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智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41-3242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的一种病症,其发生多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或内源性脂质代谢紊乱所致。多伴动脉粥样硬化,而后者又成为冠心病、脑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危害性受到医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高于正常值。它可表现为高胆固醇(CH)血症、高甘油三脂(TG)血症,或者兼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参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病变恶化的全过程。其患病率极高,分布广泛,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对高脂血症的治疗首先是饮食控制,限制高胆固醇及高脂肪食物的摄人,若仍不能控制则应考虑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祥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41-1842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一组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脂血症可引起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从而加重原有肾脏疾病。因此,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对肾病综合征的缓解及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临床中。部分肾病综合征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虽经积极的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改善并不明显,而我们采用血液灌流并血液透析治疗本病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因此,防治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血脂,但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方式并不能控制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5.
杜长甫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35-2035
动脉硬化(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脂代谢紊乱使脂质在动脉壁沉积是AS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整血脂、改善脂蛋白代谢是临床防治AS的一个重要手段。我科2002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活血通脉胶囊(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粒重0.25g),治疗高脂血症8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HLP)是指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值的病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直接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脂血症的病因多由遗传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中医学高脂血症多属于“痰浊”、“血瘀”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为本,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血脂异常疾病,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药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作用温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然而,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多,其降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组学作为研究生物系统中脂质及脂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能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脂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寻找与中药降...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丹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83-138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近几年国际上完成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与As关系密切。控制高脂血症已不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践的重要一环。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减缓、稳定、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高脂血症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为了解乐清市企事业单位职工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高脂血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求一种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院于2000年6月~2002年6月使用力平之治疗老年高脂血症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大量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内,使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学者对本病的中医认识与治疗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在高脂血症的防治方面开辟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防治高脂血症包括降脂药的应用极为重要,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对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尚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全球第一的死亡原因,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与脂质调节异常、慢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目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心肌酶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风险。尚不能有效地检测冠心病患者早期的高危因素,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发现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标志物。脂质分子是心肌细胞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脏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脂质组学是高通量研究脂质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脂质组学研究显示,特定种类的脂类,如神经酰胺、鞘氨醇、溶血磷脂酸、氧化脂质等,与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及特征相关。此外动物模型中心脏、脂肪、肝脏等相关组织样本脂质组学研究成果也为脂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信息,脂质组学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等相关研究。本文对利用脂质组学技术探究冠心病脂质小分子标志物以及相关治疗靶点、药物研发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解萍 《哈尔滨医药》2003,23(2):44-45
当血浆脂类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1血脂和脂蛋白 血浆中主要血脂成分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和微量的类固醇激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血浆中脂质除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我,其余均与球蛋白结合成水溶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红细胞过氧化脂质与血粘度关系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陈友明,马建芳,刘小朋,陈紫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已引起人们重视。我们对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老年人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ry-LPO)含量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是机体脂质代谢异常,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降脂、调脂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辛伐他汀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线降脂、调脂药物,主要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13-2214
高脂血症的存有率是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3-4倍。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严重乳麋微粒血症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高脂血症对身体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9%,而高血压为1.4%。糖尿病为1.5%。2005年,在我院对全县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安干警、高级知识分子2165人的健康检查中发现,患有高脂血症922例。占42.6%。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对这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采取保健措施是当务之急。因此对确诊为高脂血症的人员实施了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锦绣 《河北医药》2012,34(23):3613-3614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的心血管症状,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可表现为一种或几种脂类化合物代谢异常,是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其调脂作用明显,主要用于降低血浆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近年来,陆续有文献  相似文献   

19.
宗珊 《天津医药》1998,26(2):103-104
小儿肾病时出现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日益受到重视。继发性高脂血症不仅加重肾脏本身的病变,而且是早期发生心血管合并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小儿肾脏疾病时脂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血脑屏障是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障碍。纳米技术已被证明有效用于脑靶向的治疗,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介绍了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总结了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评价方法,并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笔者对近年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脑靶向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