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怀忠  温倩  冉瑞雪  王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85-2989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钙镁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配伍麻杏石甘汤中钙镁的溶出量。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钙镁的含量。电泳条件:背景缓冲液为6.4 mmol.L-1咪唑溶液(冰乙酸调pH至3.5);检测波长214 nm;分离电压10 kV;重力进样(8 cm×7 s);柱温室温。结果:钙离子测定的线性范围0.009 68~9.68mg.L-1,相关系数0.998 1,检测限0.002 1 mg.L-1,定量限0.007 1 mg.L-1,平均回收率100.4%;镁离子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相关系数为0.995 9,检测限为0.002 8 mg.L-1,定量限0.008 9 mg.L-1,平均回收率96.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麻杏石甘汤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和杏仁对钙的溶出量影响显著,炙甘草对钙的溶出量影响不显著;麻黄对镁的溶出量影响显著,而杏仁和炙甘草对镁的溶出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含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最高,其次为麻黄和甘草,杏仁含钙量最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Ca2+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各单味药和复方药液中Ca2+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含量下降迅速。结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其余双味药味药、三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石膏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含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药液中Ca2+含量,而是可使药液中Ca2+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麻杏石甘汤中石膏用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雪梅 《四川中医》2001,19(2):78-78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有清宣肺热、降逆平喘之功效,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用本方治疗多种喘咳症,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石膏用量大小在疗效上起到关键作用,重用石膏(用量可达60-90g)能使该方的疗效大大提高,咳喘诸症更快得到缓解。但石膏药性寒凉,易伤中焦脾胃,对脾胃虚寒者,应了限制其用量,或与健运脾胃药同用。  相似文献   

4.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除杏仁外各单味药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麻黄,甘草Ca2+溶出量最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降低。石膏单煎药液中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石膏、甘草配伍组,石膏、麻黄配伍组和石膏、杏仁配伍组,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最低,复方配伍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仅高于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石膏和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组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2味药、3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溶出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在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之退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炳辅  崔万钧 《中成药》1992,14(5):26-27
本实验用家兔比较了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的退热作用。初步结果表明,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同时既为本方中的有机、无机两类成分的“协同”作用提供了佐证,也会金属络合物药物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9.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昕 《中草药》1999,30(10):750-751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组成。有辛淳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疗效甚佳。我们依照“生、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1]的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制测定了其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比较和探讨。1仪器及材料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硝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麻杏石甘汤组方[2]: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在方剂学中,根据症状的不同,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  相似文献   

11.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中医辨证属风热或痰热闭肺范畴,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内服;B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结果: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治疗肺炎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B在体温下降时间、依从性方面与治疗组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肺炎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运用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湿疹的临床体会。认为湿疹基本病机为脾虚肺热、湿热内蕴,治宜健脾清肺。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辨治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优势,探讨其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儿均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对症处理、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结束治疗后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 2组患儿治疗前WBC、CRP、ESR、IL-10、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2) 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P 0. 05),而CD8+值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 0. 05)。3)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5) 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抑制炎性反应,缩短病程,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分别是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麻杏石甘汤多波长切换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麻杏石甘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多波长切换检测技术全面分析该复方指纹图谱,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运用RP-HPLC多波长切换技术,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34 min:215nm;34~40 min:350 nm;40~50 min: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结果运用多波长切换技术所得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麻杏石甘汤多波长切换波长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其10批样品相似度在0.74~0.92之间,说明多批次样品具有代表性。结论多波长切换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指纹图谱的全面和整体评价,能全面体现特征吸收波长相差较大的多个成分的指纹信息,为有效提高麻杏石甘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