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常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而业已证实,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RIF)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比肾小球病变对肾脏病预后的影响更大。目前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肾小球硬化和RIF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而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肾脏分泌TGF—β的含量可从尿液中检测出,且尿TGF—β可作为预测肾小球硬化和评价治疗疗效的一项非侵人性辅助检查指标,但目前国内尚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分泌与人糖尿病肾病(D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人DN肾组织MCP-1蛋白和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尿液和血清MCP-1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DN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明显增高(P<0.01),小管间质病变越重,MCP-1表达越高(P<0.01).DN肾小管间质CD68表达明显增高(P<0.01),小管间质病变间差异明显(P<0.01).DN肾小球MCP-1、CD68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DN尿液MCP-1水平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与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且与临床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DN患者肾组织内MCP-1表达与肾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形成有关,这可能与MCP-1具有强烈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而致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尿液MCP-1水平可能是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最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PNS)肾组织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PNS患者肾组织MCP-1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尿液MCP-1质量浓度。【结果】正常肾组织无MCP-1表达,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间质,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强的松或强的松 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后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微小病变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病理类型患者,膜增殖性性肾炎患者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患者。治疗后未完全缓解患者尿液与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血清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结论】MCP-1在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对PNS患者病情、治疗反应、预后判断及病理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MCP-1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88例IgA患者肾活检组织,根据?plusmn;砀谋浞治嵛⒉”湫汀⑾的ぴ錾汀⒕衷钣不秃兔致不?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P-1和CD68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法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肾小球中MCP-1表达在4组中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肾小管间质中MCP-1的表达分别为轻微病变组1.43±0.60、系膜增生组5.98±0.92、 局灶硬化型组10.60±0.76、弥漫硬化型组11.65±0.39,局灶硬化型组、弥漫硬化型组明显高于轻微病变组、系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几乎未见CD68+细胞;而肾小管间质中CD68的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75±0.71,5.87±0.96,10.42±0.61,11.4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CD68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8,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明显正相关(r=0.531,P<0.01)。结论:MCP-1对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的浸润起重要作用,MCP-1的表达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程度及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晓萍  张焕巧  赵瑾  陶林 《北京医学》2007,29(10):600-603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88例,根据光镜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ILK、α-SMA的表达,并将ILK、α-SMA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LK主要表达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并且随肾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范围增大.肾小管间质中ILK表达量与RIF病变程度呈正相关;α-SMA表达主要见于纤维化间质,其表达与RIF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ILK、α-SMA的表达逐渐增加,ILK可能参与了RIF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雅春  陈璐  洪建国 《上海医学》2005,28(3):214-216
目的 观察儿童肾小球疾病时尿蛋白和尿转铁蛋白(TRF)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单纯性血尿9例,单纯性肾病5 例,血尿伴蛋白尿8 例)进行肾组织活检,并对肾小球、肾间质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尿TRF。结果 ①儿童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肾病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预后较好;血尿伴蛋白尿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与单纯性血尿和单纯性肾病患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②3组间肾小球损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2 例患儿的肾小球病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不相关(P=0.234)。③单纯性肾病、血尿伴蛋白尿患儿的尿TRF明显增高,与单纯性血尿患儿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血尿伴蛋白尿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TRF增高呈正相关性(r=0.615,P=0.025)。⑤单纯性肾病患儿尿TRF亦明显增高,其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可能与治疗效果较好、尿蛋白和尿TRF持续时间较短有关。结论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病变有关,更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尿蛋白和尿铁离子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PNS)肾组织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PNS患者肾组织MCP-1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尿液MCP-1质量浓度.[结果]正常肾组织无MCP-1表达,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间质,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强的松或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后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微小病变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病理类型患者,膜增殖性性肾炎患者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患者.治疗后未完全缓解患者尿液与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血清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结论]MCP-1在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对PNS患者病情、治疗反应、预后判断及病理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92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尿TGF-β1、MCP-1,同时检测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TGF-β1、MCP-1及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正相关。结论:尿TGF-β1、MCP-1、β2-MG、NAG可预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其中尿TGF-β1、MCP-1与IgAN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TIL)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经皮肾活检术确诊的46例IgA肾病患者(IgA肾病组)为研究对象,以10例肾小球轻微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肾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及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1FGF-β_1)表达,Katafuchi半定量标准进行TIL分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ISI与TIL分级、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和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gA肾病组患者ISI降低,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增加(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gA肾病患者ISI与TIL分级、肾小管间质TGF-β_1表达及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TIL程度与患者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铁超负荷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关系。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月,选取同批清洁级健康Wister雄性大鼠84只,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右旋糖酐铁组(右旋糖酐铁500 mg/kg)、模型+右旋糖酐铁+去铁敏组(右旋糖酐铁500 mg/kg+去铁敏150 mg·kg-1·d-1)、模型+右旋糖酐铁+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右旋糖酐铁500 mg/kg+NAC 50 mg·kg-1·d-1)、模型+右旋糖酐铁+维生素E组(右旋糖酐铁500 mg/kg+维生素E 50 mg·kg-1·d-1),每组14只;根据术后观察时间的不同,将每组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进行均分并分别于术后7 d及术后10 d进行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术后第7、10天分别取大鼠左侧肾脏组织制成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染色)及普鲁士兰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组RIF程度和阳性细胞数。结果 HE染色:模型组第7天肾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矮、肿胀、细胞核变长,出现颗粒和空泡变性;第10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部分脱失,基底膜出现断裂、溃解,肾间质出现轻度增宽,肾小球无明显病变。模型+右旋糖酐铁组病变较模型组明显,模型+右旋糖酐铁+去铁敏组、模型+右旋糖酐铁+NAC组、模型+右旋糖酐铁+维生素E组病变较模型组轻,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变化。Masson染色:第7天模型组肾间质仅有少量胶原纤维,模型+右旋糖酐铁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第10天模型组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模型+右旋糖酐铁组可见明显胶原纤维增生、肾间质增宽,扩张的肾小管基底膜旁胶原纤维增生,肾小球周围可见明显胶原纤维,肾小球中无胶原纤维增生,假手术组肾小管及肾间质无明显改变。6组大鼠第7天及第10天RIF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右旋糖酐铁组RIF程度重于模型组,模型+右旋糖酐铁+去铁敏组、模型+右旋糖酐铁+NAC组、模型+右旋糖酐铁+维生素E组RIF程度轻于模型+右旋糖酐铁组(P<0.05);各组第10天RIF程度重于第7天(P<0.05)。普鲁士兰染色:第7天模型+右旋糖酐铁组肾小管及肾间质内可见较多蓝色颗粒,模型+右旋糖酐铁+维生素E组肾小管及肾间质可见少量蓝色颗粒,其余组未见蓝色颗粒;第10天各组均未见蓝色颗粒。第7天模型+右旋糖酐铁组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右旋糖酐铁+维生素E组(t=5.85,P=0.000 1)。结论 右旋糖酐铁会加重RIF,但去铁敏和抗氧化剂(NAC和维生素E)可减轻由于铁超负荷导致的RIF;铁超负荷加重RIF可能与其氧化应激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Ф)的浸润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17例MsPGN患者肾活检组织.结果①轻度MsPGN中,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有少量Mφ浸润、MCP-1无明显表达(P>0.05);②中度MsPGN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Mφ浸润数、MCP-1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MCP-1+细胞数与肾小球内MФ数呈正相关(r=0.90,P<0.01);MCP-1+小管数与小管间质内MФ数亦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①MФ参与中度MsPGN中肾小球和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变;②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MФ可能受MCP-1趋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于术后第1,4,7,10,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UUO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果:UUO组肾小管-间质MCP-1,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表达较SOR组明显增多(P<0.05),MCP-1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 =0.865,0.928,0.858,0.893,0.873,均P<0.05);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分别与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呈正相关(分别为r =0.856,0.896,0.686,0.820,0.867和r =0.942,0.898,0.920,0.914,0.829,均P<0.05)。 结论:随UUO大鼠病程进展,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增多,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MCP-1可能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参与肾间质纤维化,MCP-1可成为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狼疮性肾炎(LN)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Φ)的浸润,探讨其与相应的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ISN/RPS 2003年狼疮肾炎病理学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例正常及42例LN患者肾组织MCP-1及CD68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LN)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量及CD68标记的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Ⅳ型的表达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MCP-1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表达与MΦ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621和r=0.630,P<0.01);结论:(1)巨噬细胞参与LN肾小球和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变,其表达与LN进行性损伤有关;(2)LN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可能受MCP-1趋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组)、模型组(UUO,U组)及山莨菪碱治疗组(A组,14mg·kg^-1·d^-1)。U组和A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间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U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DI)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FI)均明显高于S组(P〈0.01);U组TGF—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组(P〈0.01);A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U组降低(P〈0.05);TDI、TFI分别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肾间质细胞TGF—β1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RIF。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肾小管损伤在肾脏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渐受重视,特别是提出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病(tubulo 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的概念,明确指出肾小管间质损伤对肾实质性病变过程及转归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作用超过肾小球损伤。肾小管损伤也渐成为本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单核巨噬细胞(MC/MP)的关系。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肾静脉,连续饲养25d,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每5天杀检取材。HE、PAS、PASM、Masson等染色方法观察MC/MP的聚集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组化观察。肾间质MC/MP的聚集与增生;原位杂交、免疫组化观察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肾内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病变肾脏MCP-1的表达。对不同时间点。肾小管变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MC/MP聚集的数量及其中的增生比例、MCP-1和M-CSF的表达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肾静脉结扎侧表现为。肾小管变性萎缩、间质中MC/MP浸润、细胞外基质沉积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病变。病变早期肾间质中有明显的MC/MP聚集。后期减少。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单核细胞占一定比例,单核细胞的增生比例与聚集高度相关。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病变肾组织中MCP-1、M-CSF mRNA的表达主要位于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病变早期强,后期减弱。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和M-CSF的表达与肾间质MC/MP的聚集高度相关。肾间质MC/MP的聚集与肾小管变性高度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间质中有明显的MC/MP聚集,来源于浸润和局部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表达MCP-1、M-CSF在MC/MP浸润和增生中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肾间质MC/MP的聚集与肾小管变性高度相关。MC/MP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促增殖因子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并进一步损伤肾小管。  相似文献   

18.
细胞、细胞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比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更为密切。RIF是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失衡,在间质异常积聚所致,因此细胞和细胞因子在RIF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RT-PCR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中MCP-1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MCP-1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MCP-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判断肾小管炎出现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实际意义。[方法]712例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并对肾小管炎等病理特征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1)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常出现肾小管炎改变。(2)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其病变特异性,尤以血管病变相关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较为多见。(3)在急性,活动性病变中,肾小管炎的发生较严重,且多发生在尚未出现明显萎缩的小管中。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中,受累小管多发生明显萎缩。且与肾间质炎性浸润及纤维经关系密切。(4)肾小管炎的浸润细胞多为淋巴及单个核细胞。[结论]在一些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可出现肾小管炎的病理改变,其发生与特定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可能有参与并加重肾脏损害。在病理诊断中需要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