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掌握平顶山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及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 ,3年共报告 35 4例 ,其中临床诊断 16 0例 ,实验室确诊 88例 ,实验室排除 10 6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 11个县 (市、区 ) ,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爆发 19起 ,其中 2 0 0 1年 14起 ,占 73 6 8% ;爆发病例 174例 ,占全部病例的 70 16 %。全年均有发病 ,3~ 7月为高发。麻疹发病年龄最小为 4月龄 ,最大 4 6岁 ,主要集中在 6~15岁的中小学生。 4 1 5 2 %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 (MV)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占 4 6 0 5 %。通过调查发现麻疹漏报4 2例 ,漏报率为 38 18%。针对病例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 ,表明常规免疫要着重提高MV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特别是 1 5~ 2岁及 7岁的复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制麻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麻疹发病原因和流行特征 ,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阳谷县 1999~ 2 0 0 3年麻疹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99~ 2 0 0 3年麻疹专报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 42例 ,麻疹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 ,3、4月 ,占全部病例的 76 19% ;7~ 12岁占 47 62 % ;42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的 4例 ,无免疫史 15例 ,免疫史不详的 2 3例。 [结论 ]基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及时及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暴发和散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杜绝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3.
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7/10万;全市13个县(区)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以0~7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9.03%;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共1 757例,占总病例数的68.1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4.53%。结论0~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的基础;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濮阳市2002年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濮阳市 2 0 0 2年麻疹发病情况 ,分析其发病原因 ,指导今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方法 对濮阳市 2 0 0 2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0 0 2年濮阳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35 0例 ,其中暴发病例 33例 ,最终确诊和符合病例为 31 0例。病例分布在各个年龄组 ,<1岁组和 1岁组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分别为 1 1 5 72 /1 0万和 89 93/1 0万 ;>1岁至 <7岁组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 4 6 4 5 %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 ,发病高峰在 3~ 5月 ,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 6 9 6 8%。 31 0例中无免疫史的占 1 5 1 6 % ,免疫史不详的占 5 4 1 9%。实验室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 1 1 6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 76例。结论  2 0 0 2年濮阳市麻疹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与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 ,其次与免疫失败及报告的敏感性提高有关。做好 1 5~ 2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经海容  林兴亚  李建 《中国校医》2011,25(2):120-122
目的探究铜山县现阶段麻疹发病特征,掌握铜山县麻疹流行规律,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铜山县麻疹病例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麻疹血清学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 1999—2008年,铜山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6/10万;全县23个乡镇有病例发生,其中累计发病数最多的铜山镇15例占10.02%;全年各月均有麻疹发病,在3—6月发病较多,为96例,占麻疹病例总数的65.31%,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为29例,占19.73%;男性95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1.83∶1;发病年龄向偏大和偏小移动比较明显,以<1岁龄(44.90%)和15岁以上(26.53%)为主;发病以散童为主,农民、学生次之,分别占病例总数55.10%、19.73%、15.65%;147例麻疹病例中,有40.82%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结论麻疹的流行高峰较以往有所推迟,流行时间亦有所缩短,发病以春末夏初为主,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向小月龄儿童和大年龄青少年推移。青少年、学生、1岁以下的儿童发病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邵阳市2005-2014年麻疹监测结果,了解麻疹流行因素、防控措施工作效果,为实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和制定消除麻疹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邵阳市2005-2014年麻疹监测资料,依据《麻疹诊断标准》(WS296-2008)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 结果 邵阳市2005-201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5 75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17/10万,死亡4例; 2005-2014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1-7月,4-5月是最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0~3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3.78%,散居儿童4 270例,占病例总数的74.14%;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4 660例,占病例总数的80.92%;实验室诊断病例占麻疹病例数56.67%,临床诊断病例占43.34%。 结论 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麻疹传播;提高适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工作重点;医院成为麻疹防控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连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连州市2004-2013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连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11例,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无死亡病例,期间发生暴发疫情6起,涉及病例64例,占30.33%。4-8月为高发季节(189例,占89.57%);男性113例,女性98例,男女比为1.15∶1;<15岁组占81.0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首位,占42.18%;所辖12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数前4位的乡镇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79.15%。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8.91%,无免疫史占39.34%,不详占31.75%。结论存在人群免疫空白是连州市麻疹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1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是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591例,确诊3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1999—2002年,发病率维持在0.5/10万左右,从2003年开始发病率有所回升,2006年达11.73/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和37.27%。结论保定市近几年麻疹发病有回升的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问题需进行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1999~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为了解山东省麻疹流行状况 ,更好地指导今后加速麻疹控制工作 ,对山东省 1999年和 2 0 0 0年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两年全省共报告麻疹 2 138例 ,2 0 0 0年报告发病率为 0 6 2 / 10万 ,比 1999年下降6 5 75 % ,为历史最低水平。病例分布广泛 ,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以爆发为主 ,局部爆发影响着全省的发病强度。病例主要集中在 15岁以下儿童 ,其中 1999年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占 4 4 34% ;2 0 0 0年以学龄儿童为主 ,占 5 1 4 6 %。麻疹发病主要与免疫失败有关 ,其次与实际接种率不高有关。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企石镇1994~200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东莞市企石镇麻疹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企石镇麻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 2例 ,总年均发病率为 18 0 4 / 10万。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 7 75 / 10万 ,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4 2 0 8/ 10万 ,外地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 (P <0 0 1)。 1994~ 1998年麻疹病例主要以 15岁以下儿童为主 ,1999~ 2 0 0 3年主要以 15岁以上人群 (工厂员工 )发病为主 ,两个时段的 15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 6 5 5 6 % (5 9/ 90 )、4 4 2 3% (2 3/ 5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4~ 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占全年总病例数的 5 7 0 4 %。结论 本地常住人口的麻疹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外来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企业外来员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人群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淑芳  王冬梅  张雁  张利  齐娇  马丽娜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6-1758
目的分析保定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的进展状况,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0年的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0年麻疹发病呈大幅度上升,发病率为26.61/10万,比2009年上升了393%,为1999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的最高年份;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山区县和较大的县级市;发病主要集中在≤2岁、其次为3~5岁、20~34岁年龄组。结论 2012年保定市实现消除目标形势严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中的各项措施,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首针及时率,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免疫规划管理,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进一步了解江西省麻疹流行状况,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对江西省1999年至2000年1~10月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省报告麻疹3!184例,死亡1例。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段,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集中在4~10岁。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省麻疹发病强度。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省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28例,经血清学确诊664例,临床诊断686例,排除578例.发病季节高峰为4~6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10岁为多,有79.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医疗单位主动监测覆盖率为74.9%,个案调查率为99.8%,比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病例数增加2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北省D8基因型麻疹病毒输入性疫情流行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对麻疹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采集的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监测到输入性D8基因型麻疹病例36例,主要集中在邯郸市的8个县(区),其中成安县确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数的58.33%(21/36),所有病例均出现了发热和出疹症状,2岁以下病例及无免疫史病例分别占全部发病数的55.55%(20/36)和86.11%(31/36),发生肺炎的儿童数占患病儿童总数的44.12%(15/34)。经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输入性D8基因型与D8基因型WHO参考株(D8-Manchester.UNK/30.9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8.6%和97.3%,与我国本土基因型H1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8%~93.1%和93.3%。结论 D8基因型麻疹病毒输入性疫情已造成河北省内的本土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置疫情,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的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5.
鲁南地区1999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9年山东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市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波及19个县(市、区),历时6个月,累计报告发病1!051例,占全省麻疹病例数的66.10%,罹患率为7.51/10万,死亡1例。经调查,本次麻疹暴发在时间、地理和发病人群关系上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占82.02%)儿童,<7岁病例占52.61%。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率低,造成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本次暴发的直接原因,而疫情报告不及时,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措施,造成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方法 根据有关报表统计分析。 结果 浙江省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建立初期有所提高 ,与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相近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县级旬月报率分别为 47 4%、44 5 % ,市级为 5 0 6%。县级到达省级的报表在全省疑似病例确定中发挥主要作用 ,约有 5 0 %的市已开展常规麻疹实验室检测。结论 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尤其在麻疹爆发监测和实验室监测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将吉林省7年AFP病例数据库、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整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77例,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以省为单位各项及时性指标均达到80%标准。每年为全省适龄儿童提供≥12次的口服OPV常规免疫服务,2001—2007年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45%以上。开展了7次14轮重点县(市、区)4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受种4049354人剂次。结论吉林省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和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利用EPIinfo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2004年全省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2.61/10万,AFP病例覆盖全省11个市142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2.6%,以市为单位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但各市监测质量仍存在差距。监测显示我省免疫薄弱和免疫空白地区仍然存在。[结论]继续保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