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85-2286
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同年龄正常人群的9倍.心律失常是心衰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临床报道因心律失常猝死的患者占全部该病猝死者的1/2,另有报道在心衰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98%是由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引起,只有2%的心源性猝死与心律失常无关[1].在心衰合并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据报道,心衰患者的成对和多型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为71%~98%,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8%~80%,其中由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者为35%~50%[2].  相似文献   

2.
非器质性心脏病是指某些患者的心脏虽然没有直观下的明显结构改变和形态异常,但存在着某些致命性隐患,这类心脏病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异常,无法用肉眼及病理检查发现,只有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才能将其阐释.  相似文献   

3.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2009-20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导致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该原因导致的猝死占心源性猝死的70%-90%.因此提前预测ACS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是摆在全科医生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心搏骤停系列讲座——心搏骤停前的临床预警性征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文献报道,多数心源性猝死事件并非像其术语解释的那样突然发生,而是在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预警症状存在,遗憾的是这些预警症状常被误解或忽略[1].  相似文献   

5.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别讨论了从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的角度做出的对发生心搏骤停可能性的预测,下面介绍当前除上述内容之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工具,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心电图异常是冠心病、心血管病和全病因死亡的预测因子[1].因此心电图也能对心搏骤停可能性的临床预测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3.4 针对恶性和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措施 3.4.1 关注和调整患者的自主神经状态 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尽管这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其解剖学基础,但心律失常并非一定持续存在,更多的情况是呈阵发性并能自行终止,这是由于心电活动的稳定性与自主神经状态有直接关系,并受到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心搏骤停的发生和后果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第一张牌倒下,就会在瞬间触发一系列瀑布样崩溃性反应,不仅使患者迅速坠入死亡边缘,同时使抢救难度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剧增.  相似文献   

9.
用PCR检测心肌疾病患儿心肌组织EV—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杂交技术检测心肌疾病病人心肌组织中及血清肠道病毒R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血清柯萨奇B病毒特异IgM、IgG抗体,取非心肌炎者心肌、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有心肌损伤病人可用PCR技术证明其心肌或血清中存在病毒RNA,而无心肌损伤病人及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应用PCR技术配合免疫学检测对于研究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和心肌病病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万立东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907-190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指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供血障碍导致的一系列以急性心肌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症候群,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心搏骤停乃至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在症状出现后1 h内猝死的35岁以上的人群中,90 %是冠心病猝死,其中约半数为AMI,直接死因多为室颤.在24 h内的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仍占75%,而在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冠心病占70%~80%.因此ACS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是心搏骤停的高危人群,了解ACS导致心搏骤停的机制是预测心搏骤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103-210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期是指ACS特别是其中的心肌梗死急性期发作过后,在一个较长时间段患者病情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也称心肌梗死的恢复期或陈旧期,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长短取决于患者的心脏及全身因素。由于心肌梗死后留下的瘢痕是产生室性折返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心搏骤停系列讲座——心搏骤停的促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导致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心脏病、严重缺氧、电解质紊乱等.但除疾病外,还有很多因素可以促发心搏骤停.因此充分了解这些促发因素,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心搏骤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处于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的病人,低温治疗是其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低温治疗,系指采取措施将患者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12~24h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搏骤停是常见的院前急危重症,目前院前急救成功率很低。院前心搏骤停的急救应坚持"四早"原则,并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提高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措施有: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建立社区/乡村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制定简单易学的院前心肺复苏指南——成人院外的心脑复苏;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大现场急救立法,消除法制障碍。  相似文献   

16.
对90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95例次,成功率96.8%,临床诊断原因不明心律失常44例,各型心肌病24例,疑诊心肌炎10例,先心并心律失常4例,缩窄性心包炎5例,二尖瓣脱垂3例,经光、电镜检查确定诊断72例(80%)。其中心肌炎44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肥厚型1例,限制型4例,炎性心肌病4例。排除诊断3例(3.4%),无助于诊断15例(16.6%)。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EMB对心肌疾病(尤其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及心肌炎有较大诊断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道20例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的结果,19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5%。术中全部病例均见短暂室性早搏(室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未发生其他并发症。20例术前拟诊为:心肌病8例,冠心病5例、心肌炎4例,其他3例。活检成功的19例中,EMB为9例,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纠正3例的诊断,在7例对诊断无助。EMB方法简单、安全,但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验资料综合考虑才能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了解心搏骤停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是院前判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在院前急救中尽快明确诊断,针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提高复苏的成功率。一、心搏骤停的病因心搏骤停的病因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两大类,前者属于心血管突发事件,由于心脏本身的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搏。后者属于非心血管突发事件,由于心脏以外的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搏。在猝死患者中,由心血管突发事件所致占绝大多数。在发病后24h内的猝死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占75%,在发病后1h猝死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占80%~90%。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消化…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时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现场检查不能像常规疾病检查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最好边检查,边进行抢救准备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抢救。一、心搏骤停的物理检查1.意识的检查:意识丧失后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检查时只要给予患者一定刺激,就能做出判断。如可以在患者耳边反复大声呼唤并拍击其肩部,无反应就可以断定患者发生意识丧失。还可以采用疼痛刺激法,如眶上神经压迫法等,患者出现痛苦面容或肢体活动说明仍有意识或部分意识存在,无反应就能断定为意识丧失。注意不要猛烈摇晃患者,尤其对于脑外伤、脑出血或脊柱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