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对流产率影响。方法 选择702例不孕症妇女,所用药物为克罗米酚(CC)、尿促性腺激素(HMG)、绒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E2)(补佳乐),其中CC+HMG+HCG+E2316例,CC+HCG+E2386例,另750例普通妇女作对照,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使用CC+HMG+HCG+E2316例,妊娠47例,流产16例,流产率34.04%;CC+HCG+E2386例,妊娠55例,流产19例,流产率为34.55%;普通妇女750例,妊娠653例,流产68例,流产率10.3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增加不孕症患者的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超促排卵和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作为助孕技术已用于临床。由于精子处理技术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宫腔内注入精子的副作用,因而使IUI得以推广。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对输卵管通畅的不孕妇女,在常规方法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超促排卵联合IUI进行治疗,共治疗36例(108周期),结果妊娠10例,受孕率2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超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育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S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其妊娠率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采用GnRHa HMG HCG短方案超促排卵,于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24、48h分别行两次IUI或于肌注HCG后31~40h行1次IUI,共327周期。结果周期妊娠率26.91%(88/327),流产率6.82%(6/88),多胎率11.36%(10/88),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0.61%(2/327)。因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男方因素或不明原因不育行IUI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妊娠与未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为三线型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均质型内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个周期中行1次IUI的妊娠率35.37%,高于行两次IUI的妊娠率24.0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行第1、2周期IUI的妊娠率分别为30.91%、21.43%,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第3周期(8.70%)。结论GnRHa HMG HCG短方案超促排卵联合IUI可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安全性较好。于肌注HCG后31~40h进行1次IUI,以及行第1或2周期IUI,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34例因女性因素不育夫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375个周期,随机分四组:自然周期(NC)组、克罗米芬(CC)组、CC组联合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HMG组。结果NC组及CC组妊娠率较HMG组及CC/HMG组低,但是并发症相对较少,反之,CC/HMG组及HMG组较NC组及CC组妊娠率高,但并发症略高于前两组,HMG组比CC/MHG组用药量大,两组妊娠率无差异。结论从药效看CC/HMG方案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来曲唑在人工授精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授精促排卵治疗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月经周期第3天应用来曲唑5mg,连服5d;对照组50例,月经周期第3天应用克罗米芬50mg,连服5d。通过观察两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粘液评分、妊娠率比较用药效果。结果两组优势卵泡个数、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宫颈粘液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人工授精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妊娠妇女和小儿的影响。方法:对1996年12月至1998年8月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和IUI后的孕妇和小儿进行随访,并以同期自然受孕且正常足月分娩的母婴各20例作为对照。40例妊娠妇女通过电话或书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超排后的反应、妊娠期合并症和分娩等情况。小儿随访包括全身检查、体格发育和智能测试。结果:实验组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5例,妊娠合并前置胎盘1例,胎膜早破,过期妊娠及产后出血各1例,双胎2例,新生儿畸形1例,对照组孕期合并妊高征、乙肝及胎膜早破各1例。小儿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和智能测试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促排卵联合IUI治疗对不育妇女是安全的,对分娩的小儿亦无明显的不育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莲 《当代医学》2011,17(2):104-105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将281个IUI周期分为自然周期组(A组)和促排周期组(B组);促排周期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为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极显著低于促排周期组(7.9%vs19.0%,P〈0.01);促排卵组中CC组、HMG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1%和2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HMG联合IUI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配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133例不孕症患者采取中药联合促排卵配合人工授精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 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中西医结合配合人工授精治疗再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是将丈夫精液在体外经过处理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方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IUI操作简单方便,侵袭性小,无痛苦,易被不孕不育夫妇接受,但妊娠率低是其弊端.笔者分析就诊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的284对夫妇577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促排卵方式对IUI结局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个体化促排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季钢 《安徽医学》2002,23(4):17-18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超促排卵的最佳方案.方法对5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克罗米芬(CC)周期7例,无妊娠;妊娠率0%.CC 10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16例,妊娠人数3人,妊娠率18.75%.HMG周期33例,妊娠人数11例,妊娠率33.33%.结论 HMG超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刘继秀 《医学文选》1999,18(3):469-471
1927年Zondalk、Smith等[1]发现卵巢功能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调节。1930年Cole、Hamblim等[2]从孕马的血清中分离出促性腺激素即PMSG,用于动物及人的促排卵,获得部分成功。50年代Greenblatt[3]报道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排卵及多毛者,能促使排卵。实际上促排卵的突破是60年代的氯底酚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应用[4]。但治疗的生理基础直到70年代才阐明。Matsuo阐明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结构,从此开始了GnRH促排卵的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丘映  莫凤媚  邓李文 《广西医学》2009,31(9):1249-1250
目的研究比较在自然排卵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101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213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排卵组年龄为(30.4±11.4)岁,不孕年限为(5.6±4.5)年;促排卵组年龄为(30.6±12.1)岁,不孕年限为(5.3±4.8)年。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21.89%,流产率为19.82%;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6.43%,流产率为20%。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下施行供精人工授精,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可以获得与自然排卵周期相同的临床妊娠率,若女方有自然排卵,不必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91对不孕夫妇(105个周期)采用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官腔内人工授精。探讨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结果:10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9.05%,精液洗涤后精子授精能力显著高于洗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子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助孕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卢兴宏  陆杉  倪运萍  邓雪梅  王小云 《广东医学》2012,33(23):3607-3609
目的分析促排卵治疗及排卵数目对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技术)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治疗的122例共22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治疗以及排卵治疗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4%,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妊娠;促排卵周期流产2例,异位妊娠1例,双胎妊娠2例。结论对于存在排卵障碍的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排卵数目可显著提高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会降低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但可能增加双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超促排卵的最佳方案。方法:对5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使用不同超促排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克罗米芬(CC)周期7例,无妊娠,妊娠率0%。CC加入绝经促性腺激素(HMG)周期16例妊娠人数3人,妊娠率18.75%。HMG周期33例,妊娠人数11人,妊娠率33.33%。结论:HMG超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对91对不孕夫妇(105个周期)采用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探讨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10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9.05%,精液洗涤后精子授精能力显著高于洗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子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助孕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春博  王琳  李雪  江秀珍 《广西医学》2006,28(7):971-974
目的观察两种促排卵结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不孕症患者142个月经周期促排卵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克罗米芬(CC)+倍美力74例(107周期),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23例(35周期),卵泡成熟时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联合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总结不同促排方案治疗效果及促排卵过程发生的异常反应。结果CC+倍美力+hCG组、CC+HMG+hCG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3·5%和39·1%、周期妊娠率为9·4%和2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日CC+倍美力+hCG组与CC+HMG+hCG组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9±1·5)mm和(10·3±1·7)mm,发育卵泡个数(1·6±0·7)个和(2·2±1·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妊娠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1·7)mm和(10·2±1·5)mm,发育卵泡个数为(1·8±0·8)个和(2·3±1·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促排方案结合IUI/AIH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而CC+HMG+hCG联合用药更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和多个卵泡发育,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23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分为自然周期组(143对)、枸橼酸氯米芬(CC)组(40对)、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26对)及CC+HMG组(54对)促排周期组;各组患者均在排卵前1d、排卵后1d进行一次IUI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多胎率及OHSS率。结果促排卵周期总妊娠率为14.5%,略高于自然周期组妊娠率(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促排卵周期中CC+HMG组的妊娠率22.7%(20/88),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妊娠率为3.0%(2/66)(P〈0.05)明显低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组妊娠率为14.6%(40/274)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宫外孕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UI治疗中,CC+HMG促排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155对不孕夫妇,共接受夫精人工授精240个周期,从病因、促排卵方案、操作方法与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自然周期较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成功率明显增高。不孕病因中男方少弱精及精液不液化、宫颈因素、不明原因不孕人工授精成功率最高。操作中人工授精管置入宫颈内口较置入距宫底2cm行注射精子悬液成功率高(P〈0.01)。结论不孕病因、促排卵方式、操作方式是影响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