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认识,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慢性压力(心理因素)关系。方法采用精神压力自测问卷,对被研究者的慢性压力水平进行评估,以中山市中医院门诊的100名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为病例、100名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压力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细菌性阴道病与慢性压力(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马氏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峰  孔令华 《山东医药》2001,41(13):44-45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疾病,线索细胞检查是该病诊断方法之一。为探讨巴氏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对300例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的已婚患者分别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和巴氏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患者年龄26~52岁,根据革兰氏染色细菌评分标准,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革兰氏染色评分6~12分)106例(下称观察组),对照组(革兰氏染色评分≤3分)194例。 线索细胞检查方法:①革兰氏染色法:取阴道分泌物涂片行革…  相似文献   

3.
杜清玲  马建爽 《山东医药》2004,44(20):77-77
1999年12月~2003年7月,我们应用α-干扰素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6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阴道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有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本文对2008—2013年在深圳东部沿海地区三所医院就诊发现的中老年阴道炎症患者81例,分析其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玉娥 《山东医药》2005,45(20):87-87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引起的、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约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2004年8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BV9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宏英 《山东医药》2007,47(6):57-57
2005年8月~2006年7月,我院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1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收治27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年龄21~45岁。均已婚,月经正常,首次发病。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伴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外阴湿润,阴道  相似文献   

7.
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简称Uu)是引起不孕症的重要病因 ,临床治疗疗程较长 ,在治疗后期经常发现患者并发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简称BV) ,而治疗前阴道涂片没有检出线索细胞。为了探究是Uu感染治疗疗程长引起阴道菌群紊乱 ,导致BV ?还是早在治疗前患者阴道就潜伏BV的致病菌株 ?本研究对Uu感染的不孕患者作了治疗前后阴道线索细胞和阴道加德纳菌致病菌株基因 (G vag -DNA)检测和治疗前后的比较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4 4例不孕患者系来自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认识,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和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妇科门诊277例有阴道分泌物增加或有异味的患者进行检查,以Amsel(s)标准法诊断,(1)阴道壁黏附均质稀薄的分泌物;(2)阴道分泌物pH值大于4.5;(3)氨实验呈阳性;(4)见线索细胞.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为43.3%,其中有19.17%合并滴虫感染阴道炎为3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31例.结论 阴道菌群紊乱影响了正常乳酸杆菌而致阴道疾病,甲硝唑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阴道病(BV)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以检出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的报道居多,而同时检出其他病原体的报告甚少。为探讨BV患者阴道病原分布及诊断价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检测了368例确诊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GV、UU、霉菌、滴虫的感染水平,并观察了部分患者治疗后的GV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阴道加德纳菌(GV)是细菌性阴道病(BV)的重要病原菌,经性接触传播,可引起输卵管异位妊娠、胎膜早破或新生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也与男性尿道感染/男性不育有关。药敏试验显示GV对常用抗生素多已耐药。重视GV感染的细菌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治疗GV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GV感染现状、致病机制及细菌学检验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应用海妇洁膜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95例,效果满意。现将其制备及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结构以乳酸杆菌为主,以弯曲乳酸杆菌或詹氏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妇女阴道菌群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出现阴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和感染等阴道疾患。如果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被大量厌氧菌取代,则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BV患者易出现反复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而且感染HIV的风险显著增高。治疗BV主要依靠抗生素,但疗效欠佳且容易复发。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再补充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优势乳酸杆菌菌株,可防止BV复发。本文就健康育龄妇女阴道菌群的特点及其与BV发病及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BV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的平衡失调,厌氧菌和加特纳菌为主的细菌在阴道内过度生长,兼性厌氧乳酸杆菌受抑制所引起的一种无阴道粘膜炎症表现的综合征.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对女性生殖系统有严重的危害,而BV主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现对B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丁克阴道泡腾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佐满珍  彭华 《山东医药》2007,47(25):109-1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VVC,其中80%-90%的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VVC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极易复发。2006年1~6月,我院对门诊VVC患者采用丁克阴道泡腾片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孕龄、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结果305例孕妇的阴道中自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阳性率分别为25.24%、11.14%、18.03%、12.45%。随着孕龄的延长,三者阳性率增加。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三者阳性率较高。结论部分妊娠期妇女存在阴道细菌感染,其严重程度与孕龄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性传播疾病     
广州市性传播疾病疫情5年流行病学分析;性病门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情况调查;梅毒患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妊娠期梅毒治疗与胎婴儿状况的关系;普鲁卡因青霉素G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等效性和非劣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田艳 《山东医药》2010,50(45):93-94
2006年2月~2010年2月,我院共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27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物膜与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相关性,为防治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57例BV复发患者标本的原始涂片作生物膜的初步观察;用改良平板法对混合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建立体外生物膜,扫描电镜确认。结果!!57例BV复发的患者标本的原始涂片上都观察到了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在平板内都能建立稳定的生物膜。结论!!BV的复发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的,早期治疗,以及应用抗细菌生物膜的药物是防治BV复发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据Medscape.com12月2日报道(原载J Infect Dis2005:192:1727-1730),患有细菌性阴道病(BV)的妇女下生殖道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可能性比没有BV的妇女要高4倍。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Dr.Shannon A.Ross和同事们还发现,大多数CMV阳性的妇女感染的病毒不止一种毒株。  相似文献   

20.
冯贺强  张学军  戴随 《山东医药》2011,51(15):13-15
目的提高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疗水平。方法采集35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35例BV患者(BV组)、35例VVC患者(VVC组)阴道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三组相关细胞因子(IL-2、IL-8、IFN-γ、IL-4、IL-13、IL-10、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V组IL-2显著降低,IL-13、IL-4、IL-10显著升高,IL-8、IFN-γ、IgE无明显变化;VVC组IFN-γ显著降低,IL-2、IL-13、IL-4、IgE显著升高,IL-8、IL-10无显著变化。讨论BV与VVC均存在Th1/Th2平衡失调,检测两种疾病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