的运动康复干预,对照组(20例)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结果:康复组呼吸困难改善(0.95±0.21,t=1.56)、哮鸣音(0.29±0.08,t=2.60)、呼吸频率犤(20.08±1.56)次/min,t=-3.02犦、功能残气量犤(1.64±0.29)mL,t=-2.86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90.0%,χ2=4.64,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犤(33.26±4.51)d,t=3.24,P<0.01犦、并发症发生率(5.0%,t=1.75,P<0.01)明显较对照组低;但康复组时间肺活量犤(61.23±5.92)%,t=0.84犦、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犤(56.83±4.32)%,t=3.61)、动脉血氧分压犤(11.21±1.04)kPa犦、二氧化碳分压犤(5.24±0.86)kPa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2.48,1.64,P>0.05)。结论:系统运动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较好疗效,其临床症状及客观活动量明显好转,提高了出院时生活质量,但其呼吸生理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治疗时间: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综合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段式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尤其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三段式早期康复训练,平均于病后4d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三四周,1次/d,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以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犤(66.23±26.97)分和(58.68±26.59)分犦较治疗前犤(14.28±14.19)分和(8.47±12.36)分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三段式康复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有效可行,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2.43,48.12±15.67,P<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22.45,60.13±18.92,P<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4.89,18.21±6.41,P<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0.87),(2.35±0.79)万元,P<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实施分组,将其中以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治疗的56例列为对照组,以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治疗的59例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康复治疗前后智力水平、运动功能(GMFM-88、FMFM评分)、平衡能力(SI指数)、核心肌肌力及脑功能电波(θ波、β波)水平。结果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智力水平得分、GMFM-88评分、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S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核心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研究组θ波低于对照组,β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核心肌肌力及脑功能电波,进而促进其智力水平、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GBS患儿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按肢体受累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及针刺等。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试验lovett的6级分级法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儿肌力及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以早期康复干预可提高GBS患儿的肌力。GMFM可用于GBS患儿康复疗效的评价并对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秋芬  莫立荣 《妇幼护理》2023,3(6):1363-1365
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8 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 续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 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结论 小儿脑 瘫康复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能降低致残严重程度,改善患儿运动和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66例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给予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33例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手腕部肌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3.64%)(P<0.05);腕关节活动度及腕背伸最大机电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和掌区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可通过增加老年AIS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手腕部肌力,改善腕关节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结果: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康复组干预6个月后腕伸角、足背屈角大于常规组,GMFM及Bayle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可改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