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措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观察患者病情。结果通过综合护理,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多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护士的执业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29-13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对策。方法随机选定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纳康复护理。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Botsford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分别为(9.27±2.11)分、(16.34±4.86)分;对照组分别为(10.12±3.01)分、(17.86±4.17)分,试验组显著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t=9.8961、11.1614,P均0.01)。试验组护理后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感觉以及总分分别为(3.25±0.58)分、(8.29±0.94)分、(7.69±0.84)分、(18.69±2.68)分;对照组分别为(1.98±0.39)分、(6.98±0.88)分、(5.68±0.74)分、(14.28±2.06)分(t=13.4757、7.5450、13.3158、9.6755,P均0.01)。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调节心理状态,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获得随访的157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受伤~3d内手术)59例和晚期手术组(受伤3d后手术)98例,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早期手术组有效率91.5%,晚期手术组有效率7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患者损伤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639-640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措施、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ASTA分级 ,A级19例 ,B级13例 ,C级4例 ,D级11例。伤后大剂量地塞米松应用3天 ,单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12例 ,椎板切除减压及椎弓根内固定20例 ,后路经关节突、椎弓根椎管侧前方减压内固定11例 ,前路减压内固定4例。结果 :随访42例 ,优9例 (21 4 % ) ,良13例 (31 0 % ) ,可6例 (14 3 % ) ,无效14例 (33 3 % ) ,优良率52 4 % ,有效率为66 7 %。结论 :早期大剂量激素应用及脊髓减压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确切 ,手术时机应尽早 ,脊髓减压和胸腰椎内固定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最快的恢复 ,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板减压AF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52例,经过6~25个月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5%,恢复到术后平均94%.脊柱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3.20,恢复到术后平均8°.截瘫明显恢复,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正确使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均采用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其中25例椎管占位超过33%的行有效的椎板切除,有限椎管前后减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至5,°脊髓功能有1~2级恢复。结论AF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的特点,且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8.
<正>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列脊柱骨折脱位之首,因其位于活动度高的腰椎和活动度小的胸椎交界点,活动相对较为频繁,因此,容易发生损伤,其发生率约占整个脊柱骨折发生率的90%左右,其中大部分合并有脊髓损伤,也有少部分无脊髓损伤。在治疗方法上,目前,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存在争议,如果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原则上应该早期做减压、内固定手术。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约占整个胸腰椎骨折的33.7%[1]。我院收治80例无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各种原因手术失败而二次手术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 ,以减少失误 ,提高疗效。 方法 初次手术单纯椎板减压 10例 ,Luque手术 8例 ,棘突钢板固定 4例 ,斯氏针钢丝固定 4例 ,AF手术 4例 ,RF手术 2例。同时行椎板减压 30例 ,3例行后路融合。针对不同失败原因采用不同二次手术方式。 结果 32例患者初次手术未行植骨融合。二次手术 2 0例获得平均 2年 6个月随访。 10例二次手术后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 6例轻度腰背疼 ,5例中度腰背疼。 5例后凸Cobb角大于 2 0°。 结论 正确选用内固定器械及手术方式 ,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侧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用侧前方减压术对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的观察结果中,优17例,良8例。结论侧前方减压术进行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伤减压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方法直接、充分显露硬膜囊及神经结构,同时对脊柱的稳定性以及对脊髓和血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静态侵占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扫描 ,测量椎管矢状径和椎管面积 ,通过计算骨折椎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来反映爆裂性骨折的椎管静态侵占程度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 ,对不同神经功能状况的椎管静态侵占进行比较。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及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5分 )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46~ -0.52,P≤0 01)。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问为(173.6±32.8)min,术中出血量为(649.5±203.1)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97.2±56.3)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8±3.4)周。术后患者发生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结论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减压彻底,骨折复位效果好,内固定更为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各类原因造成脊髓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疾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症状水平、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质量、康复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症状较对照组轻,膀胱功能恢复强于对照组,康复质量高于对照组,康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功能水平、排尿功能恢复速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5-03~2004-09手术治疗48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35~58°,平均41.5°,截瘫Frankel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20例,E级17例。均采取后入路手术方法,围脊髓减压,截骨植骨,矫形内固定。结果随访18~60个月,平均42个月。疗效:Cobb角12°±(比术后丢失4°±);截瘫康复A~E级,加重2例,无变化32例,康复增加Ⅰ级14例;腰痛症状40例得到有效改善。结论由于对胸腰段骨折早期处理方法失误,术后过早负重下床活动等,导致后期发生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后入路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促使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GSS型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GSS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2例。结果82例患者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的42%和56%恢复到术后的89%和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3°矫正到术后平均3.1°;术后随访8~24个月,8例完全性瘫痪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66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有1~3级恢复。结论GSS型内固定系统可满意复位伤椎,且固定确切牢固,能有效起到脊髓减压的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经验。方法 :1997年~ 2 0 0 0年手术治疗并随访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98例 ,参照 Denis分类 :单纯屈曲型 2 0例 ,爆裂型 2 6例 ,骨折脱位 52例。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 :A级 51例 ,B级 19例 ,C级 2 5例 ,D级 3例。分别行单纯椎板减压加内固定和环形减压加内固定。结果 :98例均手术并获随访。环形减压加内固定组 :39例术前 A级 ,术后和随访终末时仍为 A级无恢复 ,2 5例术前 C级中 2例术后仍为 C级 ,2 3例恢复至 D级。椎板减压加内固定组 :术前 A级 12例 ,术后及随访时仍为 A级 ,术前 B级 15例 ,随访时恢复至 C级 12例 ,B级 3例。 3例术前 D级 ,术后恢复至 E级。结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截瘫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家庭护理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能的方法。方法将87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出院指导组和跟踪指导组,两组出院前均给予同样的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并进行自我效能评价,出院后1周后开始由责任护士利用电话随访、门诊复诊、家庭访视等方式定期进行了持续1年的动态护理需求评估和家庭护理方法再指导,并教会患者发挥自我效能,逐渐实现生活的部分自理或自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中并发症的发生例次、1年后生活自理程度,并进行自我效能再评价。结果 1年中跟踪指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出院指导组,生活自理程度高于出院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指导组自我效能明显增强,出院指导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责任护士持续跟踪家庭护理指导有助于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责护理模式在脊髓患者便秘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组给予专责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有效率、排便管理合作程度。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的排便管理合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责护理能够提高排便管理的有效性和患者在排便管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