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原因有外科技术性、缺血性、周围病变压迫和排斥反应等,其中外科因素最为重要。如何有效降低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作出及时诊断、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回顾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23例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1998-01/2008-12肾移植患者1 160例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发生输尿管并发症23例,占1.98%。其中尸体供肾移植共924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18例,占1.95%;活体供肾移植236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5例,占2.12%。17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2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行球囊扩张术;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输尿管并发症治疗后复查B超明确肾盂输尿管扩张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中19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坏死,2例输尿管扭曲。治疗后随访3~98个月,其中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了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4 d内血肌酐浓度下降,术后无复发。1例皮肤造瘘患者术后8年余,移植肾功能正常,定期更换造瘘管。1例扩张及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后效果欠佳,仍输尿管狭窄,后行手术治疗。提示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以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最常见;外科手术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经及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长期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目前其输注方式尚无定论,临床上主要为经外周静脉全身输注,仅有少量经大鼠原肾动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其可在肾小球内驻留,并可减轻肾小球肾炎,但无经移植肾动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病例报道。 目的:分析肾移植中经移植肾动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操作性。 方法:于2009-10/12对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移植过程中在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固定一留置针,开放移植肾血流时,经移植肾动脉以输血器加压快速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移植后3个月内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过程顺利,移植肾血流充盈良好,移植过程中、移植后未发生栓塞、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未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结果说明经移植肾动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临床可操作性,但异位分化、肿瘤等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背景: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与尿路重建方式的选择有关,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能否取代输尿管膀胱吻合成为尿路重建方式的首选目前仍有争论。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后尿路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探索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成为首选肾移植尿路重建方式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3-12/2007-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完成。 参试者:选取同期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且尿路重建方式采用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方式275例。 方法:受者输尿管近端结扎,远端输尿管导管探查通畅后,修剪供肾输尿管及受者输尿管吻合端成袖口状,供肾输尿管放置一根6Fr双J管,上至供肾肾盂,下至膀胱。移植过程中均常规放置尿管,移植后第7天拨除尿管,第8天拨除双J管。抗生素均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5 d。 主要观察指标:总结受者移植后常见尿路并发症尿瘘、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结果:共发生17例次尿路并发症,其中尿瘘4例,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输尿管梗阻13例次,其中早期梗阻4例,包括2例移植肾周血肿压迫,手术清除血肿后治愈,1例为支架管血凝块堵塞,更换支架管后治愈,1例为小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9例为后期梗阻,其中6例为吻合口狭窄,采用输尿管镜下冷刀切开、球囊扩张治愈。3例为输尿管结石,经内镜下激光碎石治愈。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所有患者处理后,尿量及肾功均得到恢复,各种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 结论: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是一种安全的尿路重建方式,发生的输尿管梗阻大都能通过内镜得到有效处理,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风险,有可能作为无尿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尿路重建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背景:为了保证老龄供肾的移植效果,应当慎重选择供者。国内活体肾移植开展较晚,对老龄亲属供肾移植经验仍较欠缺。 目的:对老龄供肾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纳入120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12例,父母供给子女75例,其他亲属供肾33例,供者 55岁以上52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值,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病率等,同时对2组受者的移植前后血清肌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两组供者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者在移植后1周,1个月,1年内比较血清肌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排斥发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老龄供者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对供者是安全的,受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尿瘘作为肾移植后早期最常见的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10%,处理不当容易致移植肾丢失。文章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尿瘘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处理经验。 方法:选择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0-12/2009-03肾移植1 203例中发生尿瘘患者27例,接受尸体供肾26例,活体供肾1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确定为尿瘘后先采取留置18Fr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可采用手术探查。17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中12例单纯伤口引流+留置膀胱18Fr导尿管双向引流,5例经膀胱镜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留置膀胱18Fr导尿管;10例进行开放手术探查,其中5例行移植肾输尿管与膀胱重新吻合术+置入输尿管支架,5例开放手术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端吻合+置入输尿管支架,开放手术中有6例加用带蒂大网膜包绕于吻合口。 结果:移植后因再次尿瘘而行手术损伤肾静脉切除移植肾1例,26例尿瘘治愈,随访3个月~7年,无再发尿瘘、吻合口狭窄、移植肾无积水及尿路感染,肾功能正常。 结论:对于肾移植后尿瘘应早诊断、早治疗,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无效后及时采取手术干预,对于复杂性的尿瘘于吻合口处可采用带蒂大网膜包绕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 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 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 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 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 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 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的内分泌和糖类、脂类代谢也发生了变化,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已成为影响患者移植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人肾存活。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郑州人民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8例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肾移植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者16例。酮症发生的时间为肾移植后3 d~2.5年。早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快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并发症等治疗。 结果与结论:治疗成功13例,人/肾存活良好,成功率72%;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7%;2例患者救治成功,但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提示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与抗排斥药物及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的严重的肾移植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及器官库开发的重要实验手段。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使用效率高,重复性好的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及移植肾功能动态无创检测方法。 方法:封闭群Wistar大鼠用于解剖及预实验。采用改良左侧原位肾移植术,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7 d后行右侧肾切除。DA、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急性排斥组。F344、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慢性排斥组。Lewis大鼠自体肾移植组作为移植耐受组。观测大鼠双侧肾脏应用解剖,供肾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肾移植手术成功率。检测分析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水平动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解剖观测大鼠43例,灌注肾29例,行单侧原位肾移植21例。移植肾热缺血时间小于10 s,冷缺血时间(47.2± 3.7) min,成功率85.7%(18/21)。其中自体肾移植3例,急性排斥肾移植3例,慢性排斥肾移植12例。改良的单侧原位肾移植术简捷经济,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不干扰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重复性好。结果提示,建立的近交系大鼠移植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动态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后常见尿路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移植肾功能,甚至患者生命。 目的:回顾不同尿路重建方式输尿管梗阻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3-12/2007-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1 223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方法:根据供肾输尿管情况及受者下尿路情况,尿路重建采用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吻合法948例次,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法275例次。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可根据不同原因采用相应处理方法,主要为开放性手术及内镜下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输尿管梗阻原因,治疗后患者尿量、血肌酐变化及输尿管扩张或肾盂积水恢复情况,记录移植肾3年存活率。 结果:1 223例次肾移植发生输尿管梗阻35例(2.9%),开放性手术处理20例(57%)。移植后1个月内发生梗阻8例,其中4例为髂窝血肿压迫,2例为血凝块堵塞,2例为小结石。移植1个月后发生梗阻27例,13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为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口狭窄,8例为尿路结石。所有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恢复。 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明显增加(P < 0.01),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 (P < 0.01)。平均随访52个月,B超或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梗阻均得到解决,并且均无复发。发生输尿管梗阻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为82.5%,未发生输尿管梗阻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为84.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外科手术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处理得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远期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从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生化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一些酸碱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 目的:通过监测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电解质、血生化的改变,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肾移植患者理想的麻醉管理方法。 方法:分析40例肾移植患者麻醉前、肾动脉血流开放前、血流开放后10 min、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电解质、血糖和血气参数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肾移植患者麻醉前比较,血流开放后10 min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HCO3-、BE显著降低(P < 0.01),K+和葡萄糖明显增加(P < 0.01)。与肾动脉血流开放前比较,血流开放后10 min平均动脉压、葡萄糖、pH、HCO3-、BE明显降低而心率明显增高(P < 0.05)。说明充分的移植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以及围术期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是肾移植术全身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人、肾预后情况,总结和认识该病诊断干预措施。 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33例痊愈且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3例患者并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6例患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31例,7~18个月5例。15例(41.7%)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检出卡氏肺孢子虫,21例未检出。多数患者经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支持治疗后痊愈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典型,病原体难以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充分的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内活体肾移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宗样本的临床资料,为此国内移植专家达成了中国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使活体肾脏移植规范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方法: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6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其中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血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ABO血型相同66例,相容3例;HLA无错配5例,2位点错配者31例,1位点错配者32例,4位点错配者1例;取供者左肾66例,取供者右肾3例,均经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与结论:69例受者中,均未发生移植肾失功,1年肾存活率达100%;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56±1.42) 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2±25.34) min,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0) d。肾移植后3个月内出现排斥反应9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肾动脉狭窄1例,骨髓抑制2例,脑梗死1例,尿瘘1例。提示随着活体肾移植供体严格、全面的评估,活体供肾移植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排斥发生率低等优势,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家庭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准备充分,供肾热、冷缺血时间较短,HLA配型的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6-01/2008-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38例,移植后常规使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NI常规剂量组(n=18),移植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6 mg/(kg•d)或他克莫司0.12 mg/(kg•d);CNI低剂量组(n=20),术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4 mg/(kg•d)或他克莫司0.08 mg/(kg•d);两组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使用剂量相同。移植后密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肾毒性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CNI常规剂量组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CNI低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移植肾功能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CNI低剂量组肝功能损害、钙调蛋白酶抑制剂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CNI常规剂量组 (P < 0.05)。此外,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明显减轻了亲属肾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说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唐雅望  田野  林俊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3):10555-10558
回顾性总结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施行肾脏移植395例患者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39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常规接受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卡氏肺囊虫感染治疗中,24例移植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现病毒血症时应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治疗。重症感染特如重症肺部感染时,立即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或逐步增加、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24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分析结果认为,移植前对受者进行相关危险性评估、移植后早期采取预防性治疗、加强临床流行病学检测,早诊断,采取个体化免疫抑制药物用药方案,能有效预防和对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保护移植肾功能方面会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例两次单纯胰腺移植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和诊治体会。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06-12,2007-01为1例1型糖尿病患者先后两次施行单纯胰腺移植,观察分析移植后血栓形成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结果:两次移植术后血糖未能恢复正常,初次移植术后12 d,患者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加,CT血管三维成像证实移植胰动脉栓塞,遂行移植物切除,并行再次移植手术,术后第11天,患者无症状,血管三维成像提示移植胰动脉部分栓塞,抗凝治疗无效,2 d后移植胰动脉完全栓塞,行移植胰切除。 结论:血栓形成易导致单纯胰腺移植失败,其临床征象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方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尿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尿瘘发生率为1.26%,13例单纯性尿瘘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成功11例,2例因输尿管远端坏死保守治疗失败,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吻合及带蒂大网膜修补后治愈,尿瘘保守治疗成功率84.6%;3例复杂性尿瘘患者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均1次手术成功。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尿瘘患者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早期诊断,选择正确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利用大网膜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带蒂大网膜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和单纯性尿瘘保守治疗失败后病例具有取材方便、组织修复快、尿瘘复发率低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 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 < 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 < 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 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相关研究已证实,趋化因子IP-10、Fractalkine在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检测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变化,并结合肾组织活检病理,探讨尿液中IP-10 和Fractalkine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10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根据移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6)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n=90);另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IP-10和Fractalkine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急性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在移植后的尿IP-10及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但非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后7 d呈下降趋势,至第11天降至移植前水平,而急性排斥反应组则持续高表达,IP-10在移植后第1天和Fractalkine在移植后第3天即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肾移植后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的检测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