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麻疹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宾县2003-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宜宾县麻疹共报告病例337例,无死亡病例,2003-2007年发病率分别是5.78/10万、4.23/10万、6.69/10万、9.03/10万和10.58/10万,平均发病率为7.28/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6月,占全年发病的78.34%;男女性别比为1.46: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61%,5年发生2起暴发疫情.结论 宜宾县近5年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  相似文献   

2.
段秀丽 《中国校医》2012,26(11):810+813
目的 了解新沂市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沂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7-2011年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新沂市2007-2011年共报告腮腺炎469例,年均发病率为9.31/10万.全部病例中,<15岁的占97.01%,学生占68.44%,幼托和散居儿童占27.93%;3~6月占68.44%,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出现发病高峰. 结论 新沂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15岁儿童少年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从而减少发病数,降低发病率;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39/10万;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9.55%,发病季节高峰明显;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33/10万,女性为32.17/10万(P〈0.01);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5.96%、19.60%,人群高峰明显;4~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73%,呈典型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应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沿滩区2003-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08年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沿滩区2003-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54,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1.30/10万;发病季节常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居多,占总发病数的56.61%;发病年龄14岁以下占94.49%;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96.92%。结论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主要为14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隆安县200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方法利用隆安县2000年以来的传染病疫情系统资料,对流腮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安县2000—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140例,涉及所有乡镇及1个华侨管理区,平均发病率119.68/10万;其间发生5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合计发病151例,占14年来全县发病总数的2.46%,5起暴发疫情涉及3个镇的5所幼儿园或村小学,平均罹患率7.24%,无死亡病例。流行腮腺炎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占83.66%(5137/6140);职业以幼托儿童及学生为主,占77.13%(4736/6140)。病例均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结论隆安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布广,以幼托儿童及学生发病为主,年度发病率波动比较大。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是当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常规接种及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林县2007—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7—2014年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4年上林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642例,年均发病率为42.17/10万,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37%,其中学生占68.82%。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腮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监测及传染源管理。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是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兴县2004--2009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2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89/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113例)、车岗镇(65例)等地区,5_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42.99%,发病以8~10岁学龄儿童为主,占62.80%。发病人群腮腺炎相关疫苗免疫史空白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6.77%(240/248)。结论落实儿童入托入校查验证制度,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双塔区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双塔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6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4.43/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5~7月、11月至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0.97%;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8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8.32%.结论 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倡导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9.
陆寒  孙龙  王勤  李梦秋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06-2308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8年网络直报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分析。结果开封市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病例1606例,比2007年增加83.3%,其中以杞县报告病例数最多,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全年均有发病,4—7月份发病最多,主要分布在学生及托幼儿童,以男性患儿居多,5~8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为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切实加强流行季节易患儿童疫苗接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房山区累计报告腮腺炎7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5.4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9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35.92%),以学生(58.10%)、幼托儿童(23.13%)和散居儿童(9.52%)为主,4~14岁占80.95%;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病例高发的乡镇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结论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流行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通江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给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5~2013年通江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18.03/10万,2012年、2013年发病率较其它各年度均明显上升。流行性腮腺炎各月均可发病,全年出现春末夏季发病高峰(51.05%)和秋末冬季发病小高峰(28.91%);以人口密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尤其是诺江镇(38.71%)为高发地区;以男性发病为主(60.20%);14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5~9岁儿童(36.91%)为主要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80.96%)。结论:2010~2013年通江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呈增高态势,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当进一步加强落实健康教育、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报告、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早期识别与处置、病人隔离治疗、学生及幼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漏种疫苗补种、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指导、监督检查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新城区2006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合计报告腮腺炎484例,年均发病率为27.89/10万。其中,2006年发病153例,发病率为26.63/10万;2007年发病127例,发病率为21.93/10万;2008年发病204例,发病率为35.06/10万。484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3月的87例(占17.98%),46月的172例(占35.54%),79月的90例(占18.60%),1012月的135例(占27.89%);314岁占85.12%。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2.31/10万,女性为23.29/10万(P〉0.05)。[结论]新城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314岁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申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9-1620,1622
目的通过了解西双版纳州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 32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29/10万,男女病例报告性别比为1.27∶1;4—7月、10—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0岁儿童(63.20%),职业分布以学生(50.51%)、散居儿童(19.11%)和幼托儿童(15.71%)为主;7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7起,病例272例(11.6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该州应加大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枣庄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枣庄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2008--2012年当地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描述。结果2008--2012年枣庄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768例,年均发病率为20.14/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高达35.04/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峰城区(46.07/10万)和市中区(43.4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5-9岁组发病人数占41.51%。免疫史调查发现,62.57%(595/951)的患者未接种疫苗。结论2008--2012年枣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人群以学龄儿童为主,患者免疫接种率低,建议进一步加强枣庄市针对学龄儿童的免疫预防措施,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6.99%。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46.49%),以学生(57.22%)、幼托儿童(20.05%)为主,5~9岁占42.4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生及幼托儿童,春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6.
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疫情资料和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报告本地区流腮病例672例,年平均发病率99.74/10万;发病年龄以5~14岁最多,占74.40%(500/672);职业以学生最多,占64.14%(431/672);发病月份以3~7月居多,占67.71%(455/672),各街办均有发病。共发生暴发疫情4起(2005年1起,2008年3起),发病181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发病率高于有免疫史者(P〈0.01),无免疫史者发病率高于免疫史不详者(P〈0.01),免疫史超过5年者发病率高于少于5年者(P〈0.01)。结论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暴发疫情发生;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宁省调兵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2004—2012年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兵山市2004—2012年共报告腮腺炎591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82,JP〈0.005)。9年间发生2次流行,分别为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和2009年3~9月,其它年份年发病率极低,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主要集中在2—16岁,占84.60%,以5~8岁为最多,占33.16%。职业以学生,占42.98%和幼托儿童,占36.38%为主。幼儿园和学校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场所。结论调兵山市腮腺炎易在高发季节流行,应尽可能在进入高发季节至少一个月以前为适龄儿童注射腮腺炎疫苗,在高发季节期间加强对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邹城市近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以便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2008年邹城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共报告腮腺炎103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5.59%,年平均发病率3.0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月无发病,5月呈发病高峰21例(占20.39%),病例主要集中在钢山、石墙镇、张庄镇、千泉街道4个镇街。以学生为主65例(占63.11%),6~10岁为主48例(占46.6%);男女比例为2.03:1。[结论]近3年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报病意识和能力增强有关,应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降低儿童发病应作为今后腮腺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吕梁市离石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离石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腮腺炎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52例,年均发病率为30.28/10万。其中,2008年发病72例,发病率为29.24/10万;2009年发病80例,发病率为31.29/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3月的25例(占16.45%),4~6月的54例(占35.53%),7~9月的27例(占17.76%),10~12月的46例(占30.26%);发病年龄以〈15岁发病为主占90.79%,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87.50%;发病职业构成以学生(占69.08%)和幼托儿童(20.39%)为主。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2.18/10万,女性为28.28/10万(P〉O.05)。[结论]2008~2009年离石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主要以3~14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为今后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杨金英 《职业与健康》2014,(15):2144-2145
目的了解聊城市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9/10万、6.63/10万、37.90/10万;全年都有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4—10岁儿童为主,占70.61%(1915/2712);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3年总病例数的50.70%、22.38%和12.7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1:1;注射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为29.09%(647/2224);无免疫史的占33.09%(736/2224);免疫史不详者的占37.81%(841/2224)。结论近3年来,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控力度,广泛宣传和开展重点人群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工作,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