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城市社区的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按类试验设计,于 1991年在北京、上海和长沙 3城市各选取 10万社区人群,开展我国社区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试验.各城市再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社区各 5万人,使得两社区框架人群年龄性别构成相似."九五"期间( 1996- 2000),在 3城市干预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脑血管病综合性干预措施,按类试验设计评价其对社区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 3地人群和高血压人群 KAB水平均分分别净提高 6.01(Z=9.36,P< 0.01)和 6.12(Z=5.96,P< 0.01)分,均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人群的 3个月以内测压及规律服药人数比例干预后分别净提高 9.65 % (Z=2.49, P< 0.05)和 7.33 % (Z=1.94, P >0.05),前者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人群预防脑血管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尤为适合我国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血脂、胰岛素等。结果:重庆地区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5.86%.26.71%,50.92%,52.42%,36.55%和25.16%。女性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于男性(x^2=16.365.P&;lt;0.01:x^2=36.792,P&;lt;0.01;x^2=4.068,P&;lt;0.05):≥70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70岁以下人群(男:x^2=11.023,8.260,P&;lt;0.01,女:x^2=8.288,P&;lt;0.01,x^2=4.459,P&;lt;0.05)84.50%的老年人合并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25.64%,27.13%和31.73%的老年人合并1种,2种或3种及以上的代谢紊乱。结论:重庆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高,需采取积极的一二级康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发生炎症反应,导致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兔眼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细胞学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方法:36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汉防己甲素组。术后第1,3,7,14天抽取前房水计数房水细胞总数。结果:汉防己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术后细胞总数(第1天:F=86.11,P&;lt;0.01;第3天:F=153.61,P&;lt;0.01;第7天:F=74.77,P&;lt;0.01:第14天:F=34.5,P&;lt;0.01)、嗜中性粒细胞(第1天:F=126.95,P&;lt;0.01;第3天:F=68.09,P&;lt;0.01;第7天:F=105.81,P&;lt;0.01;第14天:F=0.32,P&;lt;0.05)、巨噬细胞(第1天:F=34.14,P&;lt;0.01;第3天:F=208.52,P&;lt;0.01;第7天:F=206.59,P&;lt;0.01;第14天:F=34.50,P&;lt;0.01)、淋巴细胞计数(第1天:F=67.17,P&;lt;0.01;第3天:F=158.16,P&;lt;0.01;第7天:F=163.88,P&;lt;0.01;第14天:F=426.68,P&;lt;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汉防己甲素组能够抑制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炎症反应,预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1990/2000从34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骨矿含量、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男性、女性骨皮质(BCl、BC2)、骨矿含量、骨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t=5.33,6.47,3.44,1.65,P&;lt;0.01),股骨颈骨折男性人群与对照组男性人群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2,P&;lt;0.01),股骨颈骨折女性与对照组女性比较骨矿含量,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t=4.21.3.68,P&;lt;0.01)。骨折妇女与对照组尿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t=5.0,P&;lt;0.01),骨折的男女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1.1.P&;lt;0.01)。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矿物含量较正常体检者低。  相似文献   

5.
社区干预对人群精神病的防治效果:5年随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社区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于1998—07/2003—06对佛山市祖庙街社区进行5年有关精神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并对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精神病的发病、死亡状况和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社区干预的作用。结果:以干预前5年为参照,发现实施干预后社区人群发生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6,95%CI为(0.45~0.98)(P&;lt;0.05);社区人群死于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5,95%CI为0.42~1.00(P<0.05)。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1%上升到干预后的100%;患者病情控制率由干预前的88.1%,上升为干预后的94.3%;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比例由12.8%上升为32.9%;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3.22~9.18,P&;lt;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人群的精神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度,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仓市农村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并发症知识知晓率的情况,为农村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慢性病示范区5个镇的5个村,采用偶遇式面对面调查方式,对570例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糖尿病患病和并发症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①糖尿病患病率2.3%。②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知晓情况(知晓率):高血压53.0%、冠心病45.7%、眼病42.6%、肾病4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9.22,P&;lt;0.01),全部知晓21.9%。③男女高血压、冠心病、眼病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性肾病知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8.33,P&;lt;0.01)。④年轻者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知晓率高于年长者(χ^2=13.68,P&;lt;0.01)。⑤不同职业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χ^2=56.90,P&;lt;0.01)。⑥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糖尿病并发症的知晓率越高(χ^2=42.35,56.90,P&;lt;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在糖尿病并发症知识教育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左室重量、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及进展与高血压的风险性有肯定的相关性,探讨一组高血压前期人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本项目于2004—04/07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和心内科完成。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血压&;lt;140/90mmHg(1mmHg=0.133kPa),既往未服用过影响血压药物的健康人群,均知情同意。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80例,按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其中正常血压组40人,男29人,女11人,年龄41~70岁;高血压前期组40人,男27人,女13人,年龄40~70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左心室各结构和功能参数;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及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分别为40人。高血压前期组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93&;#177;16)g/m^2,(8.9&;#177;0.8)mm,(0.38&;#177;0.04)]较正常血压组增高[(84&;#177;13)g/m^2,(8.3&;#177;0.7)mm,(0.35&;#177;0.03)](f:3.21~4.25,P&;lt;0.01),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较正常血压组降低[(17.8&;#177;1.4)%,(18.9&;#177;1.5)%,(t=4.16,P&;lt;0.01)]。在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平均动脉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呈负相关[(r=0.31,P&;lt;0.05),(r=0.40,P&;lt;0.01),(r=0.31,P&;lt;0.05),(r=-0.29,P&;lt;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已有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左室重量的增加、左室构型的向心性变化趋势以及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说明相应个体应给予一级康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为其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对1998-11/2001-11三明市第一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341例老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及86例健康老人的载脂蛋白E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疾病的关联性。结果:①13载脂蛋白E基因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疾病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ε2,ε4基因频率在疾病组中增高,ε3基因频率在疾病组中降低(Z=3.191~7.234,P&;lt;0.05)。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频率在疾病组中显著性增多(Z=2.503,P&;lt;0.05),DI型频率在疾病组中显著性减少(Z=2.522,P&;lt;0.05)。③经关联性分析,载脂蛋白E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高血压冠心病均相关联,表现为载脂蛋白E的ε2,ε4等位基因与之成正关联(OR=2.980和3.208.P均&;lt;0.05),ε3等位基因与疾病成负关联(OR=0.237,P&;lt;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DD基因型与疾病成正关联(OR=1.821,P&;lt;0.05).D1基因型与疾病成负关联(OR=0.491,P&;lt;0.05)。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的ε2,ε4等位基因可能构成了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患因素,ε3等位基因则对此起保护作用,为一级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锡市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标准化工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市5000户(城乡各2500户)15岁及以上人群11940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结果: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17.25/1000,现患病率15.24/1000,其中精神分裂症最高,为4.02/1000,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2.76/1000,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2.01/1000,阿尔茨海默病1.93/1000,酒精依赖1.09/1000,情感性精神障碍0.92/1000。男性总患病率19.89/1000,女性14.65/1000,差异有显著性(X^2=4.843,P&;lt;0.05)。精神分裂症现患病率城区(4.86/1000)高于农村(3.34/1000),但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依赖城市(1.12/1000)高于农村(0.00/1000),差异有显著性(X^2=7.382,P&;lt;0.01)。精神发育迟滞城市(1.12/1000)低于农村(4.10/1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9.514,P&;lt;0.01)。结论:精神障碍是一类常见病,其总患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列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SP法研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和褪黑素抗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ζ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erζ1,NMDAζ1)和γ-氨基丁酸受体Aα1(r-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er α1,GABAAR α1)的变化。结果:海马NMDAζl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6.34,P&;lt;0.01;q阳性率=9.394,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6.01,P&;lt;0.01;q阳性率=9.000,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32,P&;gt;0.05;q阳性率=0.4015,P&;gt;0.05);海马GABAARα1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4.65,P&;lt;0.01;q阳性率=5.3,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4.58,P&;lt;0.01;q吸光度=5.21,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7,P&;gt;0.05;q吸光度=0.097,P&;gt;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ζ1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1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形发生率(69.8%)较杓形者明显增加(X^2=43.53,P&;lt;0.01),非杓形者伴随较高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脑卒中的发生(67%和33%)(X^2=4.64,P&;lt;0.05;X^2=18.00,P&;lt;0.01)。TOD和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与24h收缩血压变异系数、24h舒张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220,0.179,P&;lt;0.01)。结论:血压变异形态和系数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复合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时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干预物或安慰剂并与正常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各组在OGTT时0,1,2,4,6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4个2型糖尿病组空腹时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8.76,P&;lt;0.01)。OGTT中糖尿病对照组IL-6水平于餐后1h[(54.03&;#177;99.26)μg/L]达峰值,1,2h均显著高于空腹[(54.65&;#177;104.70)μg/L](F=9.12,P&;lt;0.01:F=3.56.P&;lt;0.05):TNF-α水平于餐后2h[(67.26&;#177;95.05)μg/L]达峰值,2.4h均显著高于空腹(F=10.23,9.56.P&;lt;0.01)、1h(F=3.45,3.26.P&;lt;0.05)和6h(F=11.36,10.05.P&;lt;0.01);低剂量组波动趋势同糖尿病对照组,IL-6水平餐后1h达高峰显著高于空腹(F=4.13.P&;lt;0.05);TNF-α水平餐后于餐后2h达峰值,2.4h均显著高于0h(F=8.97,8.56,P&;lt;0.01、1h(F=3.12,3.01.P&;lt;0.05)和6h(F=9.01,8.87,P&;lt;0.01)。4h开始下降,至6h时回落至空腹水平。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餐后IL-6,TNF-α水平不像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一样升高,而是呈剂量依耐性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只有高剂量组餐后2h TNF-α水平降低至低谷且与0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01,P&;lt;0.05)。结论:一定剂量的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高血糖过氧化应激的损伤达到防治或延缓动咏粥样硬化的目的。由150mg大豆异黄酮和500mg维生素C,400IU维生素E组成的混合干预物效果较佳且剂量较低,可作为2型糖尿病人群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为目的的适宜摄入量。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测定2000-05/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4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及C-肽,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mg insulin,FINS)、C-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SI与FINS(r=-0.82~-0.71,P&;lt;0.001),C-肽(r=-0.55~-0.53,P&;lt;0.01),ApoB(r=-0.46~-0.45.P&;lt;0.05)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0.56~-0.58,P&;lt;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r=0.50~0.55,P&;lt;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认知状况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和生活方式及其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整群分层法随机抽样,抽取主城区6个居委会301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正常血压组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格率为69.6%,明显高于高血压组(64.2%)。在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良好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和高钠盐摄人的比例显著降低(PearsonX^2值分别为3ll.55,119.68,27.66,P&;lt;0.01),而经常运动的比例则显著升高(PearsonX^2=3,50,P&;lt;0.05)。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无显著影响(P&;gt;0.05)。吸烟、高盐摄入、很少运动和每天、每月饮酒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显著影响(PearsonX^2值分别为8.64,352.47,l0.20,9.67,P&;lt;0.01)。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明显不同,并影响着受试者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摄人和很少运动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eyte growth 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mg/(kg&;#183;12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lt;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lt;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lt;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lt;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lt;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lt;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卷烟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知晓率、2型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06/07对郑州卷烟总厂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850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均自愿参加本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人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所填写问卷内容详实者共1789人,男738人,女1051人,年龄40~88岁。调查内容为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眼病、肾病4种疾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其相关糖尿病知识,要求被调查者作出是或否的回答,结果统计得分(答对1题次计1分)。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并排除1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采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分析所需数据资料。结果:共收回内容详实问卷1789份,剔除的61份均为回答不完整或失实的问卷。①烟厂社区居民对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57.14%。②2型糖尿病知晓率为60岁以下居民高于60岁以上居民[62.59%,50.00%,(X^2=3.87,P&;lt;0.05)]。男性高于女性[66.67%,54.68%,(X^2=3.87,P&;lt;0.05)]。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者高于其他人群(X^2趋势=5.14,4.16,P&;lt;0.05)。医务工作者高于其他职业者[66.67%,56.90%,(X^2=4.00,P&;lt;0.05)]。③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60岁以下居民优于60岁以上居民(X^2=4.45,P&;lt;0.05)。男性优于女性(X^2=6.31,P&;lt;0.05)。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者优于其他人群(X^2趋势=58.91,13.06,P&;lt;0.01)。医务工作者优于其他职业者(X^2=22.11,P&;lt;0.01)。④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情况在最近1次血糖测量时间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趋势=109.06,P&;lt;0.01)。血糖监测意识男性好于女性(X^2=14.19,P&;lt;0.01),60岁以下居民好于60岁以上居民(X^2=9.68,P&;lt;0.05),高月收入居民好于低月收入居民(X^2趋势=4.26,P&;lt;0.05)。结论:烟厂社区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较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血糖自我监测状况是影响2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作为社区医疗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预防和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初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7例,所有人选病例测量非同日3次诊所血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①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4组、根据诊所脉压水平分为5组并分别比较。②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结果: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均与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史、左室质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和24h平均心率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动脉僵硬度随分组脉压的增大呈显著递增,其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r=0.670.P&;lt;0.0l和r=0.399,P&;lt;0.01。24h脉压和24h收缩压在左室肥厚组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49.0&;#177;10.2)mmHg和(44.7&;#177;8.9)mmHg,P&;lt;0.001]和[(132.1&;#177;13.1)mmHg和(126.5&;#177;12.7)mmHg,P&;lt;0.001](1mmHg=0.13kPa);动态脉压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r=0.277,P&;lt;0.01和r=0.105,P&;lt;0.05)。结论:脉压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诊所脉压比较,动态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个村的2361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青岛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5.20%(83l/2361),男性为37.71%(408/l082),女性为33.07%(423/l279));体重指数(BMI)、年龄、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口味等因素可使其危险性增高(男:X^2=5.52,P&;lt;0.05,X^2=13.18l-25.819,P&;lt;0.0l;女:X^2=29.840—68.79。P&;lt;0.01);经济收入和劳动强度与患病率呈负相关(男:X^2=15.814,43.600,P&;lt;0.0l;女:X^2=31.373,44.958,P&;lt;0.01)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