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宏志  喻春皓  高钧  赵广荣 《中药材》2007,30(7):851-854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浸提倍数、加酶量、pH、温度、时间对纤维素酶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解黄芩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倍数20,加酶量20 U/g药材,pH 4.8,温度50℃,时间8 h。结论:与传统水煎提取工艺相比,酶法提取工艺提取使得黄芩中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5倍、汉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2.
正交法探讨黄芩甙粗品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黄芩甙提取工艺,证明在pH值1.5~2.0,加热温度70℃,保温6min,静置24h为黄芩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黄芩甙粗品的提取率为13.21%,从而提高了黄芩甙收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易溶于稀醇,遇酸沉淀的性质。黄芩粗粉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减压回收尽乙醇,补足蒸馏水至药材的15倍量,加浓盐酸调PH3-4,除杂,再于40℃调PH1.5-2,保温30min,沉淀用水洗至PH6.5-7.0,干燥即得黄芩甙粗品。此法与目前常用碱酸法比较,较大地提高了黄芩甙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煎煮法与乙醇回流法提取干姜中6-姜辣素的效率,以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6-姜辣素的转移率及浸膏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浓度为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优选乙醇回流最佳工艺;选择溶媒倍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优选煎煮法最佳工艺。最后选择最佳煎煮工艺和乙醇回流工艺平行进行3次试验以比较6-姜辣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煎煮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每次提取1.5h,提取2次。乙醇回流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5%的乙醇,每次提取1h,提取2次。水煎煮法较乙醇回流法的6-姜辣素转移率高,得膏率低。结论:本研究选择煎煮法作为干姜中6-姜辣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黄芩籽种壳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设计水冷浸法、醇冷浸法、醇回流提取法、水煎煮法四种工艺的提取因素进行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籽种壳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回流提取法(回流时间1.0h,回流次数2次,乙醇含量为60%时)得到黄芩籽种壳总黄酮得量最多,为8.37%;乙醇冷浸法所得总黄酮含量1.87%;水冷浸法和水煎煮法提取效率最低。结论乙醇回流法工艺稳定且收率高,适用于工业生产中提取黄芩籽种壳总黄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黄芩薄层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芩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和工艺验证。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5 min,27%A;25~27 min,27%~43%A;27~40 min,43%~56%A;40~45 min,56%~85%A),检测波长274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54%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35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平均提取率分别为12.53%,2.77%,0.66%,0.25%,总评"归一值"预测值和实测值偏差1.1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芩连抗病毒胶囊醇提和水提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芩连抗病毒胶囊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分别以组方中的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醇提工艺以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1 h/次;水提工艺以10倍量水,煎煮2次,2 h/次所得到的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最高。结论此工艺对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葛根芩连胶囊内容物三种提取工艺,通过对小檗碱的理化鉴别,黄芩甙薄层层析定性,浸出物百分率的比较及药理观察,从中可选择出最适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8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肝脏HYP,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及肝组织匀浆及血清SOD、MDA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及LN)。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低剂量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均能有效改善大鼠肝功能,降低血清HA、LN、PCⅢ水平及肝脏HYP含量,提高血清及肝组织SOD,降低MDA水平,并尤以低剂量组作用佳,但黄芩水煎高剂量组具有加重肝损伤趋势。结论:中、低剂量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均能有效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安脑分散片中黄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芩苷的提取率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药材提取工艺.结果:黄芩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提取2小时,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用薄层扫描法考察溶剂对黄芩甙的溶出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薄层扫描法考察溶剂对黄芩甙的溶出效率林秀英,宋瑞海,单强,季梅(山东医科大学济南250012)赵渤年(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济南250014)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riabaicalensisGeorg.的根,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甙为常用中药制剂银黄片、银黄口服液等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黄芩甙的提取一般应用碱提酸沉法,所见文献 ̄[1,2],亦即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也有人用超滤法进行提取 ̄[3],但都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黄芩药材经各种工艺处理后,黄芩苷保留量的差异。方法按《药典》中含有黄芩的中药制剂成型过程,将黄芩药材经适当方式处理,包括煎煮法、温浸法、水提酸沉法、水提醇沉法、乙醇提取法、乙醇加热回流法、活性炭吸附法,以黄芩苷的转移率为指标,比较各种提取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各处理方法的提取率分别为:水煎煮法为34.75%、温浸法为3.70%、水提酸沉法为8.55%、水提醇沉法为35.45%、乙醇提取法为24.10%、乙醇加热回流法为51.30%、活性炭吸附提取法为0.85%;转移率分别为:水煎煮法为51.98%、温浸法为6.90%、水提酸沉法为50.59%、水提醇沉法为37.66%、乙醇提取法为2.84%、乙醇加热回流法为63.56%、活性炭吸附提取法为4.68%。结论黄芩的这些提取工艺中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黄芩苷的提取率最高,转移率也最高;水提酸沉法提取黄芩苷的纯度最高。活性炭吸附提取法提取黄芩苷的提取率最低,乙醇提取法提取黄芩苷的纯度最低,转移率也最低。  相似文献   

13.
Box-Behnken设计优化黄芩超高压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黄芩的超高压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压力、提取次数、液固比等因素对黄芩超高压提取工艺的影响;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压力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提取压力100 MPa,液固比100∶1,提取时间10 s,黄芩苷提取率102.65 mg.g-1。结论:优选的工艺提取率高、提取温度低、耗时短、能耗少,适用于黄芩的工业化提取。  相似文献   

14.
Box-Behnken设计优化黄芩的浸渍-压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黄芩的浸渍-压榨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浸渍-压榨联合提取法,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倍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黄芩苷提取率和出膏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浸渍-压榨提取工艺为加11倍量水于60℃浸泡4h,压榨,药渣加2倍量水洗涤后压榨,重复操作1次.总黄酮、黄芩苷提取率分别为17.630%,9.38%,出膏率42.7%,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行,为中药常温提取工艺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芩中黄芩甙与黄芩甙元的HPLC测定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应用HPLC法,以黄芩甙、黄芩甙元为对照品,黄酮为内标,测定黄芩中黄芩甙和黄芩甙元的含量。实验表明,按确定的色谱条件,黄芩甙增样量0.15-0.78μg,黄芩甙元进样0.10-0.40μs,均可得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试验,选择了样品提取8方法和酶解时间。本法加样回收率为100.90%。重现性试验CV=2.46%。测定了11批样品,并作酶解前后对比,可确定黄芩是否经过杀酶及杀酶保甙的效果。为考察黄芩的切制工艺及质量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准确、灵敏、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葛根芩连胶囊内容物三种提取工艺,通过对小檗碱的理化鉴别、黄芩甙薄层层析定性,浸出物百分率的比较及药理观察,从中可选择出最适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7.
黄芩甙提取工艺改进及黄芩甙铝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道道  崔亚丽 《中成药》1994,16(12):5-5
黄芩甙提取工艺改进及黄芩甙铝的合成陕西师范大学(710062)胡道道,崔亚丽,房喻现代药理表明,黄芩甙铝既有黄芩甙清热消炎、利尿、降压之功能,又具有铝的收敛作用。此药对细菌性痢疾、腹泻具有独特的疗效。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在黄芩的水煎煮液中加入明矾溶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提取用水量、水的起始温度、调节pH后沉淀时间、洗涤的pH等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确定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水量为10倍,水起始温度为100℃,调节pH1.5~2.0后沉淀时间为24h,洗涤的pH为5.0~6.0。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以水煎煮法采用本实验结果提取黄芩苷适应产业化生产,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高黄芩甙收得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使用碱溶酸沉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处理、分析在黄芩甙提取过程中影响黄芩甙收得率的某些因素,得到最佳条件搭配.  相似文献   

2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黄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提取率为指标,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及溶剂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5%、提取时间120min、溶剂用量4倍,二项式拟和复合相关系数较高r=0.9759,提取率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率为-3.86%。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芩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