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采用腹膜外途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33例.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70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诊断.Gleason评分3+3者14例(43%)、3+4者11例(33%)、4+3者6例(18%)、4+4者2例(6%),临床分期T1a~T1b 4例(12%)、T1c14例(43%)、T2a~T2b 5例(15%)、T2c 10例(30%).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根治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与阴性组临床及生物学参数指标.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31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9例(27%)、阴性24例(73%).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2c分别为6例(67%)和4例(17%)(P=0.010),术后Gleason评分>7分者分别为3例(33%)和0例(P=0.015),术前PSA>20ng/ml分别为4例(44%)和5例(21%)(P=0.178),直肠指诊可触及结节或局部质硬者分别为4例(44%)和9例(38%)(P=0.50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T2c与切缘阳性呈独立正相关关系(OR=24.69),T2c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增高.术前Gleason评分>7分者切缘阳性率增高,PSA>20 ng/ml者切缘阳性率有增高趋势,但二者需结合临床分期等指标综合判断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直肠指诊触及结节或质硬者切缘阳性率略增高,可作为参考指标. 结论 影响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因素为临床分期、术前病理Gleason评分、总PSA和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T2c期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增加.Gleason评分>7分、PSA>20 ng/ml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应结合临床分期综合分析;直肠指诊有结节或质硬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8例临床分期T1a~T2b前列腺癌患者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资料。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2~4分13例,5~7分15例。血清PSA2.3~16.6ng/ml,平均9.2ng/ml。术前CT或MRI检查确定前列腺癌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胸部、脊椎与骨盆X线平片、ECT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灶。临床分期T1a~Tb3例,T1a5例,T213例,T2b7例。结合血清PSA、临床分期和GMason评分预测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均在T2内,28例均行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未行盆腔淋巴结切除。结果 术后保留导尿5d,拔除导尿管后,23例患者控尿良好,4例患者有3~7d短暂的尿失禁。发生尿道直肠瘘1例,术后2个月瘘道自行愈合。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27例,有单侧包膜外浸润(T3a)1例。28例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3个月PSA〈0.04ng/ml24例,1例〈0.01ng/ml,2例未检测到PSA。1例切缘阳性(T3a)、术后PSA持续升高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6个月20例同时复查胸部X线片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在肿瘤控制和排尿控制方面有突出优势,结合PSA、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选择的病例,不需行盆腔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9月,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1例(T1a3例,T1b4例,T2a6例,T2b8例),游离膀胱前间隙、盆筋膜,显露前列腺尖部,缝扎阴茎背静脉复合体后离断膀胱颈,游离切除精囊,重建膀胱颈并与尿道吻合。结果 19例手术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2例,其中阴茎背静脉复合体损伤1例,直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155~450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170~2500ml,平均470ml。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1例。术后尿管留置10~40d,平均14d,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发生漏尿3例,尿道狭窄1例,均治愈。21例随访5~44个月,平均18.5月,PSA0~5.85ng/ml,平均0.23ng/ml,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有效措施。熟练掌握盆腔解剖,预先处理阴茎背静脉复合体,膀胱颈重建和镜下吻合技术是成功实施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作用。 方法 对 36例临床分期T1b~T3a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 ,患者全身骨扫描均未见骨转移 ,盆腔CT或MRI未发现转移灶。血PSA 2 .7~ 2 30 .0ng/ml,平均 16 .0ng/ml。Gleason评分 5~ 10分 ,平均 6 .5分。 结果  36例患者中 ,盆腔淋巴结活检阳性 6例 (16 .7% )。临床分期、PSA及Gleason评分与盆腔淋巴结活检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手术时间 30~ 14 2min ,平均 82min。术后住院时间 1~ 10d ,平均 2d。并发症发生率 8.3% (3/36 )。 结论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安全、有效 ,对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26例3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2004年5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手术医师对连续12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腹LRP.患者平均年龄(62.51±6.7)岁,平均术前PSA(13.36±10.14) ng/ml;临床分期中T1c期占17.46%(22/126),T2a期占48.41%(61/126),T2b期占23.81%(30/126),T2c期占10.32%(13/126).结果 1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0~660 min,平均(250.28±79.44) min;术中出血量150~1 100 ml,平均(354.05±106.13) ml.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直肠损伤3例(2.38%)、输尿管损伤2例(1.59%).术后切缘阳性率20.63%,在PT2a、PT2b、PT2c、PT3a、PT3b中分别为5.26%(3/57)、26.92%(7/26)、32.14%(9/28)、44.44%(4/9)、50.00%(3/6).术后1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81个月,平均(55.69±11.81)个月.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71%,在PT2和PT3中分别为75%及43%.所有病例6个月内PSA降低至0.2 ng/ml以下;20.63%(26/126)生化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38.19个月(12~60个月).拔管后99例(78.6%)控尿满意,半年完全控尿率达92.6%,1年时达97.8%,3年后所有病例控尿满意,仅2例腹压增加时需尿垫保护,但不超过1块/24 h.保留单侧或双侧性神经者术后6个月80.56%(37/46)获得阴茎满意勃起.结论 我们的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LRP结果相似,表明我们的LRP技术安全、可行.在中国LRP成为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术式之一,随着LRP手术病例数增加和经验积累,还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51例手术控尿技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51例.术前均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诊断.T la~1b 4例(8%),T 1c 15例(29%),T2a 7例(14%),T2b 5例(10%),T2c 20例(39%).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49例.术后发生尿漏3例,均自愈.术后尿管留置14~45 d,平均16 d.术后随访3~53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51例患者,13例尿失禁;术后6个月随访39例患者,7例尿失禁;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20例,5例尿失禁,其中完全性尿失禁1例.前20例和后31例在术后3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6/20(30%)和7/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损伤2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复发2例,一例行内分泌治疗后停药.另一例肺转移手术后死亡.其余病例前列腺特异抗原<0.2μL.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控尿功能主要与术中前列腺尖部、耻骨前列腺韧带和神经血管束的处理及手术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行LRP36例。平均年龄64岁(51~73岁),术前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前列腺癌。T111例,T225例。21例参照Montsouris方法行经腹腔途径LRP,15例行经腹膜外途径LRP。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min(155~480min),平均出血量455ml(170~2500ml)。中转开放手术3例,其中2例为阴茎背静脉复合体出血,1例为直肠损伤。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2例。术后尿管留置10~30d,平均14d,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漏尿6例,尿道狭窄2例。术后平均随访15.5月(2~44个月),穿刺孔皮下种植转移1例,余35例无复发转移。术后1个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5.85ng/ml。结论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熟练掌握盆腔解剖,预先处理阴茎背静脉复合体,熟练掌握膀胱颈重建和镜下吻合技术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处理尿控的方法及技巧。方法临床选择T1~T3a前列腺癌患者44例,年龄为58~82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术前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为8.9~38.6 ng/ml。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证实为前列腺癌,平均Gleason评分(5.6±2.5)分,44例患者均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41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220±85)分钟;术中出血量300~1500ml,平均(400±220)ml;术后完全尿控33例(75.0%),部分尿控9例(20.5%)(1周后恢复),完全性尿失禁2例(4.5%)(持续3个月以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6例(13.6%);直肠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术后尿控效果与术中神经血管束(NVB)、远端尿道保留长度、正确处理膀胱颈部、膀胱尿道吻合的技巧处理及术者的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保留尿道括约肌手术技巧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80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6岁(范围59~75岁);79例前列腺肿瘤限于T2b期以内,1例T3期;78例因PSA升高行术前经直肠超声波(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分级3~7分,另2例为TURP后偶发癌;PSA平均8.5ng/ml(范围2.7~44.5 ng/ml).手术前均无尿失禁情况.手术技巧:处理阴茎背深静脉丛采用集束“8”字缝扎;处理前列腺尖部时紧贴前列腺表面分离,并保留前列腺部尿道0.5~1cm;保留膀胱颈部.结果手术后随访12~48个月,18例生化复发,6例尿失禁.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保留能够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和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5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HT之后行手术治疗,26例)和单纯手术组(26例),均由同一医师行开放性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统计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PSA水平、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及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PSA水平.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穿刺和术后病理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用配对t检验比较联合治疗组NHT治疗前后PSA水平的变化.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分期和Gleason评分的变化.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Gleason评分和分期变化的比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4.3、183.2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75.0、1411.5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3.2 d,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的平均PSA水平分别为28.11、18.40ng/ml(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经平均6.58个月NHT治疗后.平均PSA水平降至0.53 ng/ml(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平均Gleason评分分别为7.46和7.62(P>0.05),单纯手术组分别为6.46和7.31(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Gleason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而2组手术标本Glesa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分期为T2 12例(46%)、T3 14例(54%),单纯手术组T1 1例(4%)、T2 21例(81%)、T3 4例(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病理分期T2 19例(73%),T3 7例(27%),单纯手术组T2 19例(73%)、T3 7例(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理分期低于临床分期(P<0.01),单纯手术组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1个月,2组分别平均随访时间29.4、31.4个月.2组的1年无生化复发率分别为71%(10/14)和80%(16/20,P>0.05),2年无生化复发率为56%(5/9)和60%(9/15,P>0.05).结论 NHT治疗不会增加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风险.对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与Gleason评分有一定改善,对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可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