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秋燕  芝敏 《新疆医学》2006,36(5):165-166
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所占比例很低,儿童发病者报道中少见,其特点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伴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骨髓中其他成份均正常。现对1998年12月~2005年3月间于我院住院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又称纯巨核细胞再障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极相似,但其骨髓表现不同。AATP的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者缺如,粒、红二系正常。近年来,国外报道了16例,国内自1982年温氏报告6例后,近年来已先后报道了68例。本病易误诊为ITP、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现将我院所遇见的22例住院患者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获得性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实验室检查,尤其是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AAT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结果AA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各亚阶段比例及成熟程度与ITP骨髓象有一定差异,常规治疗效果差,治疗应以保护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为主。结论巨核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于AATP的辅助诊断较为简便,综合考虑可提高AATP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获得性纯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AATP),是一组由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缺如、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我院1982年以来共收治7例患者,现对近期2例患者作了较系统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伴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不伴有骨髓其它成分的改变。我院自1982-1997年12月,共收治AATP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朱跃军等卜)提出的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18-45岁。有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余无病因可查。1.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皮肤瘀点、紫癫及牙龈出血,伴鼻咽6例,月经过多4例,消化道出血2例,血尿1例,颅内出血1例。2实验室检查2.l血象血小板计数(1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骨髓巨核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5例ITP患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分类、产血小板积分以及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定量检测并与60例非ITP患者比较分析。结果:ITP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28~715个,总体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与非ITP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以及产血小板积分有明显的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文海 《广西医学》1997,19(1):122-123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例临床分析北海市人民医院内科刘文海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组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其他成分无改变的少见疾病。现将本院1981年以来收治的符合本病特征的5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9.
对18例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均<6个/片(3cm×1.5cm),血小板数<50×10~3/L,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部位出血。其中15例贫血者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9侧患者存在可能病因,3侧患者的PAIg及PAC_3阳性。该结果提示部分AATP的病因与某些药物、感染、辐射线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且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认为AATP宜为阶段性诊断,对原因不明者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徐晓美  卢志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45-104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主要表现为出血、血小板检查异常。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5月,收治48例特发性血小板紫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复华 《当代医学》2008,(15):50-51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复华 《当代医学》2008,(16):50-51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者62 例1 .5 c m ×3 .0 cm 面积骨髓涂片内的巨核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数量及质量的变化。发现巨核细胞数、幼巨核细胞数、颗粒型巨核细胞数、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 I T P 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1 ,而巨核细胞裸核数 I T P 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 P< 0 .05 。对 I T P 时骨髓涂片出现的巨核细胞系的变化原因、发病机现进行了讨论,认为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改变与自体免疫因素有关,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可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减少,同时该抗体可使巨核细胞出现代偿性增多并引起骨髓巨核细胞形态、数目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用瑞氏染色,对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主要以外周血椭圆形血小板和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为主,骨髓主要见于单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多圆核巨核细胞。(2)急性白血病(AL)组仅表现外周血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外周血小板体积小为主要特征尤以骨髓巨核细胞≤3个/片。(4)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组则以外周血巨大血小板及骨髓体积增大巨核细胞和多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特征。(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外周血小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均一较明显,骨髓则以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较高。结论以出血为起始的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均可见有病态细胞,尤以MDS组最为显著,提示病态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在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张冷星(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柳州市545001)关键词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鉴别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AmegakaryocyticThrombocytop...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近年研究支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认为应改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按其类型可分为急性型(小于或等于6个月)与慢性型(大于6个月)。  相似文献   

18.
该文报道了12例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发病年龄从2月-70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占66.7%。在本院近四年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该病占14%,病人出血症状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8-85×10^6/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0-8个/全片,红系、粒系正常。经长春新碱、强的松、达那唑治疗,5例血小板数及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该病可能转化为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产灰MDS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ITP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骨髓检查,而骨髓检查的重点是观察巨核细胞有无数量增多(也可正常)和产血小板功能差现象,而功能差的表现主要认为是产血小板巨核细胞的比例降低.但究竟产血小板巨核细胞降低到什么程度有诊断意义,以及产血小板巨核细胞的降低与外周血血小板数之间有何关系,鲜有文献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1年3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3例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 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ATP),疗效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