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长度对肠梗阻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在我院进行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胃管置入长度为50~65cm,对照组置入长度为45~55cm,对比观察置入胃管后2组患者的肛门排气以及48小时腹胀腹痛情况有无改善。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减压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胃管置入长度增加5~10cm时对肠梗阻胃肠减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胃肠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最佳长度,以达到最佳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70 cm;对比分析两组胃肠减压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减压效果(包括胃液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 cm,不仅胃肠减压效果良好,且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孔胃管留置长度多少才更合适临床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再加13cm,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要求的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两组病人早期行胃肠减压,一周后行胃肠内营养及胃管内注药。结果:病人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食管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孔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病人置胃管长度应在常规长度上加13cm,可以使胃肠减压更充分,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甚至食管堵塞)、食管炎情况少。  相似文献   

4.
陈筱民 《中国医疗前沿》2013,(24):103-103,108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袁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组以耳垂-鼻尖加上发际-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两组置入胃管后ld内引流量、腹胀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置入胃管ld内,观察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少于对照组;腹胀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合适,可有效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发际到脐的长度为55-65cm.结观察组在插管到位、有效引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管插管对成人肠梗阻患者达最佳治疗效果的长度.方法2011年1—2012年6月我科对80例成人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的胃管置入长度为传统教课书上的长度45~55cm,改进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60~70cm;对比观察两组插管的效果(包括引流量、插管时间、腹部症状改善情况),效果优于传统组.结论成人肠梗阻患者胃管插管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5 cm左右,胃肠减压效果较为良好,更有利于患者治疗,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留置胃管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留置胃管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我科近2年来180次置入胃肠减压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胃管插入的长度各类教科书规定的插入长度有的为45~55cm,有的为60~75cm。临床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用肠梗阻导管应用于老年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胃管的治疗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作为辅助治疗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胀改善状况和整体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胀改善状况和整体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采用肠梗阻导管应用在老年肠梗阻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深度为见草绿色胃液后继续插入长度约为55~60cm,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插胃管至45~55cm,比较两组病人的腹胀情况、胃液引流量以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胃管留置长度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管留置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将648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4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用“前额正中发际-剑突加上鼻尖-耳垂”的长度55~69cm来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插胃;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胀、引出胃内容物的量、缝合口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能有效的引出胃内容物和胃肠内积气,两组术后腹胀、引出胃液量和伤口愈合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真正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留置胃管的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 ,常有腹部手术患者须留置胃管 ,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 ,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 ,利于伤口愈合。但据临床观察 ,传统插入深度 4 5~ 5 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 ,回顾以往插胃管 ,插入胃管后 ,只能抽出少量胃液 ,有时仅抽出粘液而无胃液抽出 ,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 ,虽证明胃管在胃内 ,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 ,患者出现腹胀 ,胃蠕动恢复慢 ,使置管时间延长。造成术中 ,术后护理的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 2 0 6例的病例观察 ,作者认为应改进留置胃管的长度。1 原 因正常成年人鼻腔前庭至食管起始处长度为 2 5~ 2 8cm,食管起始处至贲门长度为 2 5~ 2 7cm (因身材高矮而有不同 ) ;贲门至幽门长度为 5~ 12 cm。(因胃的形状不同 ,存在个体差异 )。这样计来 ,鼻腔经食管 ,胃体到幽门长度约 5 5~ 6 5cm。可见长期以来胃管插入长度 4 5~ 5 5 cm,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 ,胃管插入后见有胃液流出 (腹胀情况下 )时 ,术中可见胃管的长度有时仅到贲门。2 护理方法插胃管前首先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并指导其配合方法。大多数患者因害怕或...  相似文献   

12.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插入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腹外科患者胃肠减压时,置入胃管的长度研究其能否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及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方法.那么,胃管置入的长度就是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的关键.以往由于身高的不同,插入深度很具盲目性.按教科书上规定插入的长度为45~55 cm,临床上多采用发际到剑突或耳垂至鼻尖再加鼻尖至剑突的长度.但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有效引流,因此我们对胃管置入的长度进行了改进和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胃肠减压置管长度对减压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胃管置入进行胃肠减压,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腹部外科应用较普遍。但胃管置入的长度,直接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现将我院腹部外科2000~2001年胃肠减压245例病人胃管置入长度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改良胃肠减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深度的胃管置入的胃肠减压对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常规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插入胃管45~55cm进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胃肠减压插入胃管长度比传统方法增加5~10cm,约50~65cm,并在置管第1~3天,每天2次予生理盐水行胃管冲洗。观察两组患者负压引流量、堵管例数和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负压引流量≥800ml例数比对照组多,堵管例数比对照组少;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延长插入胃管长度,增加胃管冲洗,利于保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对40例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不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对4O例患者行胃部分切除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前和术后均未留置胃管,一般恢复良好.肠功能在手术后2~4天恢复者36例,占90%,术后出现腹胀、呕吐4例,占10%,重新插胃管行胃肠减压2例,占5%.我们对患者冒术后不留置胃管的护理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6.
胃肠减压是把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胃内,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将所积聚的胃内容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及消化管壁的张力,以达到减轻胃肠刺激,减少不良物质吸收,让胃肠道尽快恢复蠕动功能,促进康复的目的[1].胃肠减压是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前后及内科保守治疗的重要治疗措施,胃肠减压的操作将直接影响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大量文献证实置入长度已成为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法留置胃管长度45~55 cm,引流效果欠佳[2].笔者以此为创新点,观察比较了2种不同深度的胃管置入法对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的效果差异,从中发现55~65 cm的置入深度最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戴焕 《铁道医学》2014,(2):207-208
目的:观察胃管置入长度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置管方法,即胃管置入长度为前额发际至脐部;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即胃管置入长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手术患者均保留全胃,术后均禁食。结果:从胃管位置、术后腹胀情况、24h引流量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而言,置入胃管的长度为前额发际至脐部时减压效果较好,对术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8.
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留置长度。方法:对120例行纤维胃镜患者按传统的测量方法,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距离并记录;再记录胃镜直视下胃管前端到达贲门的距离,以及传统测量长度分别延长7cm、10cm、13cm后胃管前端到达贲门下为距离。结果:胃肠减压时传统测量长度胃管前端到达贲门下的距离为10 ̄15cm,占6.7%。传统测量长度延长7cm,胃管前端到达贲门下为10 ̄15cm,占60%。传统测量长度延长10cm,胃管前端到达贲门下为10 ̄15cm,占73.3%。传统测量长度延长13cm,胃管前端到达贲门下为10 ̄15cm,占30%。结论:胃肠减压时留置胃管的最佳长度为传统测量长度延长7 ̄10cm。  相似文献   

19.
持续胃肠减压相关问题的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蓉  徐英 《华夏医学》2003,16(2):244-245
持续胃肠减压是外科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手段 [1 ] ,在食管及胃肠手术后普遍应用 ,引流出胃肠道的渗血、渗液及积气 ,减轻腹胀 ;防止胃肠道扩张 ;减轻吻合口张力 ;防止发生吻合口瘘 ;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 ;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笔者对本科室 2 0 0 0~ 2 0 0 1年 3 78例应用持续胃肠减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 ,发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非计划性拔管3 78例持续胃肠减压患者中共发生非计划拔管 (未经医护人员同意 ,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或胃管因意外脱出 ) 11例。其中患者自行拔管 4例 ,意外情况致胃管脱…  相似文献   

20.
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惠桥 《医学文选》2002,21(1):116-117
食道癌术后需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以排空胃内胃酸等分泌物的积聚 ,以利食管—胃吻合口的生长愈合 ,一般 5至 7天后即能拔除胃管。留置胃管后 ,对病人有强烈刺激 ,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以致部分患者自行拔除胃管 ,可发生腹胀、呕吐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不时可发生吻合口瘘、脓胸等并发症 ,加重病人痛苦 ,甚至于生命危险。我科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在 1 0 2例食管—胃吻合术后留置胃管的病人中发生非计划性拔除共 8例 ,发生率约为 8%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非计划性拔除胃管共 8例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