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脑损伤患者嗜睡的发生率,并探讨创伤后睡眠障碍与创伤前睡眠情况的关系。设计:采用统一标准对连续入院的脑损伤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诊断。对象:10例脑损伤后伴有嗜睡的患者。方法:采用夜间多导联睡眠图及多项睡眠潜在因素检测。对第一次多导联睡眠图上出现明显的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进行第二次多导联睡眠图监测,同时给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结果评定:对患者进行睡眠呼吸障碍、嗜眠病、创伤后嗜睡的诊断。结果:10例患者均诊断为可治疗的睡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7例,明显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例,快动眼相关的阻塞性…  相似文献   

2.
急诊ICU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护夏志洁,杨涵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是指: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30次以上,每次持续时出超过10秒,或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每小时睡眠停止的次数)大于5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0SAHS)是指每晚7h睡眠中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和低通气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发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大于5。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成年创伤性脑损伤病人与睡眠相关的呼吸暂停。设计:对病人在脑损伤后进行了回顾性,观察性,连续性康复。环境:四所医学院的住院康复中心和亚急性康复中心。参加者:包括成年脑损伤和在脑损伤后3个月内的病人(n=28)内进行综合院内康复和Rancho Los Amigos 量表分数≥3的病人。干预:利用随身携带的6通道监测系统研究整个夜晚的睡眠。主要的结果测量:呼吸暂停指数(每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和低通气次数)。结果:10个RDL分数≥5和3个RDL分数≥10的病人出现呼吸暂停。所测得的呼吸暂停率明显高于预计值。未发现呼吸暂停的发…  相似文献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l0s;或呼吸紊乱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平均次数)大于5。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含咽部粘膜塌陷)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改善低氧血症,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的心肺脑疾病、OSAS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患,是首选的最有效的内科治疗。现将我院60例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国雄  杨红军 《新医学》2000,31(11):693-694
1 引 言 睡眠占了人生1/3的时间,睡眠中发生的呼吸障碍对躯体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著名《科学》杂志主编Bloom教授预言,睡眠及其基础研究也就是睡眠医学,将是21世纪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 睡眠期出现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表现,称为睡眠呼吸障碍,其确诊依靠全夜多导睡眠图检查。呼吸暂停是指口鼻气流持续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口鼻气流幅度下降50%以上,伴血氧饱和度较入睡前下降4%以上。凡全夜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在5次以上(含5次)(老年人为10次及以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2]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 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3]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2]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过度嗜睡,其中3例伴猝倒,2例有入睡前幻觉.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2例,猝倒伴白天过度嗜睡3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5例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PSG结果显示睡眠潜伏期〈10 min,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20 min.MSLT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其中3例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MPs),2例未见SOREMPs,但平均REM潜伏期〈10 min.[结论]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PSG及MSL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患者应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者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eye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者的PSG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者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PSG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者,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G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OSAHS)是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打鼾声;反反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征的一系列综合征,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5。随着肥胖者的增多,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OSAHS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的PSC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的PSC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C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在每晚7小时睡眠中,持续10秒以上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大于30次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即平均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次数 低通气次数)超过5次的睡眠障碍,发病率约为2%~5%t2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缺氧的影响。方法:于2004-06/2006—02选择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3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8例)和非肥胖组(25例)。通过SW—SM2000C型多导睡眠监测仪测定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总次数和每小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次数;比较两组偶发及持续的呼吸衰竭发生情况;并对体质量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相关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平均血氧饱和度低于非肥胖组,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总次数及每小时血氧饱和度降低次数两项指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0.08&;#177;3.06)%,(93.53&;#177;1.68)%;(376.68&;#177;180.93),(202.53&;#177;170.47)次;(45.97&;#177;18.92).(22.41&;#177;20.87)次,P〈0.01]。两组之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偶发呼吸衰竭的发生无差异;肥胖组持续呼吸衰竭的发生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2例,P〈0.05)。③体质量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r=0.4825,P〈0.0005)。结论:体质量指数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缺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gt;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177;2.21),(2.85&;#177;1,56)分,(13.67&;#177;4.72),(8.61&;#177;3.75)分,P&;lt;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lt;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lt;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lt;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lt;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s;或呼吸紊乱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平均次数)大于5.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含咽部粘膜塌陷)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改善低氧血症,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的心肺脑疾病、OSAS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患者,是首选的最有效的内科治疗.现将我院60例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光红  曹青 《护理研究》2002,16(2):67-69
为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对50例拟诊为OSAS的病人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均行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查,均行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查,监测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期间血压。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导睡眠图和动态SaO2监测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意义。方法 运用多导睡眠仪整夜9h检测睡眠打鼾并疑有睡眠呼吸障碍门诊和住院病人83例。结果 52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间断性SaO2下降,重症心率分布宽度增高,肢动频繁。结论 每小时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数、累计数、持续时间、呼吸紊乱指数(RDI)是OSAHS诊断和分度的可靠指标。SaO2≤90%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为单纯动态Sa02监测OSAHS提供诊断和分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利用睡眠问卷调查表进行初筛,初步判断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方法利用睡眠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嗜睡评估表(ESS)问卷调查及判断嗜睡评分(Ep)、睡眠中不适项,BMI[(体重)Kg^2/(身高)m^2]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再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检查确诊。结果睡眠问卷调查表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初筛有效率高、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患者及其大型体检时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19.
背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诱发或加重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该种作用的发生可能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有关.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部分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及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10/2001-09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并疑似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56&;#177;11)岁.所有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方法:①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睡眠监测,记录并分析多导睡眠图.以呼吸暂停指数或呼吸紊乱指数为睡眠呼吸障碍的主要诊断指标.呼吸暂停指数为每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呼吸紊乱指数=[(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所次数)/睡眠时间(min)]&;#215;60.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将患者分为4组:呼吸紊乱指数≤5为正常组6例,5<呼吸紊乱指数≤20为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7例,20<呼吸紊乱指数≤40为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3例,呼吸紊乱指数>40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1例.②血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测定均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③计量资料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比较.②血管活性物质与呼吸暂停参数相关性.结果: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的血栓烷素B2和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333.60&;#177;52.87),(56.64&;#177;21.96)ng/L;(230.91&;#177;21.65),(28.45&;#177;7.76)ng/L,P<0.05],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187.31&;#177;69.95),(594.84&;#177;49.38),(42.05&;#177;14.56)ng,P<0.05,0.01].②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与血中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35~0.594,P<0.05),而与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具有血管收缩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凝血物质血栓烷素B2水平上升,但对具有强烈血管舒张作用及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6-酮-前列腺素F1α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是使用分析仪记录分析睡眠状态下多项指标,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金指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导联较多,每一导联都受医患双方的主客观影响,失败或误差的可能性较大。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492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其中失败52例,现将失败原因、补救措施及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