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21例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21例以盐酸阿米替林治疗,观测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比较,及2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厦有效率。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迭(80.95%),明显优于对照组(38.10%)。结论:提示中医药疗法能明显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纤维肌痛(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为25—45岁。以全身广泛性疼痛和广泛存在压痛点、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为特征性症状,常伴有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本病的治疗,现在多以口服三环类抗抑郁药为主,但临床疗效不佳,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3.
谢幼红 《中医杂志》2005,46(5):361-36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FMS患者分为A组38例(原发性)和B组18例(合并其他风湿病),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疗程12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11%,B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疼痛、压痛、僵硬、疲乏及睡眠障碍等明显改善(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FM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原发性FMS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勇,王建伟(210029)导师诸方受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Sgndrome,简称FS),是一种非特异性风湿病,以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僵硬为特征,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肠道激惹征等...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阿咪替啉药物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表明疗程结束时,针刺组和药物组的显著缓解率、总缓解率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疗程结束6个月后针刺组的显著缓解率、总缓解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说明针刺组的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及循经走罐治疗与局部温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针刺双侧肩井、大杼、阳陵泉、阳辅,加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循经走罐为循经走罐组,与局部温针拔罐的针刺组作比较。结果 循经走罐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温针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以整体取穴为原则,配合背部循经走罐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纤维肌痛综合征治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9.
独仙子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n Syndrome,FS),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慢性肌肉与骨骼疼痛、失眠、疲劳及一些特定部位有明显压痛,临床治疗迁延难愈,治疗相当棘手.笔者自拟独仙子汤治疗本病9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八针透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eromyalgia,FM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以骨骼与肌肉系统多处的疼痛和僵硬,并在特殊部位(敏感点)压痛明显为特征,中医将其归属为"痹证"范畴.FMS在美国是一种常见病,其就诊率很高,主要为女性.2000-2003年,笔者以八针透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观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萆薢汤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秋水仙碱,入组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嘌呤饮食。1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及血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停药或经对症处理后即恢复正常。[结论]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疗效显著,在改善全身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抗炎、抑制免疫、扩血管等内科治疗为主,由于大动脉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如何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受累血管、控制血压、缓解症状成为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文章系统分析翁维良教授应用活血通络法治疗大动脉炎长时医案1则(治疗33 a),通过对其诊治思路、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翁教授在活血通络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本虚标实的偏盛,运用搜风通络、清热解毒、清肝平肝治疗大动脉炎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活血化瘀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 ,水病可致血病 ,而血瘀亦可导致水肿 ,血、气、水三者相互影响 ,瘀血是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把肾病综合征分为阴亏血瘀和阳亏血瘀两种 ,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达到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恢复肾脏功能、促使疾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直丸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为II缶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曲直丸对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采用大鼠肉芽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疼痛模型试验和热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镇痛作用。结果曲直丸可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能明显抑制药敏纸片植入法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的增生,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曲直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滞血瘀型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研究,总结出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最常见的证型,瘀血贯穿于病程始终,气滞血瘀证多见于病理分型中的巨块型肝癌。针对肝癌患者易出血、肿瘤易转移的特点,提出了"活血勿太过""化瘀不伤正"的治疗原则,并建议使用活血止血药配以咸散软坚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内科门诊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7,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的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分别为( 1.07±1.01)分、(1.33±1.21)分、(1.47±1.17)分、(1.53±1.14)分、(1.53±1.01)分,(P<0.05)],且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07±1.53)分、(2.27±1.46)分、(3.73±1.46)分、(3.73±1.87)分、(3.13±1.63)分,(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未见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55±0.44)mmol/L、(1.81±0.56)mmol/L、(1.26±0.38) mmol/L、(2.25±0.49) mmol/L,(P<0.05)]均较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CHOL、TG、LDL-C[分别为(4.86±0.63) mmol/L、(2.29±1.06) mmol/L、(2.60±0.73) mmol/L,(P<0.05)]的水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 ,认为瘀血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基础 ,血液循环障碍则是糖尿病瘀血的重要客观标志 ,活血化瘀为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提出瘀血与血液循环障碍共同为影响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瘀论治为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形式的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用药。但随着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性及副作用的出现,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血小板聚集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筛选2个方面。该文针对近年来血小板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