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苦参碱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体外建立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菌的生物被膜,采用四唑鎓盐(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及形态学方法观察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采用形态学观察、活菌计数法评价小檗碱、苦参碱对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制浓度.结果 白念珠菌混合菌培养48 h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125 mg/L小檗碱能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500 mg/L苦参碱未见有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结论 小檗碱具有抗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8株白色念珠菌等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良好,第6和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色素的菌株抗真菌活性显著优于不产色素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绿脓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苦参碱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菌的生物被膜,采用四唑鎓盐(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及形态学方法观察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采用形态学观察、活菌计数法评价小檗碱、苦参碱对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制浓度。结果白念珠菌混合菌培养48h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125mg/L小檗碱能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500mg/L苦参碱未见有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结论小檗碱具有抗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4.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8):963-966
目的根据模拟定量菌血标本的制备,进行血培养检测与阳性报警时间(TTP)的分析,探究菌量与血培养TTP在念珠菌血流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7-2019年63例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主要病原体,用主要病原体的质控菌株进行模拟定量菌血症标本的配制并测定模拟标本中的含菌量,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根据血培养TTP评估需氧瓶与厌氧瓶对念珠菌检测的影响,以及菌量与TT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63例念珠菌血流感染中,白色念珠菌41例、近平滑念珠菌13例、热带念珠菌7例和光滑念珠菌2例,为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4种念珠菌质控菌株均能按107~100CFU/mL的菌量等级制备成对应的模拟定量菌血症标本;需氧瓶与厌氧瓶在4种念珠菌检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菌量Log值与血培养TTP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3.34x+27.25(R~2=0.942)、y=-3.35x+27.21(R~2=0.942)、y=-3.33x+27.39(R~2=0.947)和y=-4.15x+37.24(R~2=0.993),4种念珠菌的菌量Log值与血培养TTP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血培养TTP随菌量的增多而逐渐缩短。结论在念珠菌血流感染中,需氧瓶与厌氧瓶对念珠菌的检测无差异,根据念珠菌血培养TTP可以预测患者血中的含菌量,更好地指导临床对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合理用药以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药膜成分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新型局部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膜剂,探讨各药物对口腔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法评价丹参及羧甲基壳聚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药品试验显示丹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作用.羧甲基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菌有接触性抑菌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药膜成分丹参及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需氧菌及厌氧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现状,探讨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院送检的血培养分离所得白色念珠菌。对ICU病房血流感染白色念珠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ing typing,MLST)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09~2011年华西医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念珠菌135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1株,37.8%)。进行MLST分型的17株白色念珠菌来自ICU病房的15名患者,标本来源包括外周血15份,中央静脉导管2份(有两名患者分别取外周血和中央静脉导管各1份且均培养出白色念珠菌)。17株菌经MLST分型得到15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3株菌具有相同的ST型,另外14株菌分别具有14个不同ST型。经聚类分析,5株菌(29.4%)归为Group 46克隆组,2株菌(11.8%)归为Group 47克隆组,其余10株菌为单体型。分离自同一患者外周血和中央静脉导管的2株菌(Calb-36和Calb-40)经MLST分型证实是同一克隆株。结论白色念珠菌为华西医院念珠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ICU病房血流感染白色念珠菌的主要流行株属于Group46和Group47克隆组。我院ICU病房目前尚不存在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暴发流行,但有导管相关性白色念珠菌血症的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对白念珠菌分型方法及基因分型在真菌性皮肤病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指出基因分型是白念珠茵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的目的和意义白色念珠菌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 芽孢菌纲 隐球酵母目 隐球酵母科 念珠菌属 ,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 ,在皮肤、口腔、肠道、肛门中均可分离 ,属于机会性致病菌。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肿瘤患者普遍接受放、化疗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增多 ,以白色念珠菌为代表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发病率显著增高 ,寻找快速、准确的分型方法鉴定致病菌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白色念珠菌分型系统有 2大类 ,即基因分型( genotype)和表型分型 ( phenotype)。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的目的在于 :①追踪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传染源 ,明确传播途径 ,防止爆发流行 ;②确定同一患者反复感染是源于复发或再感染 ;③明确某一菌株是否与某种临床表现相关 ,从而发现其独特的致病机制 ;④了解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除与宿主全身或局部易感因素有关外 ,其本身因素即遗传型是否与感染有关 ,是否存在易感菌株或易感基因 ,了解产生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的分子机制 ,并为开发新型...  相似文献   

9.
白冬梅  宋芳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25-3026
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过去误称霉菌性阴道炎,80%~90%的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1]。只用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常见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抑制乳酸杆菌生长,从而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另外应用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也会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假丝酵母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近年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加之患者对本病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溶葡萄球菌酶对创面肉芽组织抗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溶葡萄球菌酶对29例Ⅲ度面积10%~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的烧伤患者残留创面肉芽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效果较差.溶葡萄球菌酶纱布在烧伤残留创面连续使用3 d后,能杀死肉芽组织中89.2%的细菌.证明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控制肉芽组织中的细菌数量.同时,杀菌纱布所含成分是生物酶类,使用后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溶葡萄球菌酶除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外,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溶葡萄球菌酶可以作为控制中晚期烧伤残余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有效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收集48株敏感白念珠菌和10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其中包括2株体外诱导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选择1个随机引物(引物1251),采用任意引物PCR方法基因分型,将电泳图谱扫描入计算机后采用Labwork4.0软件转化为数值图表,利用SPSS11.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引物1251的PCR指纹图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聚类分析结果提示8株临床耐药菌的PCR指纹图相似系数为71.7%,而其中7株的耐药菌相似系数高达86.7%,远高于58株菌的平均相似系数(47.3%)。2株体外诱导的耐药菌诱导前后基因型未发生变化。【结论】基因分型的结果未提示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存在一定的特殊电泳条带,但提示了特定的PCR指纹图可能与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现状及菌株的耐药性。方法对疑似念珠菌感染的妊娠妇女,采集阴道分泌物接种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结果971例可疑念珠菌感染者,经培养鉴定出念珠菌196例,总阳性率为20.19%,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阳性标本的58.16%(114例),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0.92%(41例)和18.37%(36例);药敏试验显示: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敏感性均较高。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妊娠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但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生殖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对妊娠妇女生殖道念珠菌感染,咪康唑、克霉唑可作为局部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念珠菌病已成为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病人的并发症之一。虽然热带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等也可致病,但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菌之一。随着条件致病性真菌的不断分离,只有以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把白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分开,才能适应临床需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少工作并取得  相似文献   

14.
<正> 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族抗真菌抗菌素,对各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生隐性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曲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病亦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口服后可以引起恶心、呕吐或腹泻。阴道栓剂局部应用后可引起白带增多。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目前治疗此病方法较多,但因念珠菌阴道炎易与其它致病菌所引起的阴道炎同时存在,局部单纯用药不能取  相似文献   

16.
柴芳  周祥富  娄艳 《海南医学》2016,(9):1537-1538
近平滑念珠菌是人类皮肤表面的一种正常共生菌,属于念珠菌属,为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念珠菌血症、心内膜炎、腹膜炎、脑膜炎等的感染.近年来[1],在美洲、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由近平滑念珠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占念珠菌血症的8%~10%,仅次于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其病原菌是以白念珠.菌为主的酵母菌,其他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占少数.本文提出的VVC诊疗原则及方案,是基于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及治疗原则而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甲真菌病感染情况、菌种类型以及所占比例.方法收集2010 年8 月至2011年8 月到本院皮肤科就诊的657 例甲病患者标本,同时对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培养及鉴定.结果657 例甲病患者中真菌培养阴性426 例,阳性231 例,阳性率35.2%.阳性菌中酵母菌124 例占53.7%,其中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分别占25.1%、13.9%、8.7%;皮肤癣菌占41.1%,其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3.8%、13.4%;霉菌所占比例为5.2%,以曲霉菌和青霉菌为主,分别占3.5%和1.3%,不排除污染.结论佛山地区甲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酵母菌、其次为皮肤癣菌和霉菌,菌种以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近平滑念珠菌、须癣毛癣菌和热带念珠菌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陈伟  阳眉  梅晓锋  赵静  兰长贵 《四川医学》2012,33(5):769-77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浅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沙堡分离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铜圈小培养法,分离鉴定2006年7月~2011年3月我科真菌实验室培养阳性的标本。结果838例标本中共培养出15个菌种,其中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酵母菌、白念珠菌、须癣毛癣菌检出率居前五位。不同解剖部位标本其培养结果有所不同。结论皮肤、甲、毛发以皮肤癣菌和马拉色菌感染为主,粘膜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红色毛癣菌是成都地区浅部真菌病的首位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油、枸杞浸出液单独与联合在体外的抗菌作用。方法: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艾油、枸杞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60%~100%浓度的艾油为有效抑菌浓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80%~100%浓度的枸杞浸出液为有效抑菌浓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枸杞浸出液∶艾油=1∶4~1∶7为有效抑菌配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的抑菌作用较强。枸杞浸出液+艾油联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的抑菌作用强于枸杞浸出液、艾油分别单独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枸杞浸出液∶艾油为有效抑菌配比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6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是8.7 mm,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是7.6 mm,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的抑菌圈直径是10.0 mm。结论:枸杞浸出液、艾油两种抑菌剂联合的抑菌效果比单一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明显,即枸杞浸出液和艾油联合抑菌作用强于单独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