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德先  潘慧英 《江苏医药》1993,19(12):682-683
我院1991年1月至1992年9月,共收治伤寒病人151例,其中伤寒杆菌培养阳性52例,对伤寒菌株的耐药谱及R 质粒进行研究(观察组)。并与1987~1990年随机抽出50例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病人作对比(对照组),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0岁,平均30.9岁。对照组性别、年龄构成基本相似。对照组35例采用氯霉素加SMZ—TMP,或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药治疗;15例为氟哌酸加丁胺卡那霉素。观察组选用氟嗪酸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伤寒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君 《贵州医药》1995,19(4):222-223
贵州省为伤寒高发区,过去几十年中,治疗伤寒的首选药是氯霉素,随着氯霉素的广泛应用及菌株的变异,耐药株不断出现。1985~1987年贵州安顺等地伤寒流行,广泛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而对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传染科也有类似报道(1)。近年来,喹诺酮类为耐氯霉素伤寒的首选药,但随其大量应用,从临床观察及药敏试验发现,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株。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选用105例伤寒病例均为本院1987年元月至1994年10月住院病例,全部病例均为血培养证实…  相似文献   

4.
对蚌埠地区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其菌株的耐药状况共选用20种药物耐药谱是广泛的,而且出现多重耐药性,是防治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过去几十年问,南美洲、印第安次太陆及非洲等地均已报告伤寒沙门菌对3种一线抗菌药(氯霉素、氨苄西林、SMZCo)的耐药性。最近,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报告。目前,在越南南部地区,这种耐药菌已占临床分离菌株的多数,而治疗药物的选择只限于广谱头孢  相似文献   

7.
伤寒沙门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acrB与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CLS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伤寒沙门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32株伤寒沙门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28.13%、43.75%、40.63%和12.5%,其中多重耐药菌10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显示与参考沙门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2处碱基变异。与大肠埃希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5.51%(61/421),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极高。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及不耐药部分伤寒沙门菌共16株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acrB表达水平,结果所测伤寒沙门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的表达较其它菌株明显增强。结论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且有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acrB与大肠埃希菌同源性高,对不同结构抗生素耐药的种类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谱的变迁和多重耐药性情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其主要耐药的机制有 :获得耐药性质粒导致伤寒杆菌的耐药 ;微孔蛋白含量减少或丢失 ,使其对亲水性抗生素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发生改变 ;gyrA基因的突变导致伤寒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伤寒杆菌L型可导致其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敏感性减弱 ,对红霉素及磺胺甲唑 /甲氧苄啶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已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近年来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已受到不少国家的关注。为此,我们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的时间里,对本院门诊及住院儿童病人腹泻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62株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占总检出率的34.1%(62/182),这些菌株对复达欣、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均耐药,并对本次分离的耐药菌株进行8组中药煎剂的药敏实验观察,以便找到治疗耐药鼠伤寒沙门菌的有效中药。1 材料1.1 菌株来源 标本菌株62株为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儿童腹泻标本分离获得,这些菌株对复达欣等11种抗生素均耐药。1.2 中药方剂 为本院中医科组方,具体方案是①号:板兰根10g、米壳6g、云苓6g;②号:败酱草10g、大白6  相似文献   

10.
11.
徐潇  任秀  张凤兰  崔生辉 《中国药事》2012,26(8):826-829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LT2及其实验室诱导喹诺酮耐药株的耐药机制进行特征描述.方法 使用浓度递增法进行实验室中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环丙沙星耐药株的诱导,并通过λRed噬菌体重组系统和噬菌体P22构建缺失株,进行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结果与结论 实验室诱导获得喹诺酮耐药菌株LT2-4,经分析发现,其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gyrA出现突变位点(S83F).acrAB和tolC基因的缺失致使LT2-4对环丙沙星敏感,提示它们在喹诺酮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发现tolC在二者中可能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诺氟沙星治疗小儿耐药型伤寒41例。剂量为10-15mg/(kg·d),分3-4次口服。41例患儿中退热时间2d-12d,平均6.5d。显效28例(68%),有效13例(32%),治愈率100%,血培养转阴率100%,除少数病例发生短暂皮疹及轻微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不适、纳差外,未见血液、肝、肾功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明亮  方永善 《贵州医药》1991,15(3):156-157
自1985年以来,耐药性肠伤寒在贵州的发病率有增无减。过去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亦明显增多,应引起注意。在223例经血或骨髓培养证实的耐药肠伤寒中,有2例DIC,2例原发性脑膜炎,一例硬脑膜下脓肿,2例巨脾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耐药伤寒流行菌株的耐药谱及质粒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1990年从四川达县地区分离的63株流行性伤寒沙门氏菌中,55株(87.3%)为多重耐药菌,仅对头孢呋肟、丁胺卡那霉素和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多重耐药的类型以SMKMABPCCPTCSUGMCET和SMKMABPCCPTCSUCET为主。同期收集的散发性伤寒沙门氏菌43株,有9株(21%)为多重耐药菌。质粒图谱显示,多重耐药菌都有1条分子量约为98Md的大质粒。其中1株还带有 3条质粒带。质粒消除试验证明,98Md的大质粒与多重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在辅助抗生素治疗伤寒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伤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西米替丁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结果:两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明显缩短了伤寒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时间。结论:西米替丁在辅助抗生素治疗伤寒中的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近年伤寒的临床特点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经血培养和(或 )骨髓培养确诊的伤寒住院病人 97例 ,分析其临床特征、药敏试验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伤寒的临床特征是热程长 (平均为 2 5 6d) ,病情重 ,并发症多。稽留热仍较多见 (5 5 7% ) ,脾肿大是主要体征。肥达反应阳性率为 6 7 1%。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性 ,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疗效显著 ,其他药物单用效果普遍不佳。结论 多重耐药性的伤寒临床症状重 ,对常用治疗药物耐药性大 ,抗菌治疗应以氟啶酸或氟嗪酸等喹诺酮类为首选 ,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对蚌埠地区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其菌株的耐药状况共选用20种药物耐药谱是广泛的,而且出现多重耐药性.是防治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伤寒是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对伤寒肠热病的治疗必需使用适当的抗菌药,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性的发展和迅速的传播已使伤寒肠热病的治疗复杂化,对多药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选择限定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近期的临床实践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肠热病的可供选择的药物,对治愈非复杂性伤寒,短期疗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瑞  张磊 《医药导报》2004,23(8):0572-057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96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头孢曲松钠1~2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40例,给予氧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qd。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95.0%(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疗效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