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半褶织纹螺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6月12日,江苏省射阳县境内射阳盐场东沙港地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2人,死亡1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系食用半褶织纹螺所引起,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海滩栖息地半褶织纹螺毒力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典元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262-1262
织纹螺科物种是连云港市滩涂常见的螺类,本市居民有食用的习惯,曾发生多次食用中毒事件,1991~2004年曾发生中毒95人,死亡9人。为了掌握其中半褶织纹螺毒力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我们对相同环境不同软体动物毒力及不同环境半褶织纹螺毒力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省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2年 4月 ,福建沿海某市连续发生多起食物中毒 ,住院2 4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晕、唇舌麻木、四肢乏力等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定 ,确诊这几起食物中毒均与食用织纹螺等食物有关。1 案例调查1 .1 流行病学调查  2 0 0 2年 4月 2 7日晚 6时 ,福建沿海某镇一家 4口共进晚餐 ,其 1 8月龄的女孩食一汤匙的织纹螺后约 5h,出现烦躁、哭闹、走路不稳 ,继而反复呕吐 ,并伴恶心、乏力、面色苍白 ,次日送医院就诊。住院 3天痊愈出院。与其共餐的 3人也因食用织纹螺 ,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但症状较轻。之后 ,该镇陆续发生多起食用织纹螺…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4月,福建沿海某市连续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住院24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晕、唇舌麻木、四肢乏力等,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确诊这几起食物中毒均与食用织纹螺等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1年6~8月,温岭市陆续发生了5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故,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这5起织纹螺中毒集中发生在6~8月份。第1起25例,第2起3例,第3起5例,第4起4例,第5起8例。中毒潜伏期最短的为食后5 min即出现中毒症状,最长的为8 h,平均潜伏期为1 h。织纹螺中毒发病率很高,除第2起因食螺量相差很悬殊外,其余进食者都发病。中毒病人中食螺量最少仅8~9枚,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剩余食物,患者的血液、尿液以及从市场采集的织纹螺进行采样检验。结果 7月9—11日共报告21例中毒患者,无共同进餐史,有家庭聚集性;潜伏期0.2~10 h,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痹、头晕、呕吐、口渴和出汗等;1例患者死亡。剩余食物、患者尿液和市场采集的织纹螺均检出河豚毒素,血液由于经透析未检出河豚毒素。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织纹螺而引起。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6月 5日 ,三门县发生一起因食用织纹螺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 1 发病经过 患者何某 ,女性 ,3 0岁 ,三门县城关海游镇人。6月 5日 11时 3 0分 ,何某在家中吃午饭时吃了 3两左右的织纹螺 ,14时 ,感觉全身不适 ,手指末端、口唇、舌尖刺痛发麻 ,同时伴有恶心。 3h后 ,何某症状加重感到头重脚轻 ,身体平衡失调 ,于是家属将其送到三门县中医院抢救。1 2 现场调查 三门县卫生监督所接到县中医院报告后 ,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赶到何某家对现场进行检查。何某住宿环境整洁 ,厨房新建 ,卫生状况良好 ,…  相似文献   

8.
1985~2000年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我们进行了本调查。1 资料与方法 :取自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各县 (市 )区的食物中毒报告。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与评价按照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测定法进行。2 .中毒概况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共发生织纹螺食物中毒 2 1起 ,进食织纹螺者 2 0 7人 ,中毒 5 9人 ,罹患率2 8 5 % ;中毒死亡 18人 ,病死率 30 5 %。 16年间共有 10个年份发生过织纹螺食物中毒。3.临床表现 :对记录完整的 2 7名中毒患者进行调查 ,潜伏期最短为 2min ,最长为 13h ,平均 2 5h(中位数法 )。其中 18名中毒死…  相似文献   

9.
一起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浙江省奉化市莼湖区中心卫生院315506童峰,胡良权,樊林高1994年6月14~15日奉化市莼湖镇发生一起由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共7人进食,5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患者发病潜伏期最短15分钟,最长7小时,平均潜伏期3小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9日~14日间银川市发生一起群体性发病,市急救中心疑为食物中毒,银川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此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1.
织纹螺毒性与食物中毒关系探讨浙江省宁波市卫生防疫站315010秦品章,朱夏娣织纹螺(Nassariussp)是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海涂潮间带较为常见的贝类生物,当地居民素有食用习惯。1967年以来,这些地区多次发生居民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仅198...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方法:收集近年织纹螺中毒资料,对连云港地区织纹螺进行形态学鉴定。应用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结果:连云港海域生长4种织纹螺,其中半褶织纹螺导致10起中毒,中毒表现主要是下行性神经麻痹,毒素对温度不敏感。结论: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安全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3.
邵全蓬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2):52-52,54
2007年7月2日,三门县卫生监督所接到该县沙柳镇卫生院值班医生报告,有群众吃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正在卫生院进行抢救。卫生监督人员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22日下午4点镇海区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本区蟹浦镇有居民因食用织纹螺而发生食物中毒。区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省沿海各地因食用贝类引起急性中毒并致死亡事故时有发生 [1~ 3] ,我市居民食用织纹螺致零星中毒也偶有报告。 2 0 0 1年 5月 2 4日~ 6月 2日 ,我市太平、大溪等 5个乡镇连续发生 15起 39人因食用织纹螺致急性中毒 (不含症状轻微未报告者 )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15起 39人中毒者分别居住在我市 5个乡镇的不同村(居 ) ,所食织纹螺系村民从附近一带海涂上捡获或从菜场购得。食用方法是将织纹螺洗净去掉尾部加油、食盐、味精等调味品放汤烧熟而食 ,其中 5例同时饮用啤酒 2~ 4瓶(6 5 0 ml/瓶 ,酒精度 3.2 % ) ,食用…  相似文献   

16.
织纹螺(Nassarius.SP)是本市海涂潮间带常见的螺种之一,当地俗称割香螺,由于肉质鲜美,在本市有长期的食用史。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织纹螺中含有麻痹性毒素,能引起人类神经毒症状,食用不当易发生中毒,而且死亡率很高。我市自6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7.
一起织纹螺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市首次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采用鼠单位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结果:此次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织纹螺毒性大小在2500-9400MU/100g。结论:防治重点为建立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疫情报告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任根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10):58-59
为进一步掌握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防治,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根据我市1983~2000年8月期间食物中毒的报告,现对26起食物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1 资料分析1.1 食物中毒基本情况 我市1983~2000年8月间共发生食物中毒26起,中毒人数513人,死亡3人,主要原因系食用河豚鱼所致。  相似文献   

19.
22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胜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15-3516
目的了解宁德市织纹螺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防控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对22起织纹螺中毒事故报告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织纹螺中毒发生在笫二、三季度共占中毒起数、人数的95.5%和93.6%;发生在渔村和渔排占86.4%;均为家庭误食中毒;临床症状轻重不一;采取去除毒素、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轻者预后良好;重症病死率为12.7%。结论应建立健全沿海地区织纹螺的食用安全监测网、市场准入制度、食用安全预警机制和食用安全知织宣传长效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梅州市某公司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查找致病因子。方法开展病例搜索、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调查进食的剂量-反应关系,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事件共发病15例,罹患率15.0%(15/100),发病平均潜伏期140 min(50 min~230 min),呈点源暴发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100.0%)、腹泻(53.0%)和腹痛(6.7%)等;15例有共同进食野生蘑菇史,未进食蘑菇者不发病;进食蘑菇量多或空腹进食者症状较重,进食蘑菇量少者症状较轻;剩余蘑菇经形态学鉴定为大青褶伞(铅青褶伞、铅绿褶菇);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致病食物为大青褶伞。结论预防野生蕈类食物中毒最关键的措施,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群众充分认识毒蘑菇中毒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并建议在其产地的山区林区等入口处设置警示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