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书刚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332-2332
通过对吴有性《温疫论》中关于温疫的病因、传播途径、特异性定位、流行情况、地域和时间性等方面的内容介绍,说明吴有性对传染病学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吴有性<温疫论>中关于温疫的病因、传播途径、特异性定位、流行情况、地域和时间性等方面的内容介绍,说明吴有性对传染病学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有性下法治疫钩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性下法治疫钩玄雍履平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天长239300)吴有性(1587~1657),字又可,号澹斋,明末清初医学家,著《温疫论》,为我国发明传染病病因的先驱,对疫病治疗颇多创见,尤对下法独具特色。今就《温疫论》中所及,探析如下。1立论公允言医...  相似文献   

4.
《温疫论》成书于清朝初叶,为江苏省吴有性所著,在吴氏所处的年代,温疫数次大流行,为温疫所亡者甚众,虽温疫猖獗,然时医治无良策,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惜民众之疾苦,痛时医之无道,乃“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其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因证施治,大获奇效,并将其理论结合平日所用历验方法,著成《温疫论》。从此,开温疫病辨证治疗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温疫论》全书共2卷,论述了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辨证以及与伤寒的区别。通过就《温疫论》中吴有性运用大黄之方法,浅谈其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6.
陈运国 《中医杂志》2003,44(Z2):29-30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人,大约生于明末清初,在吴有性从事医疗活动的江南一带,据<吴江县志>记载,在吴又可<温疫论>成书的1642年前后,当地连年发生严重的温疫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  相似文献   

7.
<正> 《温疫论》是明代医家吴有性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对治疗急性传染病,很有指导意义。本书“发黄”篇虽仅200余字,但对温疫发黄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作了十分精辟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吴有性的《温疫论》来研究非典,认为非典的病因,传播方式,临床症状,病程进展均与温疫相似,吴氏的方药亦适用于非典早中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吴有性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传染病学家。其著《温疫论》历来为世所推崇。在6月26~28日吴县木渎召开的省第五次中医史学术研讨会上,当地代表金庆雷、金庆江昆仲披露:记载吴有性任族长  相似文献   

10.
吴有性所论之温疫病与湿温病的比较464400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陈忠琳,魏雪舫吴有性,字又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在其代表著作《温疫论》中指出。温疫病为人体感受自然界一种特殊物质──“戾气”所致,并非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笔者认为吴氏所论的温疫病,在许多...  相似文献   

11.
吴有性《温疫论》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吴有性《温疫论》中探讨其对烈性传染病病原学方面的认识。他认为:温疫的病源"非凤、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一种异气所感"。同时,在治疗上提出药物专一,祛邪为主,滋阴护液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湖湘清代名医杨尧章代表作《温疫论辨义》,共四卷为温病学专著,该书着重对《温疫论》进行阐发和辨析,在继承李杲、吴有性脾胃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重视保护胃气、病后以调理为主,尤其将胃阴、胃阳和胃气以及饮、食分而论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郝静 《四川中医》2007,25(5):27-28
吴有性的《温疫论》对汗法很重视,本文从发汗的机理、类型、动用的方剂,注意事项及汗法运用的意义等方面阐释了吴氏温疫论中汗法的理论,已经从最初的发汗解表发展为因势利导,透邪外出,汗出而解,亦属于汗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著名医家.其时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多次发生传染病流行,温疫每至之处,常常"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温疫论·原序>).然而当时医家对温疫的认识非常肤浅,"是以业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及其临证,悉见温疫,求其真伤寒百无一二".  相似文献   

15.
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在整理他人著作时,依己观点径改原文字句并附加己意的行为值得商榷,但陆氏的重订使得《广温热论》得以流传,影响后学。后世医家何廉臣评价其"论温热症甚精"。  相似文献   

16.
明代医家吴有性(字又可)所著《温疫论》,是祖国医学文献中一部专论急性传染病的不朽名著,其对温疫的病因、病位、病邪传变和治疗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均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对今天防治疫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仅就吴又可治疫的特色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17.
戾气学说是吴有性在治疗温疫病的长期临床观察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病原观点。他所著的《温疫论》突破了明代以前“六淫(六气)致病”和“非对之气致病”的病因旧论。在前人对温疫病具有传  相似文献   

18.
论吴又可《温疫论》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吴又可《温疫论》中的体质学说鞠少斌,杨克彬主题词吴有性,《温疫论》,体质学说体质,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抗邪能力的强弱,以及常态下人体阴阳、虚实、寒热、燥湿的属性,体质反映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论及了有关体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吴有性《温疫论》在温病学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北京中医》1996,(1):48-49
试论吴有性《温疫论》在温病学中的贡献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刘宁吴有性,字又可,号澹斋,明末江苏吴县人。生活在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至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饥荒战乱,疫病流行。诸医以治伤寒之法治之,罔效。吴氏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他在长期临床实...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非典”的发病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对瘟疫致病原的认识 中医学将蔓延迅速、流行一时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统称为“瘟疫”。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描述,明代医家吴有性著有《温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