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葵子治疗外吹乳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家父程云臻运用天葵子鼻塞疗法,治疗外吹乳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吹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妇女的乳房痈肿(一般指急性乳腺炎),以患病乳房局部初起红肿热痛,逐渐形成脓疡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寒热起伏、头痛身痛等症。由于多发于产后未满月时,常会影响到喂养乳儿,故临床上重视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4.
顾伯华治疗外吹乳痈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产后发生的急性乳腺炎。它的发病居于各种乳房病之首。顾老对本病的论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根据产妇的生理气血特性和乳腺组织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上从整体观出发,以通为顺,内治、外治并举,取得了卓著的疗效。一、内治贵早,以通为顺本症之成,可因乳头破碎,风邪入络的外因而得,也可由厥阴气滞,阳明蕴蒸的内  相似文献   

5.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吹乳痈乃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对此,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运用自拟通乳方治疗本病276例,取效满意。276例中,辨证属乳汁壅积期229例,属酿脓期47例。通乳方组成:鹿角片9g,王不留行、路路通、冬葵子各12g,通草、炮山甲各10g,生甘草5g。加减:乳汁壅积、郁久化热者,上方去鹿角片,加蒲公英20g,连翘12g,忍冬藤30g,并可酌加漏芦。用法:上药日1剂,水煎  相似文献   

7.
综合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发生在哺乳期间的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笔者使用中药外敷加推拿拔罐的综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970~1991年我们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疗外吹乳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有完整资料的56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无1例溃破或切开引流,无1例传囊,其中4例加用抗生素治疗,其余均单用中药煎剂治疗。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9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4例。发病时间:产后15~30天发病28例,产后1~6个月发病19例,个月以上发病9例。  相似文献   

9.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最为常见。其主要发病原因为乳络失畅,乳汁壅滞,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无块或有块,乳汁分泌不畅,同时可伴有寒热,头痛骨楚,或有胸闷,口渴,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乳汁郁久化热酿毒,便将腐肉成脓,所以治疗外吹乳痈,贵在及时快速。笔者于2010~2013年间,运用金黄膏加红灵丹外用,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外吹乳痈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病 ,多见于初产妇。其发病时间往往见于产后 2~ 3周之内。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于乳房 ,不得宣泄发越 ,火毒炽盛 ,蕴积肌肉 ,酿脓成痈 ;亦有肝气郁结 ,乳汁郁滞不行或胃热内生 ,气血壅塞 ;或乳头破损 ,风毒内侵而致等。笔者以消痈饮为主治疗乳痈 5 2例 ,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均为 1992年至 2 0 0 2年来我院的患者 ,属于乳痈初期 (未形成脓肿 )。年令最大 36岁 ,最小 2 2岁 ;初产妇 4 4例 ,经产妇 6例 ,孕妇 2例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3个月 ;患病部位在乳房外上象限 2 0例 ,外…  相似文献   

11.
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率较高。笔者1999年9月~2006年5月以手法排乳配合自拟通乳方治疗外吹乳痈1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7例均为我院乳腺专科门诊病人,均为哺乳期,属乳痈初期(乳汁郁积)及酿脓期。年龄22~38岁,平均26.5岁;初产妇108例,经产妇19例;病程1~15天,平均4天;病位在乳晕区者25例,外上象限者38例,内上象限者31例,外下象限者18例,内下象限者15例;有乳头皲裂者21例;乳汁郁积期106例,酿脓期21例。全部病例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6例外吹乳痈切开排脓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慧  肖洪玲  邓小红 《河北中医》2005,27(6):462-463
外吹乳痈,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乳头较易破碎,或乳头先天性畸形、内陷及乳汁多而少饮等,均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脓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敷法对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敷,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乳房胀痛评分。结果:随用药时间的持续,治疗组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房胀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调节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记载,包括辨证论治源流及各种外治方法的来源、操作方法,体现古籍中针对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息息相关的特点,与中医临床治疗外吹乳痈的外治法即以清热解毒药物外敷为主的方法相契合;除此之外,外吹乳痈在古籍中多种外治法与现代中医学相近,即以通为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治法。现总结本病在古籍中的外治理论与治法,认为清热解毒药物外敷是最适用于外吹乳痈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乳痈消治疗乳痈初起76例,同时设立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显示,内服兼外用乳痈消治疗乳痛初起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生在哺乳期的叫外吹乳痈,也称产  相似文献   

17.
历代中医典籍对外吹乳痈辨证的基本证型均为乳汁内结型,晋代至宋代将证型归纳为气血阻滞型、搏血生热型等;自元代朱丹溪始加入肝郁气滞型等三种证型,明清医家陆续总结出邪热乘虚型、肝胃气浊型等。历代医籍对外吹乳痈的治疗均以通乳为基本原则,治疗方法从晋代针灸、热熨法,南北朝内服汤药、外敷药膏法,隋代按摩法、吸吮法,逐步发展成为唐宋时期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并提出了预防性挤乳疗法、初期急治方法和乳痈分期治疗方法。金元时期开始出现了祝由法,朱丹溪制定了疏厥阴滞等内服药法。明清时期汪机、陈实功等医家进一步丰富为疏肝行气法、清肝消毒法等。  相似文献   

18.
19.
尹兴玲  刘攀 《河南中医》2019,39(11):1771-1774
综述了2009—2019年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研究报道,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手法排乳配合药物疗法,针刺配合火针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但是报道的大多是一些病例报道,辨证论治尚不够系统全面,具体某种证型的外吹乳痈采用何种方法治疗缺少详细的描述。并且,相对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探索更有效的中医药外治法,并逐步阐释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乳痈的发病机理,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外吹乳痈患者为受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毫火针+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期为3日。治疗组: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2支,将针烧至通红,沿整个乳房围刺,点刺膻中、中脘、乳根等穴位,其后拔罐,再行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每日1次,治疗3日。对照组:予青霉素800万单位或其他抗生素+0.9%生理盐水200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3日,期间停止哺乳。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结块消除情况、总体愈显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及肿块大小等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8.57%,2例出现化脓性乳腺炎,需要进一步处理。治疗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缓解程度,肿块消除情况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尽快解除乳房疼痛,消除肿块,有效阻止脓肿的发生,为乳痈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有效方法,同时不间断母乳喂养,保障了母亲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