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1950—1995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1950~1995年共发生伤寒117295例,死亡2174人,年平均发病率为332/10万。1952年及1961年为流行高峰年,发病率各为1079/10万和1510/10万;6~9月发病最多;70年代后发病两个波峰特征已不复存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高发区。10~39岁发病占7160%,各年龄组发病专率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男与女之比为139∶1;发病以农民为主占4822%,次为工人及学生,各占1572%和1486%。传播方式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占6452%,食物型占1935%,水型占1613%;爆发流行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1830%;临床症状呈现明显轻症化趋向。伤寒沙门氏菌已成为现今流行的单一菌型;大多数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出现耐药性;vi噬菌体分型D2占3490%,而近年M1型有增加之势。并分析了引起伤寒流行的主要因素,对伤寒防制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县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对全县1952~1995年间21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作一动态分析。1 资料来源  疫情报告档案资料,来源于县卫生防疫站、皮防院疫情报告卡和年月报表。2 结果与分析21 传染病发病率 各年代传染病累计发病率见表1。 疟疾、麻疹、麻风的发病率明显地下降,分别从50年代的160912/10万、81642/10万和1781/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16/10万、977/10万和27/10万。其余病种呈波浪式下降。50年代至80年代,流感发病率排在第1位,至90年代…  相似文献   

3.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现将我县1985~1996年确诊为伤寒的661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发病简况 江宁县自1950年起的47年中,伤寒病发病率最高为203/10万(1958年),最低为278/10万(1995年);其间发病率超过12/10万的较大流行曾有5次,未发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伤寒病死亡报告仅1951年、1957年、1972年共有6例,余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特征 (1)发病率:1985年~1996年累计伤寒…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控制伤寒发病流行,特对我市1995~1999年伤寒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来源1发病资料 来源于本市1995~1999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个案调查表。2人口资料 来源于本市人口统计年报。 结 果1 流行强度 上虞市1995~1999年5年间共计发生伤寒病例248人,平均发病率6.43/10万,年发病率分别为6.26/10万、6.11/10万、5.18/10万、6.71/10万、7.87/10万,发病数位居全市法定报告的26种甲、乙类传染病的第5~6位,无死亡病例,全市共有2…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西城区1977~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来源于北京市西城区卫生防疫站2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口资料,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流行强度:20年间全区累计发病21285例,发病率波动在36.99/10万~362.20/10万,平均发病率141.18/10万。由传染...  相似文献   

6.
1997~1999年广西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 (含副伤寒 )是我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四十余年来一直排在全区传染病前10位。1997~1999年3年来 ,我区伤寒发病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局部地区伤寒爆发流行事件屡有发生 ,尤其是1999年发生的几起较大的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 ,显示了我区伤寒流行菌型变迁的新特点。现将我区1997~1999年的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1.1流行强度我区伤寒在1995年经历了第2个流行高峰的顶峰 (发病率13.59/10万 )后[1],发病呈平稳下降趋势 ,1996发病率为8.11/10万 ,1…  相似文献   

7.
伤寒是我县主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 ,近10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排在我县法定传染病之前3位。为探讨伤寒在我县的流行规律 ,以便制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现将我县1990~1999年伤寒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县防疫站疫情档案中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法定传染病报表和个案、暴发疫情调查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2流行概况2.1流行强度1990~1999年我县伤寒累计报告伤寒发病4500例 ,年平均发病率59.21/10万 ,死亡2例 ,病死率0.04 %。发病率最高的是1995年78.16/1…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为评价防疫措施效果,同时也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现将我市1990年~1998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作初步分析:1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990年以来,苏州市各级医疗单位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19361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809/10万。1990年发病率为最高(51336/10万),9年来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998年比1990年下降3312%。2 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9年中,苏州市19…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梧州市90年代传染病发生的特征和流行动态,特对此期间各类传染病疫情动态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1990~1999年梧州市卫生防疫站法定传染病年报表。2结果2.1流行概况1990~1999年共发生乙类传染病16种计18031例,年均总发病率584.73/10万,波动在523.79/10万~649.05/10万,高于本省同期年均总发病率(184.00/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占49.14%,呼吸道、 血源及性传播类分别占25.65%、25.07%,见表1。2.2流行特征10年来,病例分布无明显地区…  相似文献   

10.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损害为主的地方性疾病。为进一步摸清其发病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区克山病发病情况汇总分析如下。克山病流行特点 (1)发病情况:全区自1966年流行开始至1984年共发病10607例。其中1966年发病最高,2814例,发病率为4236/10万;1967年后有所下降,1970、1971年有两个小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730/10万,1836/10万,从1972年起逐年下降;1984年仅发病8例,发病率为009/10万,而1984年后至今未发生一例克山病。(2)季…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1990~1997年斑疹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斑疹伤寒在我市的流行规律,对西安市1990~1997年斑疹伤寒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资料来源 西安市卫生防疫站及所辖13个区、县1990年至1997年疫情年报表。结果 (1)发病概况:1990~1997年全市报告发病7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4/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305/10万,最低仅为04/10万。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时间分布:根据8年765例报告病例的季节发病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按月计算以6、7两月发病人数最少,(每月各32例),8月份开始逐渐上…  相似文献   

12.
对苯二甲酸诱导膀胱和肾结石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含 005% 、05% 和 5% T P A 染毒 S D 大鼠 9 0 天,实验发现,05 % 、5% 剂量组均有肾脏和膀胱结石发生。05% 剂量组膀胱和肾脏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10% (2 /20)和 5% (1/20), 5% 剂量组膀胱和肾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55%(11/20) 和 25% ( 5/20)。膀胱和肾脏结石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05% 、5% 剂量组雌性大鼠均未发现肾脏结石,雄性大鼠发病率分别为 10% ( 1/10)、5 0% (5/1 0)。05% 剂量组雌性大鼠未见膀胱结石,5% 剂量组雌性大鼠发现 2 例,雄性大鼠 05% 、5% 剂量组膀胱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20% (2/10) 、90% ( 9/10)。膀胱结石中最大的一块重 5 51m g,粒径 396×402m m 。肾脏结石中最大的一块重 4 76m g ,粒径 396 ×374m m 。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1950—199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1950~1996年累计发生细菌性痢疾5047820例,死亡17898例,发病率波动在12.01~451.18/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为124.94/10万,经游程检验,47年间发病率总的升降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波动在0.05~1.90%之间;78.28%的病例发生在7~10月;发病最高年龄组为0~4岁,发病专率为496.48/10万,次为20~24岁为265.62/10万,最低是10~14岁仅为45.26/10万;山区发病高于平原及丘陵地区;发病农民占40.11%,其次是儿童占26.74%。对检出的10169株志贺氏菌菌群分析,A群占3.2%,B群占81.3%、C群占1.7%、D群占13.8%,在B群中,以2a血清型占22%,3血清型占10%,1b血清型占8%,而福氏3型由50年代的34.1%逐年代降至现今的10%。对流行因素及防治策略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于今后预防和控制菌痢的发生和流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自1994年以来,在莒南县高发疫区5个乡镇17个村,对16~60岁的11510人,全程免疫后4年的观察结果。疫苗初免3针后14天、1年,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97%、1852%。加强1针后14天达到100%,加强后1年、2年、3年,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0%、5333%、5000%。几何平均滴度依次为84、32、1705、575、539、369。荧光抗体阳性率依次分别为9200%、6207%、10000%、5600%、3200%、2500%。基础免疫后4年内,接种组发病1人,发病率为217/10万;对照组发病61人,发病率为12891/10万。疫苗保护率4年年均为9832%,安全性较好。疫苗接种者在流行高峰期后,荧光抗体滴度增高6人,均无临床表现。结论:HFRSⅡ型灭活疫苗接种4年内,预防效果良好;接种人群未出现免疫增强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15.
2002年2月13日我站接到小长安镇报告 ,该镇立新村有两兄弟因头晕头痛、皮下淤点淤斑等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我站当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立新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最后确定为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的暴发流行。1发病概况本次流脑发病6例 ,死亡2例 ,发病率为5.69/10万 (6/105317) ,病死率33.3 %。病例主要分布在小长安镇和东门镇 ,小长安镇发病较重 ,发病4例 ,死亡2例 ,发病率为11.44/10万 (4/35029) ,东门镇发病2例 ,发病率2.84/10万 (2/70288)。2流行病学特征病…  相似文献   

16.
对1989~1994年哈尔滨市儿童IDDM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平均年发病率为0.5537/10万,其中男、女年龄别标化率分别是0.5495/10万,0.5591/10万。0~4岁组年发病率最低,为0.2262/10万;10~14岁组最高达0.9244/10万。年度发病率呈现波动,1992年发病率最低(0.3863/10万),1994年最高(0.7727/10万)。城市和农村平均年发病率经年龄调整后分别是1.0101/10万,0.1901/10万。仅3例病例有家族糖尿病病史,占总病例数的6.7%。两个来源共同登记总预计值的符合率为98.2%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1950~1995年控制狂犬病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人狂犬病的报告发病率:以1950年198/10万为最高;1958~1988年无本地感染病人,仅有2例外地感染者;1989~1995年发病率波动于0~003/10万。对咬人的可疑犬进行狂犬病病毒分离:1958~1988年本地犬未发现携带病毒,1989~1995年检出带病毒犬波动于1~25只/年。1985~1995年外地和本地狂犬病病人共计12例,其中9例未经伤口处理,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1984~1994年检出外来和本地带狂犬病病毒犬55只,咬伤194人,经过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无一例发病。对控制狂犬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江苏省发生伤寒病人5062例,死亡1人,发病率为7.23/10万,病死率为0.02%,疫情分布在107个县(市、区),8个县(市、区)无病人。发病率比1997年下降20.93%,发病地区减少2.73%,是1977年以来发病率最低的一年。但是由于我省水网地区广泛,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村不卫生习惯影响,我省伤寒发病人数仍较多,局部地区呈流行状态,防治和监测工作仍需加强,现将1998年全省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 流行特点1.1 地区分布伤寒高发地区仍为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周围水网地区。泰州、盐城…  相似文献   

19.
1992年2月,鹿寨县雒容镇发生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现对其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1 流行特征1.1 病例的时间分布 1992年2月至1993年5月,以镇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发生伤寒暴发流行,波及15个村委,89个自然屯,共发生703例病人,发病率为1.09%(703/64344)。发病高峰在1992年4~6月,病例数509例占总病例数72.4%,见表1。表1 1992年伤寒病例的时间分布月份23456789101112例数1136133311532281511747此外,1993年1~5月份,逐…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1994~1996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2/10万、174/10万和136/10万。对743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52例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分布在30个县(市、区),其中Ⅱ型占462%(24/52);28例有残留麻痹,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6岁。769%(40/52)病例有免疫史,首次服苗并于服苗后6~40天出现肢体麻痹者10例,占192%(10/52),占服苗总人次数167/100万(52/31131737)。本文分析有5例可诊断为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对检出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