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误吸、人工气道气囊上带菌分泌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间隙进入下呼吸道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我院采用可吸引式气管切开套管,进行持续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预防VA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进行机械通气大于或等于48 h 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口腔冲洗组36例(对照组)、口腔冲洗结合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37例(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口腔冲洗、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联合半坐位组37例(集束化组),观察3组患者 VAP 发生率、VAP 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结果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第3、7天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集束化组与对照组在 VAP 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大于9 d 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明显缩短。一旦发生 VAP,3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严格执行半坐卧位,加强口咽部各环节的干预管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为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现就我院5年来使用呼吸机所并发的VAP4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经鼻插管机械通气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FOME-CUF一次陛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经鼻纤支镜插入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50例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2例救治成功,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因感染呼吸机相关陛肺炎而死亡。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对预防经鼻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法利用简易呼吸器,结合气流冲击法(或正压清除法)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结果气流冲击法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存活率,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后,或拔管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VAP是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根据发病时间,其可分为早发性VAP(机械通气≤4d)和晚发性VAP(机械通气≥5d),  相似文献   

8.
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可出现肺实质感染,会发生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和生活质量受影响等可能。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动态监测气管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气囊上液、下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分泌物及胃液中的细菌成分,分析其相关性,以期引起ICU医护人员对气囊上液引流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探讨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对33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于插管后48h、7d及14d同步行咽拭子、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泌物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8·5%,病死率为37·5%;VAP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和鲍曼不动杆菌;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62·5%,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的株数逐渐增多。结论RICU中VAP患者相关部位(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优势菌以G-杆菌为主;气囊上滞留物优势菌与VAP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常见的医院感染[1],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因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或者原有肺部感染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提示为新的感染病例[2]。  相似文献   

11.
于政恩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F0003-F0003
目的:研究MOV(最小闭合技术)气囊充气法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的病人,对528例应用传统气囊的充气法,对531例应用MOV法进行充气,进行效果比较。结果:MOV法组的各项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经t检验,P〈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气管插管应用MOV法进行气囊充气,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每天应用0.02%洗必泰溶液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2次,B组不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冲洗,只进行持续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必要时吸引口鼻咽腔分泌物。两组对照研究,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VAP12例,发生率20%;B组发生VAP31例,发生率51.7%。A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每天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对实施机械通气患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意义。方法对入住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10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50例。评估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记录每天声门下区域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声门下分泌物及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VAP的发生率引流组为28%,非引流组为46%(P〈0.05);(2)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组为(11.2±3.2)d,非引流组为(5.3±2.5)d(P〈0.05);(3)引流组发生VAP14例患者的引流量为(32.3±10.5)mL/24h,未发生VAP36例患者的引流量为(42.3±13.3)mL/24h(P〈0.05);(4)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延迟,但对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及其病原学特点,以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中307例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4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45例(14.66%)为VAP患者,其中好转20例(44.44%),机械通气时间为(6.3±3.3)d;恶化15例(33.33%),机械通气时间为(8.6±6.4)d;6例死亡(13.33%),机械通气时间为(7.7±4.7)d;4例(8.89%)病情无变化,放弃。45例患者共检出5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仲琴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8):746-74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同时接受机械通气24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和拨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炎。由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和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1];另一方面,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低下,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VAP为接受MV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王侠  王晶 《疑难病杂志》2010,9(6):462-46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69%,所致病死率为20%~71%。而且患者一旦发生VAP易造成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探讨VAP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现对我院VAP患者78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同时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1],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类型[2],也是严重影响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在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患病率高,一旦发生可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预计机械通气超过72h的80例患者,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组均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记录患者VAP病例数、VAP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每天气囊上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气囊上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SSD使引流组VAP的发病率(25%)明显低于非引流组(60%)(P<0.05);引流组VAP发病的时间为(12.5±2.1)d,迟于非引流组[(5.3±2.1)d](P<0.05);两组病死率(住ICU期间)、总通气时间及住院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1.4%。前5d气囊上滞留物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肠道细菌、颊部常驻菌群,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绿脓杆菌数目逐渐增多,真菌始终存在。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病时间延迟,对病死率、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