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1,12(4):190-191
[英]/Hartge P…∥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5).-1232-1237. 目的:绝经后妇女超声检查无症状的卵巢异常是否为卵巢癌先兆. 本研究在美国10个医学中心共分析78 000例. 以往未诊断有大肠、肺或卵巢癌,年龄在55~74岁,妇女不用他莫昔芬者参加,其中白人占92.8%,亚洲人3.5%,黑人3.0%,太平洋岛、印第安或阿留特(Aleat)人0.6%,西班牙人均1.0%. 被研究者由答卷询问家族癌肿史、月经、生殖与避孕史及妇科手术史;不孕指≥一年不孕者;妇科手术包括绝育术,子宫切除及一侧卵巢切除;乳房、卵巢癌家族史限于母亲及姐妹,可供分析者共19 884例. 筛查包括双合诊,阴道超声检查、血清CA125检查,超声检查双侧卵巢并记录其异常卵巢数、卵巢体积0.523×纵×横×前后径,注意实质部份、分膈及囊肿外形、囊壁厚度及超声回声等级:如正常、癌肿可疑、异常但并非癌或癌证据不充分;若发现囊肿>10 cm3或任何一个实质部份、乳头状突起或实质与囊性成份混合构成.超声检查者认为是癌或CA125>35 u/mL,再由筛查中心住院医师复查,实步诊断卵巢癌者共30例. 结果:能见≥1 cm卵巢者11 433例占57%,二侧卵巢均能见者6688例,能见的卵巢平均1.1 cm3,从1.3 cm3<60岁至0.9 cm3≥70岁. 70~74岁超声能见一侧或双侧卵巢者占该年龄组的54%;能见卵巢与年龄相关,40岁前绝经者能见卵巢48%,≥55岁绝经者能见卵巢者61%,如一侧卵巢切除者另侧卵巢很少能见,体重指数大(肥胖)者卵巢也很少能见. 能见的卵巢中异常者21%,其中5%只少有一种复合囊肿,其异常如壁厚、乳头状、间隔超声回声部份异常或有实质性成份;单纯回声囊肿无实质成份、无膈、并光滑、壁薄者有16%. 异常比较:单纯囊肿与复合囊肿对妇女本人有下列5种因素者会增加卵巢癌的危险--年龄、绝经年龄、乳腺或卵巢癌家族史、有乳腺癌及不孕史,直接的癌肿先兆绝对与上述五种因素有关;年龄较大者与癌的危险呈正相关,绝经较迟者癌的危险稍有增加,若该妇女的母亲或姐妹有乳腺癌史者其复合或单纯囊肿卵巢癌的危险也稍有增加;家庭中有卵巢或乳腺癌高危险比无此家族史者易有单纯囊肿而少有复合囊肿.有乳房癌者患卵巢癌的危险性增加,也易有卵巢异常;未产妇易有复合囊肿及有较高卵巢癌危险. 产次数、口服避孕药持续时间及妇科手术史三种保护因素可减少卵巢癌危险,复合肿也较少;口服避孕药≥5年者易看单纯囊肿但少有复合囊肿;妇科手术后卵巢癌危险减少. 校正较多的因素如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家族史中卵巢癌与乳腺癌者发生卵巢癌的机会三倍于无该二种家族史者;有单纯乳腺癌早期者有中度危险,>60岁妇女发生单纯或复合囊肿稍低于较年轻妇女;一般卵巢癌70~74岁是55~59岁妇女危险性的一半;复合囊肿与产次之间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一般卵巢癌在多产妇或长期服用避免药的妇女中发生率减少一半. 黑人与白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产次多在统计学上仍显示与复合囊肿少有关(P<0.01),(例如分娩1或2次;3或4次与≥5次其OR分别是0.75,0.58与0.68). 由上可知临床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超声检查卵巢癌比例很少;复合性囊肿不能认为是卵巢癌预兆,高危妇女筛查常是早期诊断机会和恶性肿瘤致死的原因. (张竹梅摘 饶儒瑾校)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性骨病,其特征在于骨量和微结构的损失,导致骨强度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在老龄人口中常见,特别是在绝经后妇女中。通过各种方式预防骨质疏松从而避免脆性骨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地平衡膳食,避免造成骨质流失的不良饮食习惯,是预防骨质疏松及控制疾病进展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尿失禁是老年妇女常有的症状,它虽然不会导致死亡,但会造成与社会隔离、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加重。本研究利用一项冠心病与激素替代治疗(HRT)研究资料,以了解绝经后妇女发生张力性、急迫性及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为1993年1月~1994年9月在美国20个临床中心开展的为期4年的多中心随机盲法试验,2763例绝经后患冠心病妇女,年龄<80岁,有子宫,近3月内未用激素,每日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和安宫黄体酮(2.5 mg)。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对2202名年龄50~73岁广州市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检测体脂成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测量桡骨和胫骨超声骨密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危险因素提取公因子,并进行四等分位转化.结果 共提取8个公因子,分别反映肥胖程度、瘦体成分、甘油三酯/尿酸、胆固醇、年龄、血压、IMT和体力活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和IMT因子得分越高,瘦体成分因子得分越低,桡骨和胫骨骨质疏松的风险均越高(趋势检验:P<0 01).与最低四分位组相比,各因子得分最高组的OR值(95%C1),瘦体成分为0 62(0.44~0.88)和0.62(0.48~0.80)、年龄为4.02(2.72~5.94)和3.68(2.81~4.82)、IMT为1.41(1.00~2.00)和1.54(1.19~2.00).血压是桡骨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是胫骨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T增厚、瘦体成分减少、肥胖、血压高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osteoporosis. Methods 2202 women aged 50-73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the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from July 2008 to January 2010.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ge, years since menopause, physical activity, anthropometrics, body composition, blood pressure, fasting serum lipids, glucose and uric ac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of carotid artery were assessed. Ultrasonic bone density (speed of sound) at the radius and tibia were determined. Osteoporosis was defined as T-score≤-2.5. Common factors for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extracted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Eight common factors representing obesity, lean mass, blood triglycerides and uric acid, cholesterol, age, blood pressure, IMT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extracted. Data from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a dose-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greater scores of age and IMT factors and lower score of lean mass factor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osteoporosis at the radius and tibia. As compared with the bottom quartile, the OR (95%CI) of radius and tibia osteoporosis were 0.62 (0.44-0.88) and 0.62 (0.48-0.80) for lean mass factor, 4.02 (2.72-5.94) and 3.68(2.81-4.82) for age factor, 1.41 (1.00-2.00) and 1.54 (1.19-2.00) for IMT factors, respectively. Moreover, greater blood pressure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radius osteoporosis while the higher obese scor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tibia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The cardiovascular-related risk factors of greater IMT, obesity, blood pressure and lower lean mass sco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steoporosis risks while called for more concern among the Chinese women.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乳癌危险〔英〕/ZhangY…∥NEngJM.-1997,336.-611~617血、尿雌激素单次定量虽可用来估测罹患乳癌危险,但其结果因受很多生理及化验条件的影响产生很大的差异,而骨密度能反映妇女受雌激素作用的累积结果。据此,研究...  相似文献   

7.
邵彤华 《健康必读》2008,7(4):59-5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们调查了355例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及骨折患病情况,探讨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不同国家乳腺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很大差别.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东欧、南欧等国家居中;非洲、亚洲及南美洲国家发病率较低.而且,高、中和低发区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曲线也有区别,在高发区曲线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绝经后上升速度减慢,但仍继续上升;中发区和低发区曲线在绝经前与高发区相似,但中发区绝经后曲线相对稳定在一较高水平,低发区则下降.认为这种年龄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年龄将2017-06/2019-06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或门诊绝经妇女分为38~49岁,50~59岁,60~69岁,70~岁,采用PASS 11.0软件估算总样本量为1 004例,假设中途退出率为5%,最终纳入样本量为1 0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各年龄组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根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骨折发生率和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7-06/2019-06该院体检或门诊骨质疏松绝经妇女骨折总发生率为3.98%,与38~59岁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比较,60岁以后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年龄(OR=1.374,95%CI:1.154~1.636)、BMI(OR=1.213,95%CI:0.342~1.597)、饮酒史(OR=3.845,95%CI:1.658~8.919)、绝经年龄(OR=5.896,95%CI:2.247~15.468)、绝经时长(OR=2.010,95%CI:1.408~2.869)为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较高,高龄、高BMI、饮酒史、绝经年龄早、绝经时间长为其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因素作为筛选指标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促进绝经女性骨骼健康,同时应加强60岁以上绝经妇女钙剂的补充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心病(CHD)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33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进行CHD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其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CHD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素分布情况,筛选影响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3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CHD发生率为30.06%(101/336)。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OR=2.818)、BMI(OR=3.380)、T2DM并发症(OR=4.158)、颈动脉斑块(OR=4.011)、雌激素缺乏(OR=4.884)、Hcy(OR=2.989)、HOMA-IR(OR=3.235)等。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CHD发生率高达三分之一,且影响其发生CHD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早预防、筛查和诊断,以便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CHD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王瑜  陈飞  孙颖 《中国妇幼保健》2021,(12):2827-2829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天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49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筛选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妇女的激素疗法可降低脑中风危险脑中风在美国妇女死因中占第3位,最近美国国立保健统计中心的菲纽康博士报告,对有脑中风既往史的55~74岁白人妇女1910例进行长期试验后发现,绝经后妇女接受激素疗法的,8.3%发生脑中风,而未给药组为14.3%,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其中T2DM组又分病程<10年的为T2DM组A,病程≥10年的为T2DM组B,HbAlc水平<8%的为T2DM组C,HbAlc水平≥8%的为T2DM组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5b,显著减低的有PICP、25-羟维生素D3(P<0.05)。与T2DM组A比较,T2DM组B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Sb(P<0.05),显著减低的有PINP、HCP(P<0.05);与T2DM组C组比较,T2DM组D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5b(P<0.05),显著减低的有PINP、HCP(P<0.05)。T2DM组的HbAlc与TrACP-5b、HCP、HNP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雌二醇与25-羟维生素、PICP、PINP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随着绝经年限和病程的延长,其骨质形成速率随之减慢,骨吸收增加,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地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择148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绝经后妇女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初潮年龄、吸烟、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见,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及规律运动有关(P0.05);与初潮年龄、吸烟及饮酒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较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有关,其中年龄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此类因素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妇女绝经后症状的相关因素,做好中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城乡不同职业已绝经妇女1860人,对其绝经后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妇女绝经后症状发生率为65.9%,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中以躯体症状(68.5%)、性生活不适(46.2%)、泌尿系统症状(31.6%)为主。影响绝经后症状的因素与绝经年限、文化程度、生活方式、是否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等有关(P<0.05)。结论:应重视绝经后妇女的保健,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方法:对224名农村已绝经妇女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仪测量由松质骨组成的前壁远端桡骨骨密度值,同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低是引起骨密度(BMD)降低的3个重要因素,多食水产品、少食脂肪含量高的有肥肉可提高BMD的值。结论:绝经后高龄低体重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建议对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治疗将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张宁  高英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57-1757
本文笔者结合妇女在绝经期的生理特点,并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经验,对绝经后的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做好这个时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以及日常工作中所需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老年夫妻性生活的不谐调,主要是女方存在着心理障碍,表现在:①月经停止,进入绝经期,性功能减退;②儿女都已成年,老年夫妻再干这种事,感到羞耻;③患有慢性疾病,怕性生活对健康有影响等。因此,不少妇女在绝经后对性生活的兴趣迅速降低,甚至形成了性冷淡或性厌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